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敏)从后方一个切口植入,固定髋臼顶部至坐骨结节处的所有骨折块,固定作用等于4块锁定重建钢板,能为患者减少50%的内置材料费用,同时减少植入人体的金属材料,减少手术创伤。宁波六院研发的“通用型髋臼后方锁定解剖接骨板”,在昨天举行的宁波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上一亮相便让人赞叹不已。 其实,在宁波医疗界,最近几年这样的研究发明还有很多。据初步统计,近3年,全市有880余项市厅级以上医学科研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8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市厅级科技奖励99项;发表SCI论文1300多篇;研发卫生健康科技成果381项,获得专利283个,其中19项成果已成功转化。由市第一医院、国科大华美医院分别牵头的省卫生健康实用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培育推广中心,整合市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药企业优质资源,共推广适宜技术37项,应用单位175个,累计应用技术8000例,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昨天的对接会上,40多项卫生健康科技成果首次向社会公布,供广大医疗器械企业对接。这些科技成果大多针对临床手术、护理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2017 年国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就达57万例,并且每年以30%速度递增。但术后患者满意度及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康复训练需实时监督。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研发了一套“移动智能动作监测康复指导系统”,让刚施行过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在大腿及小腿表面贴上一对智能化的检测设备,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医生就能实时检测患者康复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研发的“人体器官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更是高大上。该技术应用于术前肝脏切除手术的规划,可以明确目标病灶的病理边界和必要切除范围、必需功能性肝体积和必需保留范围,确定预留肝脏体积、结构和功能,选取多种虚拟切割方案,并可打印肝脏3D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肝切除。从不同的切割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用于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记者注意到,对接会一结束,已经有多家企业盯上了这些科技成果,准备会后再进行详细了解、对接。 昨天的对接会上,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等单位的6项成果在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宁波市第一医院将和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为即将上市的国产3D电子腹腔镜做好临床验证工作,国产3D电子腹腔镜的投入使用有望改变目前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而且其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