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家庭: 陈霞娜(党的十九大代表、宁波市公交总公司36路驾驶员班组长) 分类感言: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铺开,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分类指导和分类设施都在日益完善。遇到疑惑,手指点一点,微信搜一搜,你想要找的,互联网都能告诉你答案。 早已记不清确切时间,陈霞娜只记得很久以前,她就通过宁波市公交总公司的“五进”平台,接触到了垃圾分类。“社区、学校、机关单位,我们都把公交车开进去过。在向社会大众倡导安全行车的同时,我们也将垃圾分类带进了他们的生活。” 那时,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还未如此浓墨重彩,分类的标准和投放方式也不像今天这样明确。陈霞娜坦言,当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分类的“大方向”,若是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去,肯定会磕磕绊绊“摸不着北”。 “不过,这也是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等社会大众的热情上来后,还愁接触不到垃圾分类的信息吗?”陈霞娜晃了晃自己的手机。 人手一个“分类指导员” 今年6月,一句带有戏谑意味的“侬是什么垃圾”,如同浇入油锅里的一瓢水,垃圾分类这一概念瞬间“溅”满神州大地。而正是这一时刻,小龙虾怎么分、珍珠奶茶怎么分等“世纪难题”纷纷在网上激起千层浪——尽管网友的回答不一定正确,但社会大众对于“精准分类”的关注,确乎是从此时开始的。 “一开始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吃个小龙虾,还得里里外外拆成那么多‘零件’,然后像做标本一样码在桌上,分门别类扔。”后来经过辟谣,陈霞娜终于意识到,这只是网友对于垃圾分类的一种调侃。 关注精细化分类的不仅仅是陈霞娜,更有互联网的原住民“90后”“00后”们。这场始于一句上海话的分类“狂欢”,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垃圾分类已经脱离概念和宣传,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通过询问孩子,陈霞娜终于在手机中找到了自己的“分类指导员”——有别于搜索引擎里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的分类指导,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显然更权威,也更接地气。 “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食物残余,不同城市有不同叫法:在上海叫作湿垃圾,在宁波叫作厨余垃圾,而根据杭州最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则被称为易腐垃圾。”陈霞娜表示,虽然这些名称都指向一类垃圾,但在日常志愿服务过程中,还是会造成一定的混淆。 “实际上,除了微信公众号以外,现在不少平台例如支付宝都搭载了生活垃圾分类查询系统,还能根据所处的城市随时切换,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家都能去好好学习一下。”陈霞娜说。 通过智能手机预约回收 记者从市分类办了解到,根据即将施行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可交予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而大件垃圾则需要由产生单位、个人自行运输,或委托单位负责。 这两类垃圾正是智能回收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无论是遍布市区的“搭把手”智能回收平台,还是搭载于支付宝上的“易代扔”服务,都为市民处理手头的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提供了选择。 点开微信公众号,选择“大件预约”,输入预约时间、地点、废品类型等基本信息……陈霞娜现场向记者演示了一遍大件垃圾的预约流程。“虽说我们家不怎么产生大件垃圾,但涉及更换床垫、餐桌等家具时,大件垃圾的搬运总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鉴于大件垃圾占用空间大,且不易于搬运,通过智能手机进行预约收取有着天然的优越性。“沙发、床垫等大件垃圾中木质材料占据多数,拆解处置的人力成本远大于其作为燃料的价值,因而少有‘破烂王’上门收取。而通过‘搭把手’平台进行预约收取时,居民仅需要支付往返每公里4元的运输费用,相比搬家公司也较为便宜。”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CEO闵亚军说。 行车路上,记者曾不止一次目睹载有“搭把手”智能回收站的卡车匆匆路过的场景。如今,“搭把手”平台正以席卷之势在各个居民小区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参与垃圾分类,也有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借此学起了智能手机的用法。 “现在,垃圾分类与智能手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希望社会上的年轻人多多为家里的老人们指点一下,让全家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陈霞娜这样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