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度化安排 引导和鼓励 企业参与基础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吕薇、王明辉在《经济日报》刊文指出: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接近行业技术前沿,进入开展基础研究的阶段。但是,当前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比较突出,基础研究比例偏低,主要靠政府投入,企业的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应在保持中央财政稳定投入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多渠道参与基础研究。 一是充分发挥产学研的各自优势,建立有效机制,推动企业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相结合。二是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国家基础性研究计划。四是促进企业更好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五是加强企业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加强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深入把握主题教育目标 党员干部 应作各方表率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高长武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深入把握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就要认识到这些具体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理论学习有收获,解决的是理论武装方面的问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其次,思想政治受洗礼,解决的是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方面的问题。在主题教育中,要深刻查找问题、深挖认识根源,触及灵魂深处、掸去思想灰尘,使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再次,干事创业敢担当,针对的是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面对各种矛盾与困难、风险与挑战,缺乏斗争精神、担当意识,遇事躲着走、绕着行肯定不行,必须干事创业敢担当。第四,为民服务解难题,针对的是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方面的问题。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立场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出实招、见实效,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后,清正廉洁作表率,针对的是权力观和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行使权力,作清正廉洁的表率。 培育垃圾分类习惯 需营造 新生活方式的氛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线平在《北京日报》刊文指出:表面看,垃圾分类是个认识问题,分类再细,认识清楚就好。深层次看,垃圾分类不只是认识问题,背后涉及生活方式。垃圾分类习惯背后,要有新的生活方式支撑。否则,垃圾难以分类,或者很难做到精准分类。 垃圾分类本质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追求外部资源占有的多少,而是从自身定义外部需求。一是不浪费。二是消费种类和数量减少。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市民自身的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社会要有营造新生活方式的氛围和机制。社会需要提供优质的、供市民广泛选择的、适合精致生活的消费产品。传统生活方式下的产品是功能主导的,主要满足某种功能需求。对于消费主体来说,他追求的是功能满足。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同时,过度追求满足一种虚假需求,在过度消费下,产生的垃圾难以分类。未来,随着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传统的过度式、重油式食物消费必然改变。食物会更精致一些,吃多少,用多少,还要便于分类。这需要市民自己慢慢养成精致的生活方式,也需要市场提供更多好的选择,满足新生活方式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