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深度/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源污染物控制+引水工程稀释

城市小型湖泊治理,月湖有话说

月湖水质稳定维持在Ⅳ类标准。
工人正在清理月湖水面漂浮物。
金雅男 制图

    今年国庆长假,全市中小学生以水彩、版画、拼贴等多种形式创作的展现月湖文化和月湖之美的350余件手绘作品,在月湖美术馆集中展出,吸引了各地游客驻足观看。

    过去十几年,月湖经历重生,小小的城市公园脱胎换骨,成为人文精神厚重的天一阁·月湖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国庆长假月湖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但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水质报告,月湖水体中NH3-N(氨氮)、总磷及COD(化学需氧量)等相关指标均保持在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之上。

    在双向活水净化系统全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技术性治理只是月湖水质改善的其中一个因素。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对周边地下管道的改建,结合月湖水质运维监测和综合调控,这才是千年月湖续写风雅的“秘诀”所在。

    海曙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孙勇

    记     者 陈朝霞 

    “美颜”方案量身定制

    一汪清水泛着粼粼波光,岸上游人用手机定格碧水晴天。但这些游客不知道的是,月湖在几年前也遭遇过水质危机——夏天湖水泛黑,常弥漫臭气。

    作为水治理从业者的王栋,长期跟踪月湖水质变化,他向记者描述了当年那场水体危机的成因:“老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果水体长期不流动,势必导致水质变差、湖水发臭,这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以往,只要气温升到摄氏28度以上,市民反映的湖水‘泛黑’‘发臭’等情况就会出现。”

    另一方面,月湖与普通的城市景观湖泊不同,其地质构造恰似早点摊上蒸粢饭的木桶,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约7米,几乎没有浅水区。夏季表面水温上升,形成稳定的上层热下层冷的“温度跃层”,阻止了表层富氧水进入下层水体,导致底层水缺氧。“这种稳定水体最适合藻类生长,也容易导致底层水和湖底淤泥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黑臭物质释放到水体中,水质指标中氨氮与化学耗氧量也会相应升高。由于藻类爆发,加上水体较深,月湖往往呈现出比其他湖泊颜色更深的墨绿色,从而很难达到Ⅳ类水标准。”王栋说。

    为了近距离感受现在的月湖水,记者跟随海曙区治水办工作人员坐上了一艘小船。在船上,记者俯身用一个矿泉水瓶灌了大半瓶湖水,太阳底下,瓶内的湖水清澈透明,泛着明晃晃的光。“针对月湖独特的水体和地质结构,我们通过全湖活水和控磷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以往高温天气容易爆发蓝藻的问题。”工作人员指着记者手中的这瓶湖水说。

    “20天一换”净化水体

    湖水水质的变化开始于两年前,月湖所在的海曙区启动了水生态综合整治,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水质提升等五大工程,并通过PPP模式治理月湖,一家水生态科技公司承接了这一项目。PPP模式意味着前期治理投入由企业承担,一方面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月湖治水行动就像一场运用了高科技的综合战。王栋说:“别看湖面水波不兴,其实湖底下已经进行了大改造。”记者找到一段记录月湖整治全过程的视频,可以看到湖水被抽干、清淤、铺生态除磷剂然后灌水的全过程。在不妨碍市民生活的前提下,抽干整湖水全面清淤,然后在湖底铺上一层生态除磷剂,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生态钝化技术。据介绍,这种除磷剂像活性炭一样,能吸附固化浮泥中的磷元素,让水体磷含量大幅下降,有效抑制藻类生长,水体富营养化就能显著减轻。

    清淤后,施工方还在湖底种植了沉水植物以及浮叶植物,打造阶梯式的水下森林,并有针对性地向湖中投放了螺类及花鲢白鲢等鱼苗。通过生物的合理调配,让月湖水生态得到恢复。

    但湖泊光靠生物净化还不够。流水不腐,月湖水质变差和水体不流动有很大关系。为了让湖水“活”起来,施工方还在月湖中建立了一个内循环系统,让水体净化不再“看天吃饭”。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月湖南侧一个类似小木屋的建筑物前。草木掩映中,小木屋与景区环境融为一体。走进小木屋,记者看见地下几台大型加压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这就是净化活水最核心的‘黑科技’。”工作人员介绍,“打个比方来说,这个系统类似于小型污水净化厂,像给月湖做‘透析’一样,将杂质分离出去。”目前,根据自动检测站检测到的水质情况,系统净化流量达到每天1.6万立方米,按整个月湖36万立方米计算,20多天就能净化一遍,让水质稳定维持在Ⅳ类标准。

    水岸同治“气质”更佳

    去年,天一阁·月湖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月湖水质的提升也必须与景区标准相适应。记者了解到,国家5A级景区有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包括交通、区域、安全、环境等九大标准,其中“地面水环境”“水域畅通清洁”等被多次提及。

    海曙区治水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质保持长久清澈能令月湖“气质更佳”,因此,水岸同治至关重要。除了治理月湖水体外,对于陆上部分,海曙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新设计排水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把景区打造成了一个“海绵体”。

    漫步景区,“海绵元素”的运用处处可见。湖畔每个雨水口附近都放置着种有绿植的箱体。“这是生态介质箱,介质箱上层营造了水上景观,有美化湖面的功效。箱体下层则设有微生物培育床,通过生化作用,可以很好地净化水质。”该负责人解释说,“下雨时,岸边的雨水不会直排湖区,而是经过介质箱过滤净化,吸附雨水中的氨氮、磷等元素后,再流入湖泊。”

    除了生态介质箱外,景区还在人行道与绿化带之间设置了生态拦截沟。20厘米宽的拦截沟环绕整个月湖,表面铺设着鹅卵石,下层含有锁磷基质及生态基质,强力吸附面源污染中的磷元素。另外,景区内打造的下沉式绿地可以很好地存储雨水,通过改造下垫面,增加了整个景区内雨水下渗的能力。

    “水质变好了,鱼儿游得欢,景区里人也多起来了,很多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游览。”说起月湖的变化,在临湖的休闲长廊内晨练的市民杨继唐很自豪,“前段时间,有个智能帆船的国际赛事在月湖举办,真了不得!”

    目前,月湖设立了三个智能化水质监测点,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控净化活水系统。“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话,治理效果可维持20年以上,月湖的水会越来越好。”该负责人说。

    新闻1+1

    让城市小型湖泊美起来

    小型城市湖泊多为景观湖泊,起到美化城市景观、服务城市旅游的功用,但往往耐污染负荷能力较差。荷兰的费吕沃湖、美国的摩西湖、瑞典的梅拉伦湖、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等均属小型城市湖泊。

    20世纪70年代,荷兰在费吕沃湖周边建设了两座污水处理厂,以减少外源磷的输入。但是,减少外源输入并不能很快使湖泊生态得到恢复。为减少内源磷的释放,当地在冬季又对湖水进行了引水稀释。美国的摩西湖及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在实施截污减排和引水稀释工程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城市公园湖泊和瑞典楚门湖的处理措施主要为全湖沉积物的疏浚——将表层被重金属污染的沉积物放在凹陷处,然后覆盖上深层未被污染的沉积物,再利用剩余的沉积物在湖畔构建沙滩,以增加湖泊氧气的贮存能力,减少鱼类的频繁死亡。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研究所所长吴时强认为,通过外源污染物控制与引水工程稀释等手段,可快速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辅以底泥清淤措施,是国外治理小型湖泊的有效手段。

    (陈朝霞 整理) 

    本版图片由海曙区全媒体中心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