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据中国宁波网 |
陆 仁 “洗车店污水直排,多部门联合整治”“海曙‘六步走’清理楼道顽固‘牛皮癣’”“鄞州探索餐饮店联合管控,破解油烟扰民问题”……自电视问政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不少部门和单位闻过即改、立说立行,迅速启动一些“老大难”问题的整治,积极回应舆论监督和群众期待,成效已初步显现,这印证了那句老话——不怕有问题,就怕不搭理。 搭理,通俗点讲就是“对别人的言语和行动有反应”。置于民生视角之下,当然是指各级主管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公务人员对群众意见、诉求的受理、处置和反馈。对于城市方方面面存在的民生之困,各级主管部门愿不愿搭理、敢不敢搭理、能不能及时搭理,结果是大相径庭的。主动搭理、认真受理、及时办理、妥善处理,老百姓就能少一些困扰、困惑,就会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相反,视若不见、置之不理、呼而不应或者选择性受理,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在原地打转转。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破窗效应”,说的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日常社会治理中,像洗车店污水直排、餐饮店油烟扰民等问题,如果从单纯个案而言,是不难解决的,我们并不缺这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不缺监管的成功范例。可一旦思想松懈、制度松弛、管理缺位,形成“破窗效应”,任其“野蛮生长”,小问题就会发展成为行业的通病、危害社会的乱象。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整治,那就得“事倍功半”、付出更大的治理成本了。 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舆论的“兴师问罪”,有的领导干部可能会感到委屈:有些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有些可能是机构改革监管职能刚移交过来的,为何要把账算到自己“头上”?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认识是站不住脚的。既然你坐上了这个位子,就要挑起这副担子。不能因为问题是以前累积下来的、别人那里移交过来的,就选择回避,不去搭理。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推进发展的,前人留下的矛盾和问题,自然也要积极去化解。被追问、被“考问”是很正常的,“新官”也要理“旧账”嘛。最近一期问政节目,老百姓给局长送耳塞,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广开言路,用心倾听“民间疾苦声”。 市委书记郑栅洁说,“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应该有的认识和态度。过去,有的部门在群众中“口碑”不是太好,民意测评经常处于尴尬位置,何故?追根溯源,不仅在于他们所管理的领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更在于他们对待问题和服务对象的态度、反应出现了偏差。遇事首先想到“打太极”,有了矛盾习惯于当“鸵鸟”,群众找上门来敷衍了事、“哼哼哈哈”,这样的作风,老百姓怎么能给好评? 最近两轮电视问政,一些涉及多头管理、看似没办法解决的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老百姓拍手称快,舆论频频点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要看到,有些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渐成积弊,不是敢不敢为,而是愿不愿为的问题。说到底,“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事实证明,只要肯担当、有决心、敢作为,办法总是有的,困难也总是能克服的。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决不能“缺席”,必须要有更大的担当。 问政就是“问诊”,压力催生动力。电视问政有力、有效,“粉丝”越来越多,自然是好事。我们希望这档节目越办越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不必讳言,新闻媒体作为“第三只眼”,所能承担的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平常,老百姓有了困难,遇到了烦心事,更多还是要通过向有关部门直接反映来解决。因此,如何把类似电视问政的“外部压力”转化为职能部门关注、服务民生的“内生动力”,是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换个角度而言,老百姓每一次反映诉求的过程,何尝不是在问政?何尝不是在问效? 不怕有问题,就怕不搭理。如果从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解决民生问题,“坐等群众找上门”终究不是办法。去年以来,有的公共服务部门全面发动、全员上阵,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体验,开展“小问题、大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如何以实现“人民满意”为目标,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