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研究员王鸿刚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新时代,中国正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前所未有地站到世界舞台中央。面对中小国家,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均向国际社会做出“永远不称霸”的坚定承诺。 中国文化历来主张“行王道”、反对“行霸权”,这一政治智慧几乎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所有历史叙事和治国规律总结之中。21世纪国际政治全球化和多极化持续推进,这一客观现实对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国家的内外行为构成约束,国际社会对当前美国各种霸权作风的容忍度也在快速下降。新时代的中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未来30年中国大战略的主干。新时代中国的大战略完全是正大光明的,不仅没有夹藏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将是推动21世纪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正面力量。 强化“靶向治疗” 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石学峰在《天津日报》刊文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动向”“新变种”“新伪装”,欺骗性和迷惑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治理起来也更难,必须强化“靶向治疗”。 “新动向”的突出表现:一是正式发文减少,但利用短信微信、电子信箱、QQ等渠道下发文件数量越来越多;二是正式会议减少,但各种专题会、推进会以及研究会等越来越多;三是“本本”主义日益盛行,“履责记录本”“调研笔记本”等五花八门;四是“工作下沉变办公室下沉”“责任下沉变责任书下沉”等。 “新变种”的主要表现:一方面是“虚事实做”,接二连三、层出不穷的“会议”与“学习”,多如牛毛、大同小异的“评比”与“表彰”,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检查”与“考核”,接连不断、各种各样的“报表”与“材料”;另一方面是“实事虚做”,比如,对党和政府部署的工作,不是深入实地、弄清情况,而是坐在办公室接二连三下命令、作指示、搞传达。 “新伪装”突出表现为伪装讲政治,主要指不结合实际、僵化呆板地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搞一刀切、一锅粥。 未来就业市场谁是最大赢家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在《北京日报》刊文指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给我们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今年新出的数据显示,软件工程行业对就业率帮助最大;其次是工程管理行业,这个行业既要求懂工程,还要懂经济学、管理学,这说明我们国家仍然在大规模地搞建设,土木工程相关行业人才也很缺乏,就业率很高;再次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行业,既要懂电气工程,还要懂自动化,就业率也很高;第四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业,现在各个部委、各个部门都在搞信息管理、信息化;最后是护理学,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需要大量护理老人的护工,放开“二胎”以后,需要大量的月嫂,护理学的社会需求量比较大。 以工业化的逻辑 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任保平在《经济参考报》撰文指出: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化逻辑,防止去“工业化”。 近年来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主张去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来代替工业中的产能过剩,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误区。我国经典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我国既要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迎接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冲击;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又要实现工业现代化。 因此,在高质量发展中要防止过度去工业化,防止过早地结束工业化,而应该采取工业化延伸战略,坚持工业化的逻辑,把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相结合,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将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相结合。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制造业的现代化为核心,通过再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型产业,以工业化的逻辑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