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一举两得

“引榧入山”在四明山获得初步成功

大山村开花的香榧。(王永春 摄)
仰天湖科创基地的香榧。(何峰 摄)
农技人员上山查看香榧长势。(王永春 摄)

    中秋过后,四明山上已秋色初显。沿着最美公路浒溪线向四明山进发,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大山的颜色变得愈发多彩。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四明群峰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再过些时日,柿红栗黄,四明山将迎来最绚烂的季节。

    上周,笔者来到余姚四明山镇,探访落户这里的香榧林。种在山腰上的香榧已有一人多高,一颗颗颜色翠绿、拇指般大小的香榧鲜果挂在枝头,这是四明山镇高山香榧经过人工授粉后首次成功挂果。十年面壁图破壁!丰收的季节里,“引榧入山”成功在望,山区农民多了一种致富的“摇钱树”,更重要的是,四明山区域的生态修复,也迈出了重要一步。

    记者 何峰 余姚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通讯员 王永春

    曙光初现 香榧在四明山高海拔地区挂果

    五年磨一剑。“这是我们引种的高山香榧经过人工授粉后,首次成功挂果,国庆前就可以采摘,这坚定了我们继续走好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有机结合的新路子的信心。”站在仰天湖科创基地的香榧林前,四明山镇副镇长丁东青对笔者说。

    四明山四季分明,环境优越,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土壤比较适宜发展香榧产业。香榧是高价值经济作物,在我市宁海等地都有种植,在四明山区域也有成功的先例。海曙区章水镇康棒香榧专业合作社从2000年开始种植香榧,今年已经大面积挂果。“400多亩的香榧林,预计今年产量有五六千公斤,这个项目初步获得成功。”基地负责人崔勤华说,成品香榧的市场价每公斤400元,经济效益不错。

    康棒香榧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位于章水镇崔岙村矗起岩古道附近的山上,海拔320米。“香榧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是600米左右,在宁波,还没有在海拔超过800米的高山地区成功种植香榧的案例。”丁东青说,而四明山镇不少香榧基地位于海拔700多米,甚至超过800米的山间。四明山镇的冬季经常发生冰冻灾害,香榧落户四明山镇,首先面临的是高海拔带来的防冻难题。

    2014年,香榧开始在仰天湖科创基地规模化试种。“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一次次试验,防冻问题目前得到基本解决。”四明山镇农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经过4年的精心抚育,仰天湖科创基地的香榧去年成功实施了人工授粉,今年实现初产,预计每株香榧树可产鲜果3公斤。此外,大山村也传来好消息,该村的香榧在今年花期时成功自然授粉,结籽率较高,目前长势良好,明年9月份可实现初产,预计每株均产1公斤鲜果。

    “引榧入山”获得初步成功,该镇今年还向各村的种植大户赠送了400多株雄树苗,采用自然授粉与人工授粉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更多的香榧树成功挂果。

    香榧树第一年产出的鲜果,市场收购价每公斤30元左右,亩收入可超过1000元,此后每年的收入可以翻倍增长,5年后进入盛产期,亩收入有望超过1万元。香榧将成为四明山镇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待到明年此日时,云雾香榧请君尝”,丁东青向市民发出这样的邀请。

    榧林初盛 “癞头山”栽上“常青树”

    香榧树是一个集经济、生态、景观于一体的优良树种。“香榧树对土壤要求不高,耐干旱耐贫瘠,是生态建设中有益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树种。引进香榧树,可以实现传统花木经济的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还能实现四明山区域的生态修复,可谓一举两得。”丁东青说。

    和四明山区域的大岚、溪口一样,四明山镇也是我市重要的苗木主产地。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四明山镇花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产业集聚,是“中国红枫之乡”“中国樱花之乡”。然而,花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樱花、红枫给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年复一年的花木移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水土流失、山体石漠化、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挖掘花木在山上留下一个个伤疤。”四明山镇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说。

    决不能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四明山镇一方面做好“生态保护”,另一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在“癞头山”上栽上“常青树”,把“常青树”变成“摇钱树”,“引榧入山”便是当时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之一,寄托着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2015年,四明山镇在宓家山村首次大规模种植香榧,建设了1000亩香榧基地,并初次尝试香榧、红豆杉套种模式。“刚引入香榧的时候,我们心里没底,技术需要摸索。前三年实行村集体抚育,三年后香榧长势良好,再把管理权下放到农户。”丁东青说。

    随后,四明山镇投资500万元,在梨洲、茶培等地建立总面积近500亩的香榧示范基地。边摸索边推广,香榧在各村开始种植。该镇还多次举办培训教育活动,向农户介绍香榧产业发展形势及香榧的高效栽培技术等知识,组织镇村干部和农户外出考察,邀请专家上山把脉问诊,增强了农户种植香榧的信心。香榧已在四明山镇落地生根,目前全镇共种香榧6000余亩,香榧树总数超过10万株。

    唐田村的张小国是四明山镇种植香榧的“先行者”。笔者在张小国400多亩的香榧基地里看到,香榧树和红枫套种在一起,已长到近3米高,上面挂满了翠绿的果实。“香榧加工后在网上销售,去年销售额15万元,今年有望超过20万元。”张小国说,“我刚种香榧时,村民都认为我是傻瓜,现在他们见我效益不错,也种起了香榧。”当笔者问起种花木和种香榧哪个更划算时,张小国不假思索地说,“种花木会带走大量的泥土,而且价格不稳定;桃树、梨树等果树只有几十年寿命,盛果期也就十来年,而香榧树的寿命可以超过1000年。种好香榧树,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修复生态 “生态四明山、美丽四明山”可期

    几年前,笔者在四明山区域采访时,当地村干部说,“保护生态,人人有责,道理大家都懂。但种花木,村民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而种香榧之类的经济作物,要等上七八年才会有收益。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有时候也难怪。”彼时,转型之艰难,可见一斑。

    “香榧种植在四明山区域的初步成功,是四明山生态修复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成果。”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四明山区域是我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作为甬江、姚江和奉化江三江之源的四明山,肩负着“浙东绿肺”和“宁波大水缸”的双重使命,全市6座大型水库有4座分布在这里,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无可替代。

    2015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启全面治理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序幕。“通过5年的努力,上一轮森林生态修复工作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即对坡度25°以上已开发的花木地实施套种造林、留树育林等技术措施的生态修复,解决了因过度发展花木导致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问题。”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说。5年来,围绕严厉禁止毁林开垦、分类规范森林资源开发、套种补植造林等方面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相关专家也坦言,四明山生态修复仍面临诸多难题,保护与发展矛盾依然冲突,产业转型依旧存在困难。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前几年,余姚在四明山区域推广特色水果种植,已成规模的有樱桃3000亩、猕猴桃1000亩、树莓500亩,同时试种薄壳山核桃,在大岚建立黄精、三叶青中药材示范基地。

    探索不止,我市四明山区域的各个地方一直在探索林业复合经营的创新路,致力于探索“林+”模式,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花、稻、药、菌、果、油”等多种模式的试种,增加山林附加值。海曙区章水镇在林下套种百合等经济作物;四明山镇在香榧林红豆杉林下试种旱稻、贡菊、皇菊等药材;鹿亭在林间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等名贵药材……

    生态修复,绝非一日之功。以经济和生态树种一步步代替花木,既恢复青山绿水,又实现产业转型,是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的最佳路径。今年秋天,被大家寄予厚望的香榧“结籽”四明山,“生态四明山、美丽四明山”已为期不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