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运动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蚂蚁”跑出了加速度

—— 宁波市四眼碶小学田径队成长记

图为四眼碶小学的老师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崔小明 摄)

    崔小明 俞 泳      

    从原江东区田径比赛总分第六名,“跑”到鄞州区田径比赛总分第一名,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小蚂蚁”田径队短短几年时间,跑出了“加速度”,引起广泛关注。

    “抓”来的队员

    田径项目练习过程比较枯燥,缺少观赏性,而且特别辛苦,一向少有人问津。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在我市有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家长冲着学校教学质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练习田径上,不管家长还是孩子,大多不愿意。“我们的孩子是不会练田径的!”四眼碶小学田径组组长潘才冬说,田径队组建之初,他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招不到学生怎么办?田径老师通过体育课、校园运动会、老师推荐等物色到一批好苗子。但几堂课后,高强度的训练把学生给吓跑了。有一次放学后,潘才冬来到操场准备集合队伍训练,结果被“放了鸽子”,一个学生都没到。原来学生们趁他没注意,在他眼皮底下溜走了。第二天开始,潘才冬带领体育组的老师在校门口“守株待兔”,发现一个“抓”一个。但几天后这个办法也不管用了,学生和老师玩起了“躲猫猫”,一看到田径队老师在门口守候,他们就相互通气,躲着不出来,等老师们走了,他们才逃也似地跑回家。对此,田径队的老师并没有气馁,他们相信,现在的家长观念已经转变,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他们调整了训练时间,决定利用上午大课间约一小时的时间来进行集训。但四眼碶小学共有樱花和新河两个校区,学生不在一起,无法进行系统训练。两个校区体育组的老师们主动承担起接送任务,把樱花小区学生接到新河校区,训练完了再把学生送回去。一段时间后,老师们的执着感动了很多家长,同时看到孩子参加田径训练后,身体越来越棒。家长们纷纷参与进来,有的送来自制美食,有的参与接送孩子。就这样,田径队的训练逐步走上正轨。

    “闻鸡”起跑

    课间一个小时的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体育组的老师便想组织晨练和举办田径夏令营。困难可想而知,因为作业和课外辅导几乎占满了孩子的课外时间。

    晨练的时间定在早上6点30分,这意味着家长和孩子最晚6点要起床,对于贪睡的孩子来说,叫醒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为了激励孩子早起,经体育组老师申请,学校同意让参加训练的学生到教师食堂免费吃早餐。这不仅是一顿免费早餐,也是一项荣誉。“很多学生赶早来训练,就是为了吃食堂的蛋炒饭。”潘才冬说。晨练对田径组的老师来说,也是挑战。他们要起得比学生更早。50多岁的体育老师杜荣生家住镇海,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骑电动车约一个小时,才能赶在6点半之前到学校。学生、家长和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晨练在艰难中起步,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有了晨练后,体育组又开始举办田径夏令营。一到放暑假,潘才冬、杜荣生、徐孟捷、陈跃等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坚持每天带队训练两个小时。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的夏天,在四眼碶小学的操场上,每天都有孩子们飞奔的身影。

    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吃不了苦,产生畏难情绪,想退出。有的学生成绩受到一些影响,也萌生退意。田径队的老师想了很多办法留住学生。除了训练,田径队还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每周举办一次文化辅导课,让田径队已毕业的初中生辅导六年级的队员,六年级的辅导五年级的,依次类推,还经常请学校的优秀教师前来授课。此外,他们还创办了“小蚂蚁”微信公众号,将学生们在操场上的风采在微信上展示,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学校领导对田径队坚持训练予以鼓励,每次田径队有重要比赛,都会在学校早会上举办全校师生参加的“出征秀”,运动员被一一请上舞台,当场展示自己的实力,让小运动员有荣誉感和责任心。

    成绩斐然

    经过几年的摸索,“小蚂蚁”田径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训练模式,对小运动员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现在再也不用去校门口‘抓’人了,很多家长主动把孩子送来田径队。”潘才冬说。几年来,田径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12年,四眼碶小学在江东区田径比赛中总分位居第六,2013年位居第三。2018年鄞州区田径比赛中,在参赛队伍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获得鄞州区首届田径比赛总分第一名。该校田径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已经连续五年获得区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2014年代表区参加宁波市比赛获得第一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上,从“小蚂蚁”田径队走出去、现就读于鄞州中学的胡加贝为宁波夺得一枚金牌。

    四眼碶小学体艺科技中心主任章海江说:“学校把体育运动当做教书育人的重要抓手,给予了大力支持,除了田径,武术、篮球、羽毛球、游泳、健美操、足球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