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能之光 闪耀甬城

越来越多的优秀平台助推技能人才成长。
赛事平台助力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70后”的他,曾是一名纺织厂下岗工人,转行到金属材料制造厂从事设备和电气维修后,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机械工程师。在他手中,先后完成设备改造20多项、技术改进30余项,持有4个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如今的他,身膺省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还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他叫周英方。

    “90后”的他,毕业于职业院校,第一份工作是在流水线上装配汽车零部件和螺丝钉。在看似枯燥无味的忙碌中,他始终把职业当成事业,把技术当成艺术,于一个个细微处琢磨技能的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他的付出得到了一次又一次认可。7年间,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系列的美丽蜕变,从流水线工人成长为吉利汽车研究院一系列新车型的总装试制负责人。不久前,我市出台的《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试行)》,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和更美好的未来,他叫范武。

    作为正值壮年的技术大咖和年轻的技术精英,回望过往,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感恩已然到来的技术工人新时代——只要有梦想、肯吃苦,机会就在眼前。

    政府扶持提供培训,绩能并重、多渠道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市产业一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正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活跃在我市产业一线的技能人才数量已达160.17万,其中高技能人才46.65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已达29.1%。

    随着人才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像周英方、范武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人生出彩”的梦想正同频共振宁波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着这座城市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记者 周琼 通讯员 任社 文/图

    三方携手 打造技能宁波人才高地

    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出国进行技能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竞技,有机会获得最高10万元的政府补贴;探索打造全国首家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学院;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十百千技能大师培养工程”;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各方面待遇……

    去年年底,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袂出台《宁波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技能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并从技能人才的技术提升、福利待遇、奖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向优秀技能人才提供一系列倾斜措施。一条一条细致入微的政策和举措,条条都饱含着宁波这座城市对“工匠”的尊重。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7月,为做好技能人才的培育工作,我市就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以此为纲,三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宁波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近20个,从政策层面精准谋划新形势下技能人才培育工作。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院校、企业,也正不断共同努力,为优秀技能人才的汇聚和快速涌现创造更多可能性。在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企业和本地技工院校联手打造培养新型学徒的“双鹿班”,院校和企业双方各尽所能,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年轻员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岗位成才的机会;均胜集团联手宁波技师学院,共同创建均胜智能制造学院,平日在车间忙碌的工程师变身讲师,带领年轻的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一线边学边琢磨,体味现代化职业;在宁波凯特机械有限公司,企业通过师带徒方式帮助年轻技工成长,还专门推出“企业工匠”评选,为优秀技能人才提供每月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特殊津贴……

    技能人才的培育环节,离不开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完善。为此,我市以职业培训和技工院校建设为重点,助推技能人才“正规军”的成长。功能互补、辐射性+区域性+专业性的“155”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体系在我市全面推进,实训范围覆盖现代制造业、港口物流、模具制造、船舶焊接等领域,年累计可完成高技能人才实训2万余人次。全市300余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0万人次。今年起启动的“十百千”技能大师培育工程、“双百”高技能人才进修工程、“技能菁英”培养计划,更是为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带来新的提升机遇。广泛分布于我市多个区域(产业)的80家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样在推进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上,起到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

    六载积累 技能之星赛场锤炼匠才

    今年4月29日,随着2019宁波市职业技能竞赛暨“技能之星”大赛的正式启动,代表着宁波技能界最高水平的技能竞赛舞台拉开大幕。围绕着“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今年的“技能之星”赛事囊括养老护理、服装设计与制作、焊接、数控车工、电气装置、汽车修理、建筑(砌筑)、应急救援、中式烹饪、茶艺等10项职业(工种)竞赛,诸多来自产业一线的技能高手们在赛场中一展身手。

    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技能之星”竞赛,向上匹配了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和模式,采用区县(市)和市级行业组队的形式组织参赛队伍,“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选手们进行更多的横向和纵向比对,为选手们的技能切磋和交流互补提供平台。”人社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在服装设计与制作、焊接、电气装置3个项目上,我市还组织了全国邀请赛,帮助选手们在更高平台和更大的舞台上精炼技艺。

    对于不少选手而言,这样的竞赛,带给他们的不仅是技能的比试,更是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林金明是宁波舟山港集团的一名起重机操作工,在去年卸船机项目竞赛中,年仅28岁的他凭借自己的精湛技术一举夺魁。他告诉记者,2008年时,年仅18岁的他进入宁波舟山港集团成为一名起重机操作一线员工。10年里,他对自己日复一日的工作始终保持热爱、充满激情,不断提升技艺。“参加竞赛,对我们工人来说既是一个技术交流学习的平台,又是一个同场竞技查找差距的机会。获奖后,我感觉自己努力的岁月有了见证,我的同事们也深受激励。”林金明说。

    据悉,目前“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已在宁波连续举办了六届。竞赛的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也造就了一批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在竞赛中产生的不少“技能之星”已成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2017年“技能之星”养老护理类竞赛一等奖获奖者赵敏,从一名一线护理员成长为护理员培训师,为甬城源源不断输送护理技能人才,到目前为止,她参与培训的护理员超过1000人;2017年摘得“技能之星”钳工类桂冠的技术能手颜成建,成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被列入企业股权激励名单。

    记者了解到,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中,我市始终着力探索“以赛代评”人才选拔模式。我市组织的多项职业技能竞赛,不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逐年提升,成为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系列竞赛平台的示范引领,我市已先后产生75位“技能之星”,全市949名优秀技能人才获评“首席工人”,58名技能人才获评“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同时,赛事的推进也有效助推了我市相关行业的技能交流,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并激励了无数扎根一线、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甬城工匠,使得不少人奋力成长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