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命的摆渡人

——《呼叫助产士》读后

    崔海波            

    《呼叫助产士》是一本回忆录,写的是20世纪50年代伦敦东部贫民区一群助产士的故事。作者珍妮弗·沃斯是英国人,做过20多年的助产士,之后离职,致力于音乐方面的发展,曾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退休后才开始写作。2012年,《呼叫助产士》被英国BBC公司改编成电视剧热播,并掀起一场收视风潮。

    英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助产士这一特殊护士进行专门培训的,沃斯所在的“圣赖孟多·农纳都助产士”组织,致力于让贫苦家庭的宝宝更安全地来到这个世界,她们不仅要在医院帮助接生,还要到社区走访孕妇和产妇,因此,沃斯有机会看到人生百态。在书里,沃斯讲述了自己奔波在伦敦码头区的贫民窟,为可怜的产妇接生的一个个悲欢故事。

    莫莉19岁,她的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由于家里的条件实在不适合接生,沃斯建议她到医院生产。莫莉生完孩子第三天就偷偷地溜出了医院,第八天,她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去卖淫,原因是她和孩子都没东西吃了;

    孔奇塔·沃伦从10多岁开始就不停地生孩子,到40岁时,已经是第24次怀孕了,家里孩子一大堆。早上,她用一口大锅洗孩子的尿布。晚上,再用这口锅煮意大利面,还很客气地请前来为她做产前检查的助产士一起吃。沃斯半夜接到孔奇塔即将分娩的电话,急急忙忙骑着自行车赶过去,发现孔奇塔的丈夫早已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非常熟练地为妻子接生,助产士反而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玛丽15岁,是个苦命的女子,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她改嫁,备受继父的蹂躏。后来她逃到伦敦,被骗进入妓院。从那里逃出来时,玛丽已经有6个月的身孕。沃斯在街头遇到蓬头垢面的玛丽,帮她联系了一家慈善机构养身体。玛丽顺利生下孩子,慈善机构考虑到玛丽年纪太小,无法独立养活自己及孩子,在未经玛丽同意的情况下,把她的孩子交给了富裕家庭领养。玛丽因此精神失常,某日在公园里偷了婴儿车里的一个婴儿试图逃往国外,被判入狱三年;

    詹金斯夫人是个寡妇,带着5个孩子,因为生活无以为继进了济贫院。济贫院的规矩是夫妻、母子、兄弟、姐妹必须隔离,不能见面。詹金斯夫人看着孩子们撕心裂肺地哭着离去,之后陆续接到孩子死亡的通知单,逐渐精神错乱,沦落为一个邋遢肮脏的神经质女人,喜欢到孕妇或产妇家门口打探消息;

    书中还讲了三个女人出轨后怀孕生育的故事。贝拉和她的丈夫是白种人,贝拉与某个黑人有染,她唯恐生下来的孩子是个小黑人,怀孕期间患上了抑郁症。分娩时一直想把孩子处理掉,助产士坚持按正常程序接生。孩子生下来后,是个白皮肤的漂亮宝宝。而另外两个白种女人与黑种男人发生婚外情后,生下了黑皮肤的婴儿,她们的命运各有不同;

    《呼叫助产士》里引用了一些令现代人非常震惊的数字:19世纪60年代,英国每年大约有125万婴儿诞生,其中仅10%由医生接生,剩下的超过100万名孕妇是由未经专业培训的接生婆接生,或者根本没人接生,仅靠朋友或亲戚协助而已。贫困人群中产妇死亡率为35%—40%,婴儿死亡率约为60%。

    我蓦然想起老家樟村有这样一句老话:“女人生孩子等于一只脚已经在棺材里了。”听我母亲说,当年她生我的时候,也是请接生婆来家里接生的,接生费1元5角,但胎盘卖了2元。我小时候听母亲说起这事,还自豪地对她说:“我一出生就帮你赚了5角。”

    如今,人们只有在看历史剧时偶尔看到在家接生的场景,伴随着一句经典台词“保大人还是保小孩”。年轻人看到这样的戏码常常会哈哈大笑,视之为荒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