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疾风知铁军 急难显担当

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全力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纪实

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保持信息实时畅通。
海曙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紧盯显示屏上的各种监控系统。
▲鄞州区东郊街道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所所长朱洪雷苦口婆心劝居民转移。
◀镇海区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深夜还在统计分析数据。
▶慈溪市横河安监所所长王津挨家挨户劝说村民去安全点。

    张凯凯 沈

    经历了长达113个小时的全城防台应急响应后,如今甬城大地正上演一幕幕有序复产、重建家园的繁忙景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台抢险战斗中,无数“逆风者”站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在抗台最前线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与担当。而在这群“逆风者”的背后,还有一群“幕后人”。他们作为防汛抗台工作的“神经中枢”,在大后方践行着自己对人民的承诺。

    他们就是各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因为他们不分昼夜地采集数据、会商研判、协调联络、指挥救援,关于台风的实时数据支撑和精准策略建议才得以不断形成,并为抗灾救灾的决策决断提供了最可靠、最有效的依据。据悉,在台风“利奇马”的防御战中,宁波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召开防台会商协调20余次,下发防台防御指令通知31份,将防台主动权紧紧握在手里。

    截至目前,全市未接报人员因灾伤亡和失联的情况,全面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取得了防御“利奇马”台风的重大胜利。这对于刚履行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不满一年的应急管理部门而言,可以说是“大战告捷”。

    风狂雨骤,我自岿然不动。风中雨中,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如磐石,用责任与担当展示了应急铁军的实力和作为。

    众志成城齐担当 应急铁军砥砺行

    8月7日21时,市防指发布防御通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8月12日14时,我市解除防台风应急响应,他们的工作远没有结束……

    整整113个小时,他们超前部署,运筹帷幄,用科学的部署支撑起最坚实的后盾。

    ——全力抢险救援。以灾情为命令,各级各类抢险救援队伍迅速反应,武警、部队军地联动,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全市共投入应急救援力量近15万人次,其中部队官兵4526人次,地方人员97613人次,防汛机动抢险人员48012人次;投入抢险舟船750舟次,运输设备10964班次,机械设备3736台班。特别是成功应对了鄞州区东吴镇泥石流地质灾害、海曙区洞桥镇受淹等重大险情。大水无情人有情,我市民兵、消防、交通、供电及社会救援力量654人跨区域支援临海救灾工作。

    ——突出群众生活保障。加强转移安置群众生活保障,提供10万瓶矿泉水、8万包方便面、2万公斤饼干等物资保障。强化城镇内涝点抢排和道路、通信、电力“抢通”,城区积水点已全部消除,抢通道路47条,排查修复市政道路坑洞477处,基本恢复正常供电及通信。加强市场监测,全市生活必需品、菜篮子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迅速灾后恢复。做好转移群众返回工作,目前受灾群众已全部安全返回。全力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出动防疫小分队346支1904人,完成消杀面积127万余平方米。派出工作组、技术专家组深入,指导工业、农业恢复生产。启动灾害保险理赔,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老兵新兵齐上阵 “神经中枢”运转忙

    每年的防汛防台季,作为宁波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与减灾救灾处的副调研员,陈达浩把防指办当成了家。

    今年1月,陈达浩在机构改革的大潮中从宁波市水利局转隶至宁波市应急管理局,负责防汛抗旱与减灾救灾工作。1963年出生的他笑言在防汛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作为新组建机构中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老兵”,他深知自己重任在肩。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使他成为诸多新同事的“参谋”,指导同事们一起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参与技术分析、预警发布、汛情监视、动态编发等诸多工作。

    “利奇马”肆虐甬城的这几天,陈达浩家中空无一人——在鄞州区水利局工作的妻子忙于抗台,而在栎社机场空管站上班的儿子作为一名“新兵”,也担任着险重的工作任务。

    “照顾好自己哦,等忙过这段时间,我们再一起回家吃顿好的!”工作间隙,一家三口只能通过家庭微信群视频聊天。“我的责任就是必须时刻保持‘神经中枢’的高效运转,而我的家人也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因此,在台风面前,我们就是互相支持、彼此理解的战友。”陈达浩说。

    肩挑重担不畏难 家中有事不轻言

    “喂,老公,家里进水了……”8月10日早上,镇海区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与减灾救灾科副主任科员汪刚强的妻子打来电话,但没等妻子说完,他回了句“我现在忙”就挂断了电话。时值台风登陆的紧要关头,作为承担数据分析工作的一名“新兵”,他想把更多精力花在防汛防台工作上。

    “从台风来临前的统计避灾安置场所、人员转移安置情况、分析易发生地质灾害点到台风来临时的收集内涝数据、统计防汛报表……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数据非常多,这4天里,我每天睡觉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回想起那段高负荷工作时间,汪刚强至今还在佩服自己。

    数据分析工作需要身子全程在场,头脑全程运转。当8月9日13时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起,汪刚强更是要寸步不离电脑,平均1小时就要上报1次数据,有时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紧张,泡面泡了一个小时也顾不上吃。

    宁海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徐小春也是如此,因全局人手紧张,他一人担任了综合指挥组A、B两岗的组长。

    应急响应阶段,徐小春一直坚守在指挥中心。11日早上徐小春接完一个电话后,和同事说有急事请假出去一下,不到一小时,他又回来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请假的不到1个小时里,其实是送妻子去了医院,因为放心不下工作,在妻子的朋友赶到后,他便赶回了单位。”宁海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葛为多说。

    在岗的4天时间里,徐小春基本在办公室,饿了抓一把手边的糕点,困了就在椅子上靠着休息一会,但总是刚合眼,就被电话铃声叫醒。“一想到我们的辛苦能换来群众的安心,我也就不觉得累了。”徐小春说。

    年轻干部担重任 铿锵玫瑰展风姿

    余姚市应急管理局监察大队科员陈旭妍是一名“90后”,休完产假复工还不到1个月,她就舍别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主动请缨到防指办与同事一起抗台防灾。“她还在哺乳期,这样从早到晚在防指办值守,我们看了都心疼,催着她回去休息。”但同事们的劝说丝毫没有动摇陈旭妍的决心。她说,身为一名党员,适时舍小家为大家,这不是应该做的吗?

    慈溪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科科员罗慧丽,在慈溪市应急管理局迎来建局以来最大的台风考验时,毅然投入抗台工作。作为防汛减灾组的重要一员,同事们只知道她连续三天三夜未曾回家,却不知道她强忍着胆囊炎的痛苦。

    9日那天,罗慧丽正好胆囊炎突发,趁着工作间隙她抽空去了趟医院,却被告知至少要打三天的点滴。生怕领导和同事担心她的病情,不让其继续参加抗台工作,她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事后,大家才知道,在每晚罗慧丽消失的那几个小时里,她其实去了医院——每天晚上9时多报完数据,她便只身一人去医院挂吊针,凌晨两三时又回来收集整理数据。

    苦口婆心劝转移 自掏腰包解忧患

    台风来临之际居民不愿撤离怎么办?撤离的居民没有地方居住怎么办?鄞州区东郊街道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所所长朱洪雷用实际行动作了示范。

    台风来临前,在劝说一对近90岁高龄夫妇暂时撤离居住地无果后,朱洪雷打起了“亲情牌”,想方设法联系到其儿女,一起劝说老人,终于成功将两位老人安置在了附近宾馆。但第二天,两位老人因不放心老宅子的安全,执意要返回积水颇深的宁舟巷老房子。朱洪雷接到通知后,又立马赶赴现场进行劝说,费尽口舌再次将老人送回了安全地带。

    当天傍晚,忙了一天的朱洪雷正在吃饭,又接到了现场电话。原来已入住宾馆的一困难户觉得房费太高,执意要回家居住。该困难户不属于街道合作社免费安置对象,为了保障其安全,朱洪雷便自掏腰包付了房费。

    让居民离开自己的家总不是那么容易,慈溪市横河安监所所长王津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9日上午,正在进行防台准备工作的他,接到了镇里最新的指令:“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村民必须全部撤离。”

    他当即赶赴大山村,和村干部一起顶风冒雨、挨家挨户进行动员撤离。可是当时,风雨还没有那么强劲,一些村民觉得不会有太大危险,不愿离开。无奈之下,王津和队友们只能再三地介绍超强台风情况,把可能发生的危险告知大家。在他们耐心细致的劝说下,当晚,全村416人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区,108人进入到相关安置点,308人投亲靠友。

    “这是我应该做的,那些冲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才是最辛苦的。”“我只是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和在风雨中抢险的一线工作者相比,我们的工作不算什么。”“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自豪,我也为和我一样连日抗台的同事们自豪。”在笔者采访过程中,这群“应急人”朴实而又可爱,但当面临灾难时,他们的态度却显得坚毅而果决。

    如今,台风“利奇马”已走了,但它带来的创伤还在,宁波的抢险救灾战斗仍在继续,查补短板、总结提高成为应急铁军的当务之急。经过疾风暴雨的历练,仍在成长过程中的宁波市应急管理系统坚定决心,充满信心。他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卫士”。

    图片由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局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