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我市在延边州组织的招聘吸引了大批当地群众。 |
|
我市利用传统节日和农忙时节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用人单位上门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图为今年年初,我市在黔西南举办的就业扶贫劳务协作专场。 (宁波市人社局供图) |
记者 周琼 通讯员 任社 “我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5000元。公司有宿舍,吃饭有餐补,每个月可以存下一大笔钱寄给家里。”在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广博集团车间内,42岁的李桂花高兴地说起了自己的现状。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个乐观开朗、满脸喜气的她,曾经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通过两地人社部门共同开发的爱心岗位,李桂花来到了宁波广博集团,从事锁线机的工种。短短3个月,她就从一个学徒做到了机长助理,能够读懂指令,独立操作一台机器。如今的她,还成了公司到贞丰县招工的“宣传员”。 李桂花的身上,折射的是一大批从对口扶贫地区前来我市就业的建档立卡人员的现状。从曾经的“出不来、没人来”到“踊跃来、抢着来”,异地就业脱贫群众正逐步从“就业安置脱贫”走向“高质量稳定就业”。 来自市人力社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旬,贵州黔西南州、吉林延边州建档立卡人员分别在甬就业1577和157人,其中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分别为980和83人,完成国家年度指标的217.8%和166%,在甬建档立卡人员大多从事生产制造业和普通服务业,综合待遇普遍超5000元/月。 市人力社保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进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全市人力社保部门构建协同化工作机制,高标准推进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局主要领导先后5次带队到两地考察对接,其他层面互访往来30余次,推送岗位需求信息8万多条次,组织近300家宁波企业深入两地举办招聘活动37场次,达成来甬就业协议948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员845人。同时,结合黔西南州在甬务工人员相对较多的实际,协调黔西南州人社局组建成立黔西南州在甬务工人员临时党总支,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教育引导、脱贫示范的引领作用。 在摸清在甬建档立卡人员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实施一体化政策措施,动真格提高待遇水平。据记者了解,我市出台专门出台文件明确两地建档立卡人员与本市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同等享受单位吸纳社保补贴、创业者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开发爱心岗位,针对建档立卡人员特点,提供诸多“不限性别、不限文化、不限技能”的零门槛、辅助性岗位,且薪资待遇从优并解决食宿。2018年以来,我市共开发爱心岗位6123个,累计实现就业1760人次。 多元化的招聘方式、积极的市场手段,帮助着更多的对口扶贫地区群众对接优质甬企。记者了解到,江北区推出每推荐1名建档立卡人员就业给予100元职介补贴政策,鼓励人力资源公司加大工作力度;宁海县通过专业劳务公司深入晴隆乡镇,成立就业扶贫工作站,组织200余人来甬就业;慈溪市、奉化区等地借助人力资源机构力量在结对地区开发就业岗位,并对来甬务工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同时,我市利用传统节日和农忙时节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用人单位上门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有效提高了人员入场率和招聘成功率。镇海区创新“以培代工”模式,有效破解了部分建档立卡人员不适应异地就业、返乡后又无业可就的两难境况。 亲情化的留人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异地就业贫困群众可以“留得下”。记者注意到,北仑区等地推出夫妻岗、父子岗、兄弟岗等“亲情岗位”,并提供“夫妻宿舍”;奉化区菱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还单独开设了建档立卡人员流水线;海曙区等地还专门组织建档立卡人员子女暑期来甬参加“城际夏令营”“彩虹夏令营”等活动;象山县金港汽车将建档立卡人员家人接到宁波团聚过年。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全市人社系统将继续以冲锋姿态进一步提高就业扶贫的“四率”:一是全面加力提高指标完成率。在及时完善建档立卡人员数据库的基础上,对照目标任务,对表时间进度,加强对各区县(市)的针对性指导,拉长长板,补齐短板,进一步提高考核指标完成率,为扶贫攻坚全局做出新贡献。二是精准发力提高招聘成功率。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积极协调相关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用人单位外出招聘、委托第三方机构代招、稳定就业等方面的激励力度,加强宁波就业扶贫政策宣传推介,优化提升供需双方的积极性。三是倾情用力提高人员在位率。充分借助两地驻甬工作站、党组织和用人单位作用,动态掌握在甬就业建档立卡人员工作生活状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人员总体稳定。四是多方聚力提高社会参与率。给予就业扶贫基地更有力支持,发动市内外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帮助两地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深入宣传扶贫攻坚典型人、典型事,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吸引两地更多建档立卡人员来甬就业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