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煤渣跑道奔向奥体中心

——党报见证辉煌大型系列报道

▶1950年8月23日《宁波时报》第三版刊登了宁波第一座公共体育场开始建设的消息。
宁波体育健身设施七十年大发展调查

A3版

    记者 林海 通讯员 杨兆宏 

    1950年8月23日,宁波第一座公共体育场开始建设,200多名工人投入平建土面工程。这是宁波体育设施建设的里程碑事件。《二百余工赈工人今起修建公共体育场》新闻稿发表在当天《宁波时报》的第三版。

    光阴似箭,转眼69年过去了,如今宁波已拥有多座大型体育场馆。北仑体艺中心承办世界女排大奖赛等国际大赛,蜚声海内外。

    今年81岁的宁波市体育局退休干部陆立胜曾长期在体育系统工作,早年在宁波一中读书时他就是宁波体操队队员。“上世纪50年代初宁波只有一座体育场,即解放北路体育场,宁波体操队的训练就在体育场内的一座庙里进行。庙的外面是煤渣跑道,不是标准的400米跑道。从兴宁桥边的学校步行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体育场进行训练。”前不久,陆立胜和一些老干部参观了即将开馆的宁波奥体中心,心情十分激动:“这些年,宁波体育设施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据《宁波体育志》记载,清末至民国时期,西方近代体育项目传入宁波,各学校和较大工厂先后开辟了一些体育场地,但大多比较简陋。1950年后,宁波体育场地设施有较大发展。据体育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占总人口的41.9%,国民体质合格率94.1%;直属公共场馆开放率100%,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100%;开展“一人一技”全民健身公益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每年培训4.5万人次;打造了“迎新年长跑”“美丽乡村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等品牌,全市每年组织各类赛事活动6000余场次,超过200万人次参与各类赛事(活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波体育事业发展迅猛,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体育组织体系逐渐健全,体育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体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体育赛事影响力逐年提升。宁波培养出了国内第一个女子七项全能的亚洲冠军叶佩素、国内第一个女子撑竿跳世界冠军李玲、国内第一个男子混合泳世界冠军汪顺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宁波奥运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顶层设计开创新局面。市政府出台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政策,其中新建小区、公园绿地、街道社区按规定配建体育场地面积3项指标全国领先。宁波市政府与省体育局开展战略合作,市体育局与市卫健委共同成立运动与健康专家委员会,分别与宁波大学、宁波教育学院展开全面合作,成立“宁波科学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宁波智力运动学院”,与东钱湖管委会共建皮艇球国家队训练基地,构建省市区联动,体教、体医深度融合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