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宁波支队官兵苦练升旗仪式,迎接国庆到来。(胡港 王晓峰 摄) |
|
武警宁波支队官兵正在苦练升旗仪式。(胡港 王晓峰 摄) |
|
驻甬部队官兵正在绘制“护卫祖国卷”。(东海舰队 供图) |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刘亚迅 杨哲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金秋甬城,山河壮丽,红旗飘扬。国庆将至,喜迎新中国70华诞的欢歌,回荡在驻甬部队驻地的各个角落。
与此同时,宁波各大主要广场,人们虔诚仰望,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义勇军进行曲》荡气回肠,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在烈士陵园里,人们深情缅怀,战争的硝烟远去,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一个声音穿越历史——“为了新中国,前进”。
同升一面旗,理想和信仰有传承
■我想对你说——
@五星红旗:从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到您高高飘扬只有2分06秒。为了这一刻,宁波军民前赴后继奋斗了数十年。
最近几天,在东部新城市民广场,有一队“橄榄绿”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烈日之下,武警宁波支队国旗护卫队正在紧锣密鼓地练习着升旗仪式,准备迎接国庆到来。踏步、正步、齐步……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口令声,30名护旗手以挺拔的身姿、利落的动作,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升旗台前行……
“敬礼!”全体官兵庄严肃穆,面向国旗敬礼,以崇高的军礼向伟大的祖国致敬。威严的军容,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提前来欣赏排练版升旗仪式的群众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齐唱国歌,心中满怀对祖国的热爱。
70年强国征程波澜壮阔,70年沧桑巨变举世瞩目。翻阅宁波的历史,就是党领导宁波军民的奋斗史,多少仁人志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中央档案馆,陈列着一部泛黄的党章,这是我们党现存的第一部党章。党章的背后,是一段百年守护史。
1921年,一位名叫张人亚的宁波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宁波的第一名共产党员。第二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上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一系列重要决议案。会后,党中央将党章、决议等共计十个文件印在册子上发给党员,张人亚也拿到了一份。
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张人亚为了保存党的资料,冒着生命危险将资料带到宁波老家,托父亲代为保管,随即匆匆离去。老父深知此事重大,将这些文件用油纸精心包裹,藏进了之前为儿子准备的墓穴空棺之中,一人苦苦守着秘密。老人也许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时候牺牲的,可他儿子为之奋斗的事业依旧在蓬勃发展。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四明大地,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开展的四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宁波又成为南方游击战争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浙东创造了条件。1949年5月25日拂晓,夏日的清晨格外宁静,甬江北岸的枪响划破了宁静的天空,解放军从灵桥入城,甬城市民走上街头游行庆祝,宁波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一面旗!
军民共祭英烈,不忘初心和使命
■我想对你说——
@革命先烈:从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旧世界,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
70年沧桑巨变,风雨兼程;70年峥嵘岁月,砥砺前行。唯有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日前,驻甬部队某部分批赴余姚四明山等地烈士陵园,和当地群众一起举行公祭活动,共同继承传统、仰望崇高、砥砺精神,缅怀追思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以此迎接烈士纪念日到来。官兵和群众一起向烈士敬献花圈并集体默哀,每人还向纪念碑敬献一束菊花,寄托哀思、告慰烈士。
现场工作人员讲解了烈士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事迹,令官兵和群众为之动容。
连德生烈士,曾组织领导电车工人参加“五卅”大罢工,参加过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红军长征后受命“潜伏”在苏区,于1953年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但因为保密、通联等原因,他的名字和事迹并不为人知晓,直到1975年上虞民政局接到上级民政部门关于追认连德生为烈士的文件,这位中共早期党员,终于显露他高大伟岸的身影。
李敏烈士,用文字宣扬真理,组织群众,领导革命,与顽敌作斗争。1944年不幸被捕,敌人看着她瘦弱身躯,以为她一定禁不住严刑拷打,能够从她口中得到珍贵情报。可一番残酷手段与糖衣炮弹下来,最终空手而归。后来,李敏被气急败坏的敌人杀害……
人生来都为了追求幸福,什么是幸福?腰缠万贯、儿孙满堂是一种,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是一种,闲云野鹤、睡到自然醒也是一种。但这些都与共产党人无关,他们最大的幸福是人民的幸福,他们最大的梦想是民族的复兴。
英气长存振天宇,忠魂不灭励后人。祭扫活动结束后,来自部队和地方的新党员,在烈士墓前,面对党旗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有国才有家,军民携手奋进新时代
■我想对你说——
@甬城人民: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花开中国,盛世花红。
在9月22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五洲绘国色 四海庆华诞”活动中,驻甬部队70名官兵与群众一起挥毫泼墨,共绘长卷。
此次活动以牡丹文化为主题,邀请了70位教师、70位学生、70位人民公仆、70位各界人士、70位部队官兵、70位妇女同胞、70位国际友人共绘490米长卷。其中,70位官兵送来了特殊的祝福——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描绘的“护卫祖国卷”,彰显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爱国情怀与铁骨柔情。
一朵朵绽放的牡丹花,隐喻着甬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成长。
携手迈进新时代,同心唱响中国红。
前段时间,在镇海蛟川街道和驻地部队联合举办的迎国庆晚会上,“东方红日”“激情岁月”“伟大复兴”三大篇章,在歌声和舞姿中共忆了甬舟两地自新中国成立及人民海军建军以来经历的风雨,展现了祖国海洋经济的崛起和海上力量的不断增强,歌颂了军民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历程中付出的辛劳与汗水。
《难忘岁月》展现了奋战在经济建设战线上几代人的隔空对话,追忆祖国经济腾飞的伟大历程。而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崛起,人民海军也在转型重塑,变大变强,为海上安全保驾护航。这首时代赞歌是献给新中国的生日礼物,也是对祖国的深情诉说:强军征程已开启,强军战歌正唱响。
如今,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新时代对部队提出了更高要求——聚焦实战打仗,强化打赢本领。驻甬某保障部队于此轮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中涅槃重生。作为一支专司综合保障的部队,他们时刻以“行不行”“能不能”“有没有”的备战精神拷问自身,以被保障部队的需求为牵引大抓练兵备战,开展满意度调查,点对点发力解决瓶颈问题;分层次加大训练力度,从打基础、强技能、求突破三个不同层面因材施教、因人施训,逐步提升打赢能力。
军民一家亲,共筑中国梦,在缅怀和展望间,军地共同忆苦思甜,为祖国喝彩,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强国强军事业之中。
老兵新传
被追着表扬,又一“网红”辅警出现
这位退役老兵连着半月扶老太过马路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高志成 谢建波
9月9日,奉化有一“网红”辅警跳江勇救落水者,赢来一片“点赞”。9月11日,记者获悉,又有“网红”辅警出现:海曙交警大队一辅警连着半月扶老人过马路,对方“追上门”要表扬他。这位辅警是一位退役老兵。
这事还得从一个电话说起。前天,海曙交警大队接到一位76岁吴姓老太太打来的电话。她说,想要表扬一位在南站那边执勤的“民警”。她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只知道他看上去40多岁,1米75的身高。
老太太住在荣安世家小区,最近因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导致腿脚酸麻,走路不便,每天要到医院去打针。麻烦的是,从她家走到医院,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而且要过尹江路与三支街路口的一个红绿灯。
“据我们后来了解,老太太老伴已过世,子女也没在身边,一个人走着去医院的。但因腿脚问题,过斑马线的速度很慢,而且看上去颤颤巍巍的。”海曙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一路口执勤的是一位叫和五京的辅警。
8月26日7时多,他看到老太太步履蹒跚地要过马路时,立即走了上去,扶着她走到了对面,接着又嘱咐她注意安全。将近一个小时后,老太太打针回来,又到了这个路口,又是和五京扶着她过了马路。
当了解背后的隐情后,这一切成了习惯。这之后的每一个早晨,来去匆匆的人们总能看到过马路的老太太身边有一位辅警在搀扶。人心都是肉长的,就这样持续了近半个月,老太太实在“受不了”,托人问来了海曙交警大队的电话……
“我们找到了和五京,和他说明了情况。他很惊讶,只是觉得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看到对方有困难,就伸手帮了一把,既是举手之劳,也是职责所在。”海曙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辅警和五京来自河南,是一名退役的武警老兵。2014年,海曙交警南站中队成立,他就加入了公安辅警队伍,一直在路面兢兢业业地执勤,默默奉献。
之所以要称和五京是“网红”辅警,是因为他经常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今年春节刚过那会,他就和民警在火车站南广场救助了一名突发心脏病的群众。而去年春节期间,他帮一名坐轮椅的群众过马路的事情,也曾被媒体报道过。
军旅掠影
大跌眼镜
“伙头军”获战救比武两个第一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牟家金 陈延山
盛夏已过,但酷热仍在。
前不久,解放军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第906医院实战背景下战救科目大比武,在某野外训练场如火如荼地开启。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原本以为只是来走过场的“伙头军”意外获得两个“第一”,令在场所有人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
“下面进行野战条件下风帽式包扎比武,参赛人员做好准备!”随着比赛指令下达,在候赛区的司务长郭焕振挽起袖子,擦去脸上的汗珠,深呼吸后走上比武场。作为医院首位炊事兵代表,他参加战救科目比武,自然充满了悬念——是搞砸呢,还是一鸣惊人?下面观看的战友们屏气凝神,拭目以待他的“表演”。
“预备……开始!”考官话音刚落,瞬间比武场上“炮声”隆隆,一阵接一阵冲击着参赛人员的鼓膜。“战场”上充满各种干扰性的声音,考验的就是参赛人员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稍不留神手中的动作就会变形,导致包扎“失败”。
“班长,你包错了!他们的‘帽子’都打了‘蝴蝶结’!”作为“伤员”的小彭用只有他们俩才听得见的声音暗示郭焕振。但郭焕振好像没听到,手中的动作丝毫未受影响,三下五除二完成比武科目后,第一个向考官报告。
这边郭焕振收工,比武场下他的陪练刘祥川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上场之前,他反复提醒郭焕振,既要动作精准,又要包得美观,不然扣分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一根筋”的郭焕振朝他翻了翻白眼,回了他一句:“战友真的受伤,你会管它包扎得是不是好看?”
比武结束,考官当场宣布成绩,爆了冷门:“战时风帽式包扎比武第一名,郭焕振!”这个结果令场下100多双充满疑问的眼睛不约而同地看向考官,仿佛在说:“考官,您老是不是眼花了?”
对于来自台下的疑惑,考官自然心里有数:“郭焕振包扎得确实不好看,但非常管用,‘伤员’第一时间能止血……时间才是第一要素!”这番话让那几位图美观给“伤员”系蝴蝶结的参赛人员好“受伤”!
接着,夹板固定比武开始,郭焕振又上场了。
为左小腿骨折的“伤员”处置时,他并没有用“教科书式动作”——双腿跪地,而是顺势就地而坐,直接将“伤员”的左腿放在自己怀中固定。固定完毕,郭焕振没等抬担架的战友上来,就直接背起“伤员”拔腿就跑……
“哪有自己背伤员的?”“明显违反救治流程,扣分!”……
再次令人眼镜碎一地的是,考官又宣布郭焕振是第一名。这次连督导训练的监察员也为他叫好了,毕竟战场环境下,枪林弹雨,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比如担架上不来。这时以最快速度抢救伤员并撤离才是正确做法。
天天跟锅碗瓢盆、票据打交道的“伙头军”,成了比武场上的“黑马”,一下午三个科目的比武,获得两个第一。从主办方手中接过鲜红的荣誉证书,郭焕振又露出了他的两排大白牙:“没有练不好的,更没有练不精的。只要设身处地用心思考,不管身处哪个岗位,一切皆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