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0年筚路蓝缕,70年精彩蝶变。再过不到一个月,就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宁波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托港口之利、开放之先、体制之活、民企之多,走出一条富含时代特征、具有宁波特质的港口城市发展道路,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今起,本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推出“港城蝶变”系列报道,从开放、制造、创新、生态、文化和幸福指数等六个方面,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波发展的辉煌成就,探寻宁波从商埠小城蜕变成现代化国际港城的活力源泉,为下一步宁波“奋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经验和启示。 记者 单玉紫枫 潮音时入耳,带水亦盈盈。站在山清水秀的北仑小浃江畔,早已退休的原滨海区区长舒宗达思绪万千。在他的记忆中,这临近港口的地方原本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 35年前,宁波被列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脚下面积仅3.9平方公里的江畔地带,则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以开放之名,沉寂多时的四明大地被全面唤醒。 进入新世纪,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在谋划宁波发展蓝图时指出:“把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和开放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又称赞宁波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时光荏苒。回首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宁波奏响了怎样一段“甬闯世界”的恢宏乐章? 千军万马背后的定力之源 如意集团董事长储吉旺这几天正在紧张筹备即将举行的第126届广交会的参赛工作。当年如意集团拿不到展位,储吉旺只能隔窗观察围墙内的一举一动。后来终于进了广交会,以此为起点,如意集团逐渐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叉车大王”。 作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广交会不仅浓缩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还折射出宁波“草根”外贸大军的开放脉动。 “一直以来,宁波有一个说法:5个人当中就有1个从事外经贸工作。”市商务局局长张延说,宁波与开放相融交织,开放打开了宁波人的视野,开放也成为宁波人的重要品格。 1988年宁波开始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外贸总额从1.5亿美元起步,至2002年达到100亿美元,2007年跨越500亿美元门槛,一路势如破竹。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外需迅速萎缩。立于开放潮头的宁波,率先感受到了阵阵寒意。2009年,宁波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外界开始怀疑:经过多年的高歌猛进,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已经遭遇瓶颈? 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突破原有的体制、政策、市场限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宁波没有停下脚步,更没有迷失方向,在众声喧哗中,宁波找到了定力之源。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了“八八战略”,指出要“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宁波开放写就再度扬帆的剧本。 沿着这一主线和总纲,宁波外向型经济迅速走出阴霾,2010年实现外贸总额829亿美元。2013年,宁波外贸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国第8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 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一贯到底,宁波以“八八战略”为引领,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战略,从“以港兴市”到“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以“一号文件”部署开放工作,宁波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情况,全面谋划新时期开放蓝图。 2018年,宁波外贸总额突破1300亿美元,列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第9位,稳居全国外贸第一方阵。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万多家,其中160多种宁波自产商品销量长年居世界前列。 跨越千山万水的双向引力 半个月前,奥克斯位于泰国的制造基地顺利结顶。按照计划,这个明年1月投产的智能工厂,每年将生产110万套智能空调。待二期建成后,该制造基地的年产能将达到300万套。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甬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市对外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40%左右。2015年,宁波成为继深圳、青岛、广州之后,全国第4个累计核准境外投资额突破100亿美元的副省级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达2963家,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核准中方投资额224.3亿美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里的世界也不逊色。 甬江宽阔浩荡,奔流入海,镇海、北仑、穿山等港区犹如珍珠散落其间。视线拉远,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在宁波交汇。自唐宋以来,宁波见证和推动了中外经济和东西文明的交融。 承接这流转千年的丝路余韵,今天的宁波舟山港已开通了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的航线,货物吞吐量实现全球“十连冠”,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三。宁波舟山港还与全球近30个港口开展国际合作,在国内建立了16个腹地“无水港”。 此外,海铁联运、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推进,进一步贯通海陆,使联动效应不断凸显。海陆空齐头并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年旅客运输量突破1000万人次。 伴随着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宁波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宁波,投资宁波。从美国陶氏化学在宁波投资创办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开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投资的先河,到6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截至2018年底,宁波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43.3亿美元,是全国第9个实际外资突破500亿美元的城市。 踏平千难万险的开放活力 不久前,新华社推出重磅报道“解码宁波制造”,文章开头先抛出一个悬念:“这样一座似乎并不起眼的东部城市, 却拥有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其实,宁波制造的秘密早就写进了开放里。从最初的OEM低端代工向中高端产业链试水,乃至向世界单项冠军转型。以创新为驱动,在一次次全球经济换挡过程中,宁波不仅实现了发展动能的转换,也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2008年早春时节,凛冽海风掠过海边,一些先知先觉的梅山岛居民,从频繁进出的大型工程车辆与施工队伍中,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海关特殊监管区在当时的宁波不算新鲜事物。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宁波相继设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区物流园区、慈溪出口加工区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这些特殊监管区成为引领宁波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但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是,梅山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和政策优势,成为当时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海关监管区域。凭借政策赋予的特殊优势,梅山迅速走上蝶变之路。 近年来,宁波积极承接“17+1合作”框架下的各项任务,建立了中东欧特色商品常年馆、中东欧会务馆、中东欧工业园(中捷产业园)、中东欧贸易物流园、数字“17+1”经贸促进中心、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等“两馆、两园、两中心”平台。2018年6月,全国首个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在宁波挂牌。一年后,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宁波成功举办。 向海而生,开放图强。今天的宁波,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溯宁波的开放历程,不难发现,开放型经济所倚仗的,已经渐渐从最早的港口、交通这些看得到的资源,慢慢地变成平台、要素、体制机制这些看不到的优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将在现有开放平台建设和浙江自贸区赋权扩区上互相支持配合,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