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戏下乡”到文化礼堂。(来源:宁波文明网) |
编者按: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宁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准确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丰富内涵,借鉴各地在这方面的经验做法,做到理解到位、精准发力,深入挖掘弘扬优秀的传统乡愁文化,着力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激发文化发展内生动力,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 振兴乡村文化 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陈 印 一、充分认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振兴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也是生产力,乡村文化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乡村社会可以利用自身独有的文化优势,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的同时,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拓展乡村振兴实现的路径。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现实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一样,越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因素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文化振兴是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基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文化具有调节、约束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引领乡村社会风气和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且其对乡村社会秩序的影响是自发自觉和潜移默化的,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治理方式。在现代社会,除法治这一重要途径之外,传统乡土文化、伦理文化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乡村自治体系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振兴是乡村人才汇聚的重要条件。文化是乡村吸引力的基础,是支撑乡村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一个有竞争力的乡村,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事业发达、文化产业兴旺、文化魅力独特的乡村。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优美的乡村生活环境、深厚底蕴的乡村特色文化和由此所形成的乡村人文环境无不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使得乡村能够有效地吸引城市人才、大学毕业生的流入和优秀在外创业农村青年的返乡。 二、科学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 一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当前我国乡村的现实环境中,传统文化、宗族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多元并存、相互交织,对农民和农村生活产生多维影响。如何确保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做到方向正确、导向明确,实现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扬主流,关键在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将共识凝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上来。 二是要高度重视传统乡土文化的滋养作用。乡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性的乡村精神财富,是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重要内生力量和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乡村社会,乡土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治理作用,辐射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乡村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对传统乡土文化进行梳理、认识、重塑和振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之义。 三是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人才的主体作用。生活在乡村的人,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实践者。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激发村民自身的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引导村民自觉做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传承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民间文化能手、文化志愿者队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增强乡村文化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着力点 一要着眼于文化民生,提供丰富的乡村文化公共产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要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聚焦农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以文化需求引导文化供给,建立乡村居民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符合乡村居民的需求、更受乡村居民的欢迎。 二要着眼于乡风文明,培育富有乡村特色的文明风尚。要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站所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制定出台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引导广大农民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三要着眼于传承保护,延续特色鲜明的文化血脉。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挥,离不开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高度重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高度重视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四要着眼于产业发展,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活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全局谋划、全方位推进、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观,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将区域特色和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中,赋予农业更多文化内涵。要用好特色民俗和乡土文化等资源,开发传统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手工艺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作者为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处处长) 各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经验及启示 胡华宏 一、确定“一张蓝图”: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振兴乡村文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只有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才能使乡村文化振兴走在科学的路子上,事半功倍。从区域整体出发,做好乡村文化振兴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为扎实有效推动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工作,2018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山东省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该省乡村文化振兴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这一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施铸魂强农、文化惠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文明传习、乡村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等六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山东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谋划抓得深、抓得准。在下一步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宁波应加强乡村文化振兴谋划设计,突出问题导向,找准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的着力点。首先应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揽,推动形成乡村文化共同体,同时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补齐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短板,在硬件上要加快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在软件上要增加乡村文化活动供给,让农民更加便利地享受文化服务。 二、留住“一片乡愁”:传承创新乡土文化 留住乡愁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振兴乡村文化,首先就要保护传承活态的乡村传统文化。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底蕴厚重,文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景宁县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传承创新乡土文化,厚植乡村文化优势。一是挖掘与弘扬并举,善于发现和整合具有景宁民族特色的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习俗等,深耕根植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弘扬为目的推动其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二是开发与保护并重,进一步加大文化资源普查力度,强化文物保护责任,促进对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生态资源的整体保护。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文化资源由静态保护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使民族文化和优秀历史文化真正成为支撑景宁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三是活化与传承并行,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注重打造民族文化体验,将畲族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鱼灯等民俗体验及畲乡农耕文化体验等融入其中,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四是在传承中创新,引导当地村民对祠堂等进行改造与提升,将其改造成书院、学堂、文化礼堂或非遗传习所等,使之成为文化教育主阵地,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景宁县在传承创新乡土文化方面的做法,启示我们要聚焦留住乡愁,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保护传统历史村落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好村庄原有的山水格局、生态基底、历史肌理与聚落形态,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留住乡亲、乡情和乡愁。继续实施甬派民居建设,实现保护传承传统乡土文化与乡村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三、打造“一支队伍”:培育新时代新乡贤 振兴乡村文化,需要激活乡村文化的内生力量。新乡贤无疑是振兴乡村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江苏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是吸引乡贤回归。针对乡村人才外流的现状,明确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许多“不在场”的乡贤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回馈家乡,支持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通过强化乡贤文化自觉意识,促使乡村精英回流乡村,生活在乡村的能人才会安心于乡土,真正关心乡村公共事务,参与乡村治理。二是加强政策激励,鼓励、表彰在外乡贤落地生根,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鼓励乡贤资源较丰富、乡村人才流出较多的地方,开展乡贤回归试点示范,梳理摸清乡贤回归意愿,完善政策措施,做好对接服务,把现代乡贤引回来。三是提炼培育“新乡贤精神”。通过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榜、文化墙等载体,全面展示历代名士名贤、革命先烈、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在外贤达人士以及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将乡贤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乡贤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以碑刻、雕塑、楹联等形式弘扬乡贤文化。四是开展“新乡贤”宣传活动。在新闻媒体推出“弘扬乡贤文化”专题专栏专版讲述乡贤故事,同时开设相关微信公众号等,拓展乡贤文化传播平台。 江苏省在培育新时代新乡贤方面的做法,为宁波聚焦新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提供了实践范式。在推进宁波新乡贤文化建设中,需要从政府到社会到民间,在观念上大力倡导培育乡贤文化的自觉性;需要大力鼓励、表彰新乡贤以不同方式参加家乡建设,如鼓励他们回乡投资,表彰他们捐赠等善举,积极宣传直接回乡参加乡村建设的乡贤事迹;需要积极开展新乡贤培育工程,建设乡贤展示平台,打造乡贤文化传播阵地,开展“新乡贤”主题宣传活动,提炼“新乡贤精神”。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城乡发展处) 坚持多元参与 建设宁波乡村文化 李广雷 一、强化要素保障,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 夯实政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责任,聚焦文化治理短板,强化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效率。 一是补齐制度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深入研究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乡村文化建设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乡村文化建设专项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如针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保护和发展原则、保护对象、保护责任、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利用要求以及村民参与等方面,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推进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补齐投入短板。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在严格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建设配套资金的同时,将基本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以及运行维护所需资金足额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标城市和先进地区,建立县、乡两级文化建设人、财、物投入测算模型,形成统一的、具体可操作的财政投入估算标准。对场地设施、活动开展、队伍建设、联建共享等,分级分类设计考核指标,使履行公共文化投入职责成为刚性要求。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杠杆撬动作用,成立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基金,由政府出资,并吸引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补齐供给短板。适应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升级和分化视野中的文化需求差异,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标准,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乡村倾斜,高质量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文化供给主体结构,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国办文化机构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着眼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实施优秀文化滋养行动,比如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经常性开展“我们的村晚”“千镇万村种文化”等活动,加强群众文化有效供给,实现以文乐民、以文育民,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 二、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以产促文”的良性循环 探索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路径,发展具有宁波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打开乡村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换的通道,形成“以产促文”的良性循环。 一是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拓展农业在历史传承、文化体验方面的价值,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创意为两翼,建设美丽乡村综合体(田园综合体),融合生态山水、土地耕作、民居农舍、乡土文化等资源,发挥知识普及、农事体验、民俗演艺、田园社区等功能。 二是实施乡村文化活化战略,振兴乡村传统手工业。探索非遗作品保护、传承、发展与振兴的新途径,建设生产性保护基地、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对具有一定市场推广价值、便于融合民众现代生活的传统技艺,如“金银彩绣”“朱金木雕”“骨木镶嵌”等,进行“文创化、生活化、产业化”改造。 三是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条件较好的乡村,建设创意设计气息浓厚的乡村新型社区,打造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和产业优势的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地方乡土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是打造乡村文化示范空间。总结象山“国家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探索宁波慈孝文化、红妆文化、国药文化、青瓷文化等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路径模式,打造特色鲜明、传承有序、惠及民众的多元化特色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文化内生活力 把尊重维护村民文化权益作为制定公共文化政策、分配公共文化资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构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让村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唱主角。 一是尊重村民文化权益。把村民需要作为制定公共文化政策、分配公共文化资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村民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和决策参与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村民文化诉求目标错位、结构不对称现象。 二是强化文明示范引领,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基层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挥乡规民约、道德规范等的约束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建强农村文化队伍。大力发展村级文化员队伍,加强业余文体团队、文化骨干等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调动大学生村官、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乡村文化精英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偏远山区,开展包含文艺演出、艺术辅导培训、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等在内的各类文化志愿服务。 四是支持农民自办文化。通过提供场地、设备及资金补助,邀请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免费培训文化骨干等举措,为公益性农民自办文化团体发展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对于经营性农民自办文化,如农民职业剧团,通过政府采购、税费减免、职称评定、政府评奖等举措予以扶持。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