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天线一景 |
|
20世纪80年代修路场景 |
|
日常养护 |
|
梅林驿站俯瞰 |
|
伊家驿站入口 |
|
石村驿站 |
在宁波曾经有一条名叫“解放路”的地方公路。1949年宁波解放以后,为尽快解放舟山,当时在老萧甬铁路路基上,修建宁波江北—余姚—上虞百官镇的“甬百线”,老百姓管它叫“解放路”。1956年以后,因为萧甬铁路恢复,“甬百线”不再存在。但它却承载着宁波人对新中国的憧憬与赞美,也成为70年来宁波交通公路人的初心所在。 70年时光飞逝,四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里程从1949年的242公里,到目前超过1.1万公里,公路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2.47公里增加到114.5公里,公路桥梁数量达到了5758座,基本实现高速公路一小时交通圈和高速到县、国省道到乡镇、一般公路到自然村目标。 高速公路、跨海大桥让天堑变通途,农村公路担负着乡村振兴使命。眼前的大道通衢,见证着公路人70年的砥砺奋进;怀揣初心,他们筑路前行,一条条美丽公路在阳光下活力迸射,带着我们快步迈向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百姓富 先修路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公路,则是经济发展命脉之一。也许正是抱着“要想富、先修路”这样质朴的初心,宁波人开启了建设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修路是相当重要的事。”老一代公路人回忆起当时热火朝天的场景,从砂石路、块石路、柏油路到水泥路……一条条公路在宁波大地连线成网、纵横舒张,带来了群众的希望。 1991年以来,随着宁波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公路交通需求量猛增,现有公路不堪重负,而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单靠政府拨款和养路经费修建公路已是杯水车薪。次年12月,省政府出台“四自”工程政策,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修建公路积极性,运用多种融资方式,使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以“四自工程”模式拓宽改造的宁镇路,是宁波建成的第一条一级公路、“四自”公路。 1996年12月,杭甬高速公路通车把宁波带入了“高速时代”,随后同三(甬台温)高速、甬金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南连接线、甬舟高速、穿山疏港高速、绕城高速东西段、慈余高速、甬莞高速等相继建成并联网。从当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到象山港大桥、舟山大桥、三门湾大桥,它们把曾经的交通“末梢”变成了枢纽,宁波人从此渡海不用船。 到“十二五”末,我市形成了“一环六射”高速路网格局,实现全市1小时交通圈。目前,全市共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12条,共计554.2公里。这些高速公路、跨海大桥让如今的宁波,朝着湾区时代迈进。 如果说,高速公路、国省道“大路朝阳”,那么连接着城乡的无数农村公路,承载着乡村振兴的使命,是我市公路的“主角”。 从横坎头村到余姚市区,27 公里的距离不算远。但是15年前,翻越高地岭的盘山公路213省道是连通两地的唯一通道,来回一趟需要近6个小时。2003年下半年,余姚市委为加快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余梁公路。盘山公路变成了平原公路,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横坎头村从此告别了翻山越岭的时代,集体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如今,像余梁公路这样的农村公路在宁波已是平常。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772公里,占宁波市公路网总里程87%,农村公路的数量、质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早在2006年,全市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100%,乡(镇)、建制村实现通班车率达100%。从高速公路到农村公路,一个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立体化公路网初步建立。 路好走 走好路 “路好走、走好路”,这句简单的话,凝聚了一代代宁波交通公路人在激情岁月里的奉献,这是一条奋斗之路。 从扫把锄头和簸箕到现代化大型修路、养护机械设备,从机耕小路到美丽公路……近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如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2003年以来,宁波扎实开展了康庄工程和联网公路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市交通公路人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新目标要求,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2018年象山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在宁波,不仅高速公路有服务区,普通公路也有服务站,它们星星点点分布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服务着群众出行。市公路局着眼农村地区自驾游、休闲游、生态游等快速增长的现状,将公路服务设施和“四好农村路”、观景平台建设、错车道增设、安保设施完善、厕所革命统筹推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从高速象山收费站出来,就是戴港公路服务站,站内建有21个停车位和一座三星级公共厕所,还有象山港大桥纪念园,为过往车辆和游客提供停车、观景、如厕、临时休息、无线网络等服务。何婆岭公路服务站位于象山县道泗四线,是一个利用公路边角地块,与旅游部门合作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服务站。这些小小的服务站在服务群众出行的同时,成为反映地方的经济、文化、风俗、风景、文明的窗口。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创建普通公路服务站99个,数量在全省领先,其中有63个位于农村公路上。 此外,宁波公路超限超载治理的非现场执法全国领先;公路战备全国领先;普通国省道巨灾保险全国领先;ETC发展全省领先;数字公路建设全省领先…… 根据计划,2018年至2020年,宁波将实施“四好农村路”6121工程,即到2020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1380公里,建成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2290个,更新农村客车1017辆。到2020年,宁波市“四好农村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实现四个全国领先:农村路“畅、安、舒、美”全国领先,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机制全国领先;与美丽浙江、美丽宁波建设深度融合全国领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国领先。 始终坚持民生理念,今年以来,市公路局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余姚四明山镇棠溪村11载;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公路党建“小蜜蜂”先锋队,探索共建新思路。深入基层、企业和百姓,提升公众满意度。研究近年来百姓关注度较高的公路热点、难点问题,涉及交通拥堵、公路噪声、路面坑洞、马路市场等多个方面,逐一分析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针对鄞州区荣安香园业主反映“高速公路噪音”问题、联丰中路指路标示设置等问题,立即组织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察,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制定科学整改措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利奇马”台风期间,援助潘火街道诚信路下穿积水进行强排作业,快速确保了公路畅通。紧急驰援临海市区超大体量地下车库强排水作业,得到兄弟城市的赞誉。 通到畅 畅到美 70年来,宁波公路实现了从通到畅、从畅到美,成为“美丽经济”的交通走廊,这是一条创新之路。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修路富民进入2.0时代。 2017年宁波全面启动创建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新“美丽交通+”的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串联起“山海林田湖、城镇乡村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生态美丽、和谐惠民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利用现有资源,宁波公路部门以全域创建理念贯穿全局,以“1311”创建任务为目标,努力实现美丽走廊创建全域化。其中“1”即树立1个全域创建美丽经济走廊理念,“3”即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3000公里,约占公路总里程三分之一;后两个“1”分别为创建精品示范线路40条,总里程超1000公里;打造一条内河生态航道(杭甬运河宁波段航道),创建美丽航道100公里,实现三江(姚江、甬江、奉化江)港航设施的洁化、序化、美化;全市“文明码头”创建率达到80%以上。 至2018年底,全市已累计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1823公里,其中公路部分1754公里。2019年公路部分计划完成里程465.3公里,上半年已完成277.1公里。象山、江北已于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达标县(区)。 “1311”串起具有宁波经济、交通、地域、文化、港口特色的五条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包括:立足宁波风情的“自然风景走廊”、服务宁波智造的“科创产业走廊”、保障民生共享的“生态富民走廊”、传承浙东文化的“历史人文走廊”、崛起国际强港的“港口发展走廊”。 展望四明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一条条生机勃发的生态绿道,一片片花木扶疏的河滨绿地,山边宜草种草,宜林植林……宁波美丽公路宛如一条条柔美的锦带在山间田野飘过,处处盎然生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70年沧桑巨变,公路人用热血和汗水实现公路发展大步跨越;70年开拓奋进,公路人用实干与创新铸就畅通路网;70年砥砺奋进,公路人用初心与担当再次出发。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陈华伟 本版图片由市公路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