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山不辞远 只把使命担

——记市纤维检验所纤维监督检验科科长严进根

    记者 张 昊

    弯腰下蹲4650次,把插枪探头插入棉包1425次,从200多公斤的压缩棉花包里用手指挖出1395个棉样……在新疆寒风刺骨的室外堆场,这是市纤维检验所纤维监督检验科科长严进根带领下的团队一天的工作量。

    棉花公证检验,远离市民日常生活视线,却关乎国家棉花产业的质量“生命线”,牵动着每一户棉农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严进根带领宁波的纤检团队远赴新疆、山东等地,公证检验棉花113万吨,实现了7284万条数据零差错,多次受到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原中国纤维检验局)的点赞。

    严进根以多年的埋头苦干,实践了一名纤检人对平凡的超越,见证了初心在恪尽职守中熠熠生辉。

    国家使命 精益求精

    你很难想象,1毫米是衡量棉花等纤维质量的关键指标。

    每1毫米的差别,都可能影响棉花的采收方式、加工流程,带来每吨几百元的价格差异。

    严进根说:“我们公证检验的每一包棉花,包括纤维长度、水分等多项质量记录都会上传到质量监管平台,成为市场交易、定价的依据。”

    “我们的公证检验,是政府发放棉花种植补贴、指导来年棉花种植的重要依据。也是棉花加工企业格外关注的质量指标。”严进根说,公证检验是保证全国棉花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石,这份责任让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处处精益求精。

    公证检验现场工作流程一共有6个步骤:从棉包入库过磅到条码扫描、回潮率测试、样品取样,再到杂质分析、核对数据并上传。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每天要公证检验上万个棉包,流程动作要重复成千上万次,所以确保工作不出错、有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棉花抽样环节,棉包是经过压力400吨的打包机压实的,要从致密的棉包里用手指抠出100多克的样品,然后重复成百上千次,一整天挖下来,手指早已麻木了。”严进根说。

    埋首棉垛 恪尽职守

    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新疆最冷的时候,大雪一场接着一场下,室外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这就是严进根团队每天在室外工作的环境。

    新疆是全国棉花主产区。每年10月,国家抽调各地纤检人员进驻新疆,时间跨度3个月至4个月。

    去年10月,一接到通知,严进根团队立即启程飞赴乌鲁木齐。

    早上8时,严进根匆匆用过早餐就赶往棉库,9时准时开始公证检验。大家连续工作13个小时才算完成任务,吃晚饭已是23时了。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一天都显得“特别漫长”。露天的棉库周边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或者戈壁,荒无人烟。“去最近的村镇买东西,也是30公里开外。”严进根说,常常每天只能吃到一盆大锅菜,连续4个月吃不到米饭。

    除了“主战地”新疆,严进根和团队也去山东等地执行棉花公证检验任务。5月到9月是山东最热的季节,棉库室内环境潮湿闷热。严进根顶着酷暑和棉库里飞舞的粉尘,坚持高强度劳作,双手青筋暴露布满老茧。没有空调、网络,甚至有些地方没有自来水和厕所。“完成国家任务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再苦再累我和我的团队都可以克服!”严进根告诉记者。

    负重前行 愧对家人

    天山不辞远,只把使命担。

    严进根说,这些年我们去过6个省26个地方30余个棉库工作。从新疆零下30摄氏度到山东地面温度50摄氏度,从阴冷的窑洞到湿热的棉库,洗澡皮肤痒、喝水闹肚子,我们都扛过来了。

    棉花收购开始后,公证检验工作一天也不能停,这就意味着队员们几个月里无法回家。每每谈及家庭和家人,严进根充满了深深的歉意。

    “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最对不起的就是女儿了。因为我长期在外地做公证检验工作,老婆也在外地工作,整个中学阶段,都是把女儿寄托在老师那里。”说起这些,严进根眼圈发红,声音也有些哽咽,他连续8年执行棉花公证检验任务,每年有近200天在外地不能回家,没有时间照顾女儿的生活以及学业。

    写满付出与奉献的人生,总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感动。严进根以赤子之心践履使命,绽放生命芳华。面对热爱的事业,他轻轻地说:“山高路远,我心依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