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厉晓杭 北仑区委报道组陈盛竹 通讯员张新洪)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每公顷3900万元,建筑容积率不低于2.0,年亩均税收不少于27万元……这是记者近日在北仑区发改局看到的一份工业项目“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规定的内容。带着严格标准出让的协议,使得企业在拿地之后,对环境能耗、亩均税收更为重视了。 “标准地”,就是把每一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明码标价”,带地一起出让。这是去年我省实施的一项改革新政,也是投资项目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之举。今年1月至7月,北仑区共出让17宗工业用地,总面积30.1公顷,全部以“标准地”出让。 “‘标准地’改革催生项目审批的‘化学反应’,我们把功能相近、开发进度大致相当、审批内容相似的多个投资项目片区视作‘一件事情’‘一个项目’,进行‘打包审批’。”北仑区审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采取事先制订区域相关标准、部分事项整体评定的办法,通过“以点带面、协同办理、打包审批”,优化审批流程、缩减审批时限。 近日,在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220亩的小微园区项目审批过程中,北仑区将11个项目打包成一个项目进行审批,实现同时受理、同时审批。区审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公顷土地平均投资强度约4000万元,亩均税收约25万元,是土地“招拍挂”的前置条件。在土地招拍挂期间,有关部门提前介入,做好项目环评、水保等编制及其他前期工作。企业拿地后,通过“一窗受理”即可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11个项目节省了1个多月的审批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