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释之的“升职经”

    章中林            

    张释之,河南南阳人,西汉法学家,法官。张释之从一个宫廷小官,一年五升迁,官至廷尉。他的“升职经”,今天读来,仍有味道。

    张释之想一展抱负,二哥就出钱给他捐了一个骑郎的宫廷小官。他一干就是十年,始终没有升迁机会。想想前途无望,张释之想辞官回乡,帮哥哥分担家务。中郎将袁盎爱惜人才,得知张释之德才兼备,就向汉文帝推荐张释之做谒者。文帝面试,张释之慷慨激昂地陈说利国利民大计,却被文帝打断——不要长篇大论,就说说当下我们怎么做吧。

    张释之一听,立刻收起锋芒,不仅透彻地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并明确提出了“休养生息以安百姓”的主张。这和文帝不谋而合,张释之当即被封为谒者仆射。张释之反思十年没升迁的原因,认为自己太喜欢高谈阔论——一天到晚喋喋不休,又做了多少实事?

    谒者仆射也就是统领诸谒者,职掌朝会司仪,传达策书,皇帝出行时在前奉引的五品官。张释之官职虽小,却是文帝的卫队长,能时时陪伴文帝左右。有次,他随文帝登临上林苑观虎,文帝问上林尉园中禽兽的情况,一连十多个问题,上林尉都答不上来,虎园的饲养员啬夫则对答如流。

    文帝认为上林尉不称职,下诏让张释之授予啬夫上林尉之职。张释之不赞同文帝的做法,就问文帝如何看待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文帝说二人都是年高德劭的长者。张释之就说:“周勃和张相如能被称为长者,但二人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效法伶牙俐齿的啬夫吗?”随后,张释之援引秦亡的历史,建议文帝不要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以免夸夸其谈之风被上行下效。文帝经历过秦末动乱,为了不蹈秦二世而亡的覆辙,对华而不实、不重实际的作风极为反感,自然闻过即改。

    不久,张释之被提拔为公车令(掌管皇宫南阙门,即司马门)。有一日,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和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过司马门长驱直入。张释之发现后,立即将车拦下,禁止二人入宫,并向文帝弹劾二人。按照规定,除了皇帝,经过司马门都必须下车,否则就是大不敬。太子是太后的心头肉,太后得知此事,厉声训斥张释之,但张释之不为所动。文帝认为,张释之没有错,就脱掉帽子向太后赔礼,说自己教子无方,才让他们坏了规矩。为化解僵局,太后亲自下懿旨,太子和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

    由于文帝励精图治,同时又谦让宽容、以德服人,国家开始走向昌盛。张释之有胆有识、坚持原则,严于执法、公正不阿,文帝很赏识,便升他为中大夫。不久,又升他为中郎将。

    同一年,张释之随文帝登临霸陵(即后来的汉文帝陵)。文帝对随行臣属感叹:“唉!如果用北山石做椁,再把麻絮切碎用老漆填到棺椁之间,使之黏合,其坚固程度有谁能撼得动呢?”左右随声附和。张释之却认为,如果厚葬,陵墓里放进惹人贪欲的珍宝,就是用金属把南山封起来,也一定有人能把它打开;如果陵墓中没有这些东西,就算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

    文帝一生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饮食多萝卜青菜,常穿着草鞋上殿,就连龙袍都打着补丁,怎么可能追求厚葬?文帝认同张释之的说法,又升他做了廷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