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

风劲帆满打造港口强区 锐意进取建设品质之城

美丽新城
庄市美景
石墨烯创新中心展厅
新材料初创产业园
人水和谐横溪村
招宝山街道顺隆社区网格党员志愿者检查消防安全

    时光荏苒,70年弹指一挥间。在新中国70华诞的重要历史节点,回望栉风沐雨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展望新时代新征程的壮丽图景,镇海正意气风发,逐梦奋进阔步行。

    回望70载,“海天雄镇”展新颜。从古城深巷里的青砖黛瓦,到繁华都市中的流光溢彩,新城崛起,老城提质,城乡实现融合发展。镇海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首要任务,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都市后花园、美丽新家园,向着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不断迈进。

    回望70载,“商帮故里”谱新篇。风雨兼程,全力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带和港口经济带,依靠创新驱动,从“镇海加工”到“镇海制造”,再到“镇海创造”,成为浙江省大工程单位最集中的国家大工业基地。昔日的滨海小城,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重镇,屹立于东海之滨、甬江之畔。

    回望70载,“院士之乡”筑新梦。镇海聚焦项目落地,积极融入甬江科创大走廊和甬江实验室、创新中心的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及项目接连落地,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不断向这片热土汇集,成为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镇海,一跃成为宁波人才最密集、活跃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人才高地。

    风劲帆满海天阔。镇海正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持续建设创新平台、积极培植经济增长新动力,真情当好“店小二”,全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生态、创新、城市化、民生“四轮驱动”,努力实现环境、产业、功能、福祉“四大提升”。一座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将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浩瀚的东海之滨。

    记 者 何 峰 镇海区委报道组 陈海群 倪寅初 

    本版图片由镇海区委宣传部提供

    环境优先久久为功

    绿水蓝天释放“生态红利”

    今年开始,镇海308个数据点位、640个视频点位似火眼金睛,盯紧企业排放监测数据。这一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异常处置闭环管理系统的上线,为镇海环境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是镇海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所做的最新努力。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要实现“双赢”,生态治理如同一根弦,始终紧绷在镇海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的心头。

    生态优先,镇海始终把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交出了“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优异答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镇海区先后把“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驱动提升发展环境”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持续开展清洁空气、清洁水体(五水共治)、清洁土壤和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咬定青山不放松:20世纪80年代初,镇海在全国率先设立环境保护监测站;2003年启动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镇海成为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4年,获评国家生态区;2018年,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随后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铁腕治气,镇海成为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布点密度最高的区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镇海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清洁空气、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镇海上空迎来更多蓝天。去年,镇海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85.1%,今年前7个月优良率86.6%,均创下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施行以来的最好成绩;有机污染因子浓度达标率在99.9%以上,有机废气治理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镇海还投入28亿元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业园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沿街店铺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八大工程全面完成,在全市率先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去年,镇海区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较2014年“五水共治”前下降62.0%和51.4%,全区市控以上断面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造林绿化持续开展,在246平方公里的镇海,已矗立起郁郁葱葱的人工森林,尤其是宁波植物园与海天林带、港城林带等生态防护带一起,在宁波北面构筑起三道“绿色屏障”。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甬江北岸崛起经济重镇

    70年来,镇海的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前进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从“镇海加工”到“镇海制造”,再到“镇海创造”,生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镇海已形成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3+1”产业布局,成为一座东海工业重镇,是浙江省大工程单位最集中的国家大工业基地。其中,石化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绿色园区”,去年实现产值1900亿元。

    以“港口强区”为指引,一座现代港航物流之城在甬江北岸悄然崛起。2007年,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成立,镇海成为“江海陆”无缝对接的物流枢纽。曾经的滩涂,如今发展成为地域性经济商贸产业集聚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成就了一个沧海变桑田、滩涂换新颜的镇海奇迹。

    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初创产业园等六大创新平台和石化区、物流枢纽港等产业集聚区,镇海经济后劲十足。去年,镇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79.9亿元,同比增长29.8%,增幅居全市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648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

    “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像是强产业兴城市的一声集结号。作为宁波重要的产业承载区,镇海“擂响”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隆隆战鼓,一手夯实传统优势产业,一手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镇海将继续做强绿色石化、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擘画产业升级蓝图。同时,以发展城市经济为抓手,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加速迈进。以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为依托,镇海已集聚一批智能制造、文化创意、新材料等产业园区和创业创新平台,打造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高地。

    “双创”激情澎湃激荡

    广聚英才构筑“科创高地”

    向东是大海!镇海人向海而生,骨子里有着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开放锐气。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百年来,镇海的先辈们漂洋过海、闯荡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涌现出一大批工商巨子、科技精英、文化名流,打响了“宁波帮”的赫赫声名;如今,镇海聚焦项目落地,积极发挥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先行区建设的主导作用,加速各科创平台及项目的落地,汇聚各方英才,铸就科创高地。

    “北有中关村,南有中官路”。在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镇海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大咖”云集:宁波大学、镇海i设计小镇、宁波启迪科技园、腾讯云产业基地……一大批高能级大院大所和创业创新企业在此立地生根、开枝散叶、引智引资,“双创”激情在这片热土上澎湃激荡,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去年12月,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运营,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通讯院士尤里·赛门索夫全职加盟;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开工建设,成为“国科大”在北京以外的首个科教融合学院;今年2月,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加之扎根多年的行业翘楚中科院材料所,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学者正不断向镇海这片热土汇集,携手叩开科研应用的大门。今年7月,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正式揭牌运营,包为民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顾问,加拿大工程研究院施阳院士,韩国国家工程院赵东日院士、姜德铉院士等顶尖人才担任科学家顾问。目前,中官路双创大街汇聚各类双创人才1万余人、高校师生6万余人,成为宁波人才最为密集、活跃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人才高地。

    掌握科技之钥的镇海,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跨越。去年年底,镇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9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比例达43.3%,区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7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8件。科技日益成为推动镇海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新城崛起老城提质

    城乡融合谱写华美乐章

    完成百余个建设项目,各类投资超过700亿元,推进医疗、教育、公园等配套项目30余个,建设商务楼宇面积约80万平方米……昔日乡野城郊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勾画出城市天际线。

    集商贸商务、教育科研、行政文化、现代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镇海新城,承载着古老雄镇的发展希冀,又肩负着“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宁波市高教科研基地”“镇海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城市功能。新城快速崛起,目前已与东部新城、南部新城等一起,被列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六大都市中心之一。

    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吸引了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的集聚。目前,新城地区科教创新资源丰富,是长三角南翼科研机构及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区域内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宁波大学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批以“三校一所一院、四大创新平台、八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的国内领先的科创平台,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十分雄厚。

    新城崛起,老城提质。多年来,招宝山街道从产业、空间、交通、设施配套和绿化开放空间五个方面入手,紧抓城区交通治堵、旅游风情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稳扎稳打推进城区服务功能转型,修复城区生态环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秉承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历史遗址等特色文脉基因的更新保护,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再现镇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让招宝山城区展现新形象。

    近年来,镇海主动接轨宁波市区域战略发展,全面拉开城区框架,城区面积持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同时,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上同步发力用功,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区城市化率81%,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3年呈下降趋势。

    湿地松、香樟黄绿交织,“清风”林带郁郁葱葱,芳香四溢……从江南第一学堂起,经光明村、永旺村、勤勇村,至宁波帮博物馆,全长近13公里的“商帮寻根”文明风景线,让都市和田园紧密融合,使人沉醉田园花海不知归。

    一张蓝图到底,振兴发展好业态;一面党旗引领,营造党群好风貌;一把笤帚起步,扫出村庄好环境;一句民声嘹亮,说出幸福好声音……十七房、光明、秦山、横溪、永旺等“网红村”竞相绽放,几十年的时光,讲述了每一个不一样的村庄故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镇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党建争强引领发展

    “雄镇铁军”勇立时代潮头

    “他用‘忠诚’捍卫了铮铮誓言,用‘担当’绘就了先锋形象,用‘真情’诠释了公仆情怀,用‘奉献’标注了人生价值……” 7月18日上午,熊澎桥在勘查建筑工地时不幸坠落,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熊澎桥离世已经2个月,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从未停止。这位党员干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精神状态和拼搏姿态,一颗红心永向党、一腔真情系百姓、一往无前勇破难、一心为公讲奉献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激励着大家努力奋斗。

    熊澎桥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我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雄镇铁军”的杰出代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党建争强,为镇海建设港口强区、打造品质之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镇海率先在全市实现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全覆盖,城市基层党建框架全面拉开;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1535个基层党组织逐个对标补短、提质建强……围绕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全方位保障的新目标,镇海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扛起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支部建强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干部成长在网格。”2015年,镇海创新推行“网格党建”,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作为建党的基本单元,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多网格一支部”等形式,组建428个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率先实现全域覆盖。 

    近年来,镇海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从“红色堡垒”“镇红先锋”“党员红岗”“聚力亮红”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为网格党组织赋责赋能,织密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工作实效。

    从点线建精、整片建强到全域均衡、全面提质,镇海用夯实基层的实践和创新升级的成效,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将基层党建的“盆景”逐渐变成“风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