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政治纵深·人民政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碧水保卫战进行到底

——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纪实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朱勤锋 摄)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询问。(朱勤锋 摄)
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应询。(朱勤锋 摄)

    记 者 张 昊 

    通讯员 叶元海 陈 斌

    前 言

    一方晴天,一潭碧水,这是宜居生态的底线。为了“美丽宁波”的美好愿景,从大江到小溪,从农村到城区,针对水污染打响了一场需要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的战役。

    保护水生态,决胜碧水保卫战。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发挥“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作用,聚焦水污染防治,启动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

    上下联动,汇聚监督合力;严字当头,形成“拳头”效应,再次彰显了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推动打好碧水保卫战,“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

    执法检查篇—— 明察暗访 “亮剑”刚性监督

    守护宁波的“三江碧水一湖绿”。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及相关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组成了高规格执法检查阵容,分赴6个区县19个点位实地检查,还对10个区县(市)和有关功能区进行暗访,同时各区县(市)人大开展联动检查,实现了执法检查全覆盖。

    “村内新老房子的污水管接户率分别有多少?”“污水管网工程经费如何保障?”“管网老化后,由哪方面来负责维修?”…… 6月4日,余红艺率队来到鄞州区实地检查,深入房前屋后、村里村外,查看污水管、化粪池等设施和河道水质,向村民询问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维等情况,对照法律条文仔细查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

    坚持问题导向,梳理本届人大换届以来43件涉水代表建议、收集分析5000余条次社情民意、深入访谈专家,结合调研情况,形成水污染防治工作初查问题清单。

    同时,为了能够获取第一手材料,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执法检查组还对10个区县(市)及有关重点功能区进行暗访。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并拍摄了暗访视频,在专题询问会上播放。“部分水体的水质状况不太理想,富营养化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内河的个别点位水质不容乐观。”“一些城乡接合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水直排,垃圾直接入河的现象,部分污染严重的河道河面上肉眼可见油污等污染物。”“部分河道水质不稳定,出现反弹,部分水体发黑发臭,还存在劣五类水。”……一幅幅问题曝光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对相关政府部门震动很大,有力推动了水污染防治薄弱环节的整改步伐。 在保留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此次执法检查还进行了一些探索创新:邀请具有专业背景的代表和专家参加检查,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工作方法上将调查研究、法制讲座、专家辅导、听取汇报、征求意见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共同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7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水污染防治专题询问会。1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4名市人大代表进行了询问,直击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虚心听取意见,坦诚回答问题,表明了进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

    专题询问篇——“你来我往” 直击群众关切

    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效果怎样? 85%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防治水污染,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其中的“龙头”。潘一红委员提问:“我市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如何,我市在治水上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市水利局局长劳可军回答,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我们一是抓规划,按照“一法一条例”要求和宁波实际,对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污水治理进行专项规划。编制规划后推进实施,85%水质达到了国家标准;二是抓节水,污染源是由水带到河里去的,节水工作抓好之后,水污染总量就减少。万元GDP耗水量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20%;三是抓调水,去年全市河道生态补水4.1亿立方米,改善了河道水环境;四是抓清水,清淤保洁,配置增氧设备,使河道保持清洁;五是抓保护,总体来说各饮用水水源地按照规划实施保护,饮用水100%达标;六是抓建设,扩建、新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大大增加;七是抓执法,对水污染违法事件进行查处,创建无违建河道。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尹文德说,21世纪以来,我市先后制定了宁波甬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河网水系治理规划、水污染治理规划。在几个重要指标上,水质四级以上优良率达到70%,功能区达到80%,饮用水水源地保持100%达标,提前达到了2016年编制的规划要求。

    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过,水安全却不一定能“自知”。针对市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朱升海代表提问:“我市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如果发生突发性安全事件,有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尹文德说,宁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上花了大力气,出台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了水库周边特别是农业农村环境的整治,水库周边的畜禽养殖业被全部关停,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已经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形成了村、镇、县收集转运体系。

    对于突发性事件,尹文德表示,市级以及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均有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劳可军说,到今年底,向中心城区供水的5大水库可以实现联网联调,钦寸水库每年1.2亿立方米水也可以引到宁波,作为备用水源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三年前提出的“污水零直排区”建得怎样了?

    130个街道、乡镇、工业园区基本建成

    2016年以来,市政府提出全面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而且连续两年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董学东委员提问了解目前项目实施情况。

    市“五水共治”办专职副主任刘增凯说,通过近三年的创建,目前全市有130个街道、乡镇、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他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建设标准存在差距,老小区内的排水设施监管存在盲区,部分区域项目资金保障力度有所下降,要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很艰巨。将建立有效的督导机制,确保任务完成。

    董学东追问道:“从我们暗访情况看,已经宣布达标的地方截污纳管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怎么让这些已经宣布创建成为‘污水零直排区’的地方不反弹?”

    刘增凯表示,有些地方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思想重视不够,资金保障不到位,标准执行不严格,或者自行降低技术标准,存在只是局部截污纳管的现象。下一步将实施专项督导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

    检查组发现,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存在管网破损和漏接、混接、错接、断头等现象。王乐年委员提问:市级各部门和属地责任是怎么划分的,有没有做到底数清、问题明?胡望真委员提到老小区中污水管道破损问题,希望得到解决方案。

    劳可军介绍,管网分市、区、乡镇(街道)、小区四级。主体是两个,市区32米以上道路下的公共管道由市里负责,其他由各级政府部门下属公司建设和养护,此外还有很多管网由业主单位管理。水利部门管到小区大门口,会跟住建局衔接好管网建设问题。

    市住建局局长陈寿旦介绍,住建部门负责中心城区道路管网建设以及城市道路雨水管网改造,自去年开始住宅小区的雨污分流工作、“污水零直排区”改造也划到住建部门了。

    劳可军谈道,“公共管网的布局和总长底数是清楚的,总长8000多公里,但管道的健康状况不太清楚。下一步将进行普查,看看破在哪里、断在哪里。目前已经普查了2000多公里,根据检测的情况再进行维修和清淤。”

    陈寿旦说,不少小区存在雨污不分、养护不到位等现象。按照省市法规,小区相关设备设施验收合格之后移交物业公司,政府部门只管城市公共管网。对于移交物业公司后监管部门不明确这个问题,希望在法律法规层面予以重视和明确。

    他说,对于管网配套不同步,住建部门将加强与水利部门对接,及时改造破损脱落的污水管。全市要改造小区1869个,目前已改造1371个,明年力争全部完成,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目标。

    工业、渔业、船舶运输业的节水减排有何举措?

    加快设施改造,去年工业节水400多万吨 

    工业企业是我市用水大户和污水排放大户,2018年全市总用水量2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超过三成。童文俊委员提问:宁波如何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

    市经信局巡视员陈成海说,我们加大了对工业用水的技术改造力度,推进节水新产品、新技术的运用,去年工业节水量有400多万吨,今年上半年实施23个项目,节水300万吨左右。目前市级节水型企业已达125家,占全市5万吨以上用水企业的39%。

    针对排污许可证问题,俞进委员提问:我市发证率低,主要是什么原因?尹文德回应称,发放排污许可证是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定来推进的。2017年部里核发了15个行业许可证的技术规范,就此我们发了351份排污许可证。2018年、2019年其他行业技术规范还在陆续下发,我们也将推进。根据目前规定,大量的规模不大、污染小的企业只进行备案,不核发排污许可证。

    宁波通江达海,水上船舶活动频繁,船舶排放污染是产生水体污染的重要源头。王秀芳代表提问:船舶监督管理部门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市交通局副巡视员周昌林回答,宁波舟山港相关船舶垃圾的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名列全国前茅。相比之下,内河船舶污染处理设施还较薄弱。市交通局将加强设施建设,把姚江作为重中之重,推进“三江”水污染防治。宁波海事局副局长杨卫强表示,将联合多个部门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管,加强执法,推进设备改造,防范随意排放。

    周银康代表提问:水产养殖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但是有些养殖场的污水没有处理到位,请问有什么对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强说,我们目前已制订渔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规模以上设施化养殖的用水实现循环使用或者达标排放。今年将争取投入1500万元,在全市建设100个尾水处理养殖场,从源头上加强控制,强化检查执法,确保完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任务。

    污水偷排,市民多有反映投诉,有何对策?

    严格执法,年内摸清全市入河排放口情况 

    “我们明察暗访时发现,不少地方还有向河道偷排污水问题。”卢叶挺委员说,今年4月份也有网民向“民生e点通”反映,日月新城小区旁的道士堰排口向奉化江排放黑水,江面黑水弥漫,《民生问政服务问效》电视节目中,市民反映鄞州区芝兰新城以东的市政排水口31号口有黄色液体直排入江。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有什么举措?

    尹文德表示,对于市民反映的污水偷排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将组织区县(市)抓好执法检查和整改。对于改进治水,生态环境部门强调源头治理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抓好涉水行业污染治理,尤其是要整改电镀企业184家,目前完成115家。其他5个涉水行业也有782家要深化整治,目前完成整治占60%。

    “对入河排放口要进行全面整治,目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这是治水方面最大的难题。”尹文德说,市生态环境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出了整治工作意见,年内把全市入河排放口情况摸清楚,到明年都要整治到位。同时建一个污染源数据库,推进排查智能化,对违法排污企业发现一家查处一家。

    河道生态补水不足是造成河道水质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王梅珍委员提问:对加大生态补水力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劳可军表示,在确保饮用水供水安全前提下,水利部门将尽量实施河道生态调水。今年底,曹娥江水域每年可以引3.2亿立方米水到姚江。如果降水量多,会加大生态补水频率。

    宁波在治水上花了不少钱,总体绩效如何?

    2013-2017年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总计541亿元

    朱哲生委员提问:有限资金要用在刀刃上,近几年全市在治水上花了不少钱,总体绩效如何?

    市财政局副局长竺培楠说,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时的统计口径,2013-2017年我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总共投入了541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环保投入231亿元。另按“五水共治”统计,2014-2017年全市共投入了337亿元。中央部门指标考核表明总体效果是好的,但还有提升空间。从今年开始财政部门对财政的每一项水环境治理支出预先设定目标,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

    “前几年全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了70多亿元资金,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有小部分存在着荒废闲置的现象,投了这么多钱要发挥作用。”钱建康委员提问:在提高使用效果上有哪些措施?

    陈寿旦坦承,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住建部门接手工作后推行了专业托管,全市建成移交的1783个设施,下一步会逐个分析,分门别类进行提升,计划用3年左右把这个短板补齐。

    解决江北区污水出路,代表们很关注。罗进代表说:“江北是宁波中心城区唯一没有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区,污水要远距离运到位于镇海的宁波北区污水厂处理,现在有新建时间表了吗?”

    劳可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江北区将会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了。他说,选址已基本确定,占地约300亩。第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5万吨,第二期规划25万到35万吨,争取年内动工,两年内建成投用。

    短评

    用法律武器 亮监督利剑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打好碧水保卫战,是中央和省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人大常委会此轮聚焦水治理,启动的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发挥监督利剑作用,敢于动真碰硬,坚持上下级人大联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大胆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增强了人大监督实效。“明察”扣住一个“实”字,不兜圈子、不绕弯子,紧扣法律,追问防治责任落实;“暗访”凸显一个“真”字,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督促问题整改;专题询问问出一个“刚”字,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以刚性监督树立法治权威,有效激发了打好水污染防治这场“硬仗”的必胜信念。

    碧水保卫战中,始终离不开人大力量。市人大常委会要加强跟踪监督,坚持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水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水环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宁波”作出贡献。(张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