记 者 余建文 实习生 黄佳玲 溪水环绕,蜜桃飘香。7月18日,记者走进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村河边的青云众创空间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8月份就可投入使用,将进驻宁波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选拔出的20家优秀企业。”村党总支书记孙勇其说,文旅产业和人才导入,推动产业融合,为古村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短短八九年时间,青云村一举甩掉落后村的帽子,从一个“烂摊村”蝶变为奉化乡村建设的样板村。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市历史文化名村、宁波市“最洁美村庄”……村委会议事厅的墙上,22块荣誉牌分外瞩目。 “村子能发展得这么好,全靠海定哥打下的好基础。”孙勇其口中的“海定哥”,是去年5月因病猝然离世的村党总支原书记杨海定。怀揣爱民赤子之心,杨海定一心为公谋发展,鞠躬尽瘁,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和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带领村民奋力拼搏,共铸“青云梦”。 强班子 “头雁”领路树标杆 青云村的门前河、外婆溪河两条大河,总长近2000米,因为年久失修,成了脏乱不堪的“龙须沟”。 2010年10月,杨海定上任后“第一把火”就是治河。为了保障施工,必须拆除沿河老旧房屋。党员带头先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其中有一户家庭,杨海定先后50余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甚至一天跑四五趟,精诚所至,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不到两个月,沿河68户人家的78间老旧房屋全部顺利拆除。 河水清了,“断头路”通了,农居小区和村服务中心建起来了,村庄“颜值”的提升,让青云百姓看到了希望。 班子硬气,党员正气,群众服气。去年起,随着区里建设项目推进,青云村有近千亩土地被征用,征迁矛盾层出不穷。其中有一对兄弟因为已去世父母留下一块地的补偿分配,数月来僵持不下。孙勇其、孙东平和孙方龙三名干部前后调解10余次,有次甚至谈到凌晨2时,把30多年前的账分成一年年加以梳理,终于将这笔家务账厘清,两兄弟落笔签约。今年,类似的征迁历史遗留难题,村里处理了10多起,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善治村 “脚步不停”谋发展 青云村是个传统农业村。如何发展经济,强村富民?村班子领导孜孜以求。杨海定上任后,将1600多亩村集体所有的山林地收回,划出300亩经济林,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承包给肯干活、懂技术的村民,三年承包款就有100多万元。之后,村里又以出租方式,盘活粮仓、村服务中心等资源。201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十几万元,到今年已突破80万元。 对发展有利的事,要义无反顾地去做。村班子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鼓励村里能工巧匠参与建设,实现村级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今年,村里总预算金额630万元的龙泉和防洪渠工程,其中防洪渠工程由村承包。经过村民精细施工、村干部督工,总共花了230万元就保质保量完工了。孙勇其说:“结果,村里修渠一分钱没出,还拿‘赚’到的百余万元把沿渠的护栏、绿化都做好了。” 2014年,借获评市历史文化名村之机,青云村启动全村6.5万平方米的古建筑修缮工程,打响古村旅游金招牌。今年,村里新引进青云民宿和酒吧等项目,还参评国家3A级景区,与相邻的滕头村串联成线,做活乡旅大文章。 严制度 “阳光”议事倡廉洁 青云村的村委会议事厅墙上,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一事一议、村务公开“三项坚持”的大红展示牌,格外醒目。 “议事制度在青云村沿袭了大半个世纪,是加强班子建设、凝聚民心的重要抓手。”孙勇其说,像山林承包、厂房出租等事宜,不仅要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每个代表还要签名,让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作。 当时,杨海定主动带头,把自己作为书记的财务审批权从2000元下降到500元,超过500元的支出,都要提交村两委会讨论。他外出考察、采购、接待客人的费用等,从没报销过一分钱,相反每年还要倒贴二三十万元给村里。在他的感召下,9年里,全村干部相关费用“零报销”。 青云村制订了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村干部及亲属、朋友不准承包承建村里任何项目。村里还规定,村干部在工作日上下午都要上班,晚上也要经常加班,百姓有事“随喊随到”。村民孙小明说:“在青云村当村干部,想偷懒、混日子是不行的。” 孙勇其说,海定书记树立了克己奉公、全心奉献的好榜样,“我们要握好‘接力棒’,秉持服务人民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乡村振兴的‘青云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