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韩立萍 |
这个周末,国际划联首届龙舟世界杯即将开赛,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龙舟队将在美丽的东钱湖进行一场世界级的较量。这场世界顶级赛事为何落户宁波?龙舟文化对宁波的未来发展有何影响?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和“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云龙镇,了解我市龙舟运动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记者 林海 通讯员 鲍丹萍 宁波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 成龙舟运动最早的实物例证 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运动,有5000多万名龙舟爱好者,龙舟运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林士民参加过宁波多个重大考古发掘项目,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他就是亲历者之一。林士民介绍,国内关于古代龙舟的实物非常少,1977年出土于余姚河姆渡的雕花木桨,距今约70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的船桨。 “河姆渡遗址共出土6支木桨,均用整块硬木加工而成。桨身和桨叶用一块木料制成,桨柄和桨叶的连接处刻有花纹。”林士民介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桨,柄部粗细适中,可容手握,多数加工成圆形,也有少数是方形的。桨叶多呈扁平的柳叶状,且自上而下逐渐减薄,制作比较精细,外形和现在江南水乡小船上用的木桨相似。 今年3月,中国皮划艇/赛艇协会主席刘爱杰在宁波谈道:“船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追溯世界船文化的起源我们可以发现,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雕花木桨表明在7000多年前宁波的先民已经有了划船运动,这可以看作是现代龙舟运动的最早起源。” 今年90岁的中国船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席龙飞教授一辈子从事舟船文化研究,在他看来,河姆渡文化非常了不起。“雕花木桨的发现,说明河姆渡是中国舟船文化之源。”席龙飞说。 除了河姆渡雕花木桨,宁波出土的另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也说明宁波的龙舟运动历史悠久。1976年出土于今鄞州区云龙镇甲村石秃头野锚洞港的羽人竞渡纹铜钺,清晰地刻有越人乘舟竞渡的直观图像,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龙舟运动最早的实物例证。“经过深入研究,羽人竞渡就是现在所说的划龙舟。”林士民说,羽人竞渡纹铜钺的年代应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这表明在屈原所处的时代之前,古人已经有龙舟竞渡的活动了。相关历史文献也可为此说提供佐证,《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由于羽人竞渡纹铜钺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龙舟运动(水上运动)最早的实物例证,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把它作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文献资料,提交给了国际奥委会。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第一次发现古代龙舟,也是在宁波。1973年,施工人员在宁波和义路甬江印刷厂门口挖防空洞时,意外发现了唐代的外销瓷器。考古部门介入后,在北侧江畔的淤泥中发掘出宁波第一艘古船——唐龙舟。这艘龙舟由一整条红松木制作而成,总长11.5米,宽0.95米,深0.35米。船身有很多间隔均匀的小孔,小孔旁就是竞渡者所在的位置,这些小孔是船舷划桨支托架的安装点。根据排水量、舟体重量和载重量分析,这艘龙舟可以承载17人。2017年1月,通过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鉴定、浙江省文物局核准,和义路出土的唐龙舟被评为一级文物。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考古发现,宁波被称为中国“龙舟竞渡”的发祥地。 云龙获评“中国龙舟文化之乡” 龙舟竞渡在我市各地长盛不衰 据史料记载,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宁波地区就已盛行龙舟竞渡这项运动。民国时,云龙庙会的龙舟竞渡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据鄞州区文管办原负责人谢国旗介绍,目前,云龙镇的龙舟竞渡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活动。2012年4月,云龙镇“龙舟竞渡”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6月,云龙镇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文艺传承基地(龙舟竞渡)和宁波市优秀民间文艺传承基地(龙舟竞渡)。2014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云龙镇“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的牌匾。 2009年,云龙镇开始恢复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据发起人、鄞州锡青铜带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康介绍,恢复此项赛事,主要是为了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而且云龙镇的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前后陈村有两艘上百年的龙舟摆在祠堂里,1984年至1992年,该村龙舟队还曾取得浙江省五连冠的佳绩。他向镇政府负责人提出恢复举办龙舟赛后,当年就有4支龙舟队参加比赛,长山江两岸一时人山人海,村民纷纷拍手叫好。此后,云龙镇每年举办龙舟竞渡,规模一年胜过一年。目前,云龙镇各村的龙舟队有12支,再加上渔业队、镇龙舟队和企业队,全镇可以拉出去参赛的队伍已有20余支。前后陈村甚至组建了女子龙舟队,云龙镇也成立了女子龙舟协会。 2015年云龙镇商会成立,担任会长的郑海康又组建了商会龙舟队,这支12人的临时龙舟队,队员平均年龄61.5岁。次年,老郑又组建了由28名年轻人组成的龙舟队,平均年龄31.5岁。2018年,云龙镇商会龙舟队升级为云龙镇龙舟队,请来了天津全运会皮划艇冠军李金达,这位余姚小伙的加盟,使云龙镇龙舟队实力大增,在全国各地参赛屡获佳绩。今年6月,在福州举行的中华龙舟大赛上,云龙镇龙舟队以1分49秒072的成绩获得职业男子500米直道赛决赛第4名,这也是我市龙舟队在全国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北仑区同样也有龙舟竞渡的盛会。2015年6月,北仑区庆祝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暨首届“秀美浃江”龙舟赛在小港街道小浃江青墩段流域进行,19支龙舟队在河道上挥桨角逐。2017年,又有21支来自北仑、鄞州以及台湾地区的龙舟队参加“秀美浃江”龙舟赛,吸引数万市民前往观看。 在与云龙镇相距5公里的东钱湖,龙舟赛也是一项远近闻名的盛会,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一为东钱湖的画船节。世居湖边的忻家村老大房、大沙房、永泉会各族房都购置了龙船。每逢画船节,他们会邀请外地的龙舟队到东钱湖参加竞赛,龙舟竞渡这项活动就世代传承下来。据了解,始于南宋孝宗年间的东钱湖龙舟竞渡,从1998年开始恢复举办东钱湖国际龙舟邀请赛,此后这一赛事年年举办,在海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6年4月,法国鲁昂市分管体育的副市长贝斯托访问宁波时,考察了东钱湖举办龙舟赛的情况,准备第二年在流经鲁昂市的塞纳河上举行龙舟比赛。2007年9月,在鲁昂市举办的首届国际龙舟节上,宁波东钱湖龙舟队一举囊括了250米和500米直道竞速赛的两项冠军。2008年11月,已担任法国龙舟运动促进会主席的贝斯托再次来到宁波,观摩东钱湖第11届国际龙舟邀请赛。他表示:“鲁昂市2007年举行的首届国际龙舟节,正是在考察宁波的东钱湖龙舟赛之后筹备的,这也是在法国塞纳河上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举办龙舟赛这样富有文化特色的体育比赛。” 为发展壮大龙舟运动,2012年3月,东钱湖龙舟协会成立,当年就吸引了近300人参加龙舟常规训练和比赛。2012年的第四届中国湖泊休闲节暨第十五届东钱湖龙舟赛是东钱湖龙舟协会成立后组织的第一场大型赛事,12支参赛队伍中有6支东钱湖本地的龙舟队。 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龙舟迎亲”或成新民俗 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的龙舟竞渡,不仅体现了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时刻还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今年10月2日,台风“米娜”虽已远去,但云龙镇冠英村碾子弄至庙桥头一带路面的积水深度仍有五六十厘米。当天,冠英村一位新郎坐着龙舟迎接新娘的视频在朋友圈流传甚广,别具一格的迎亲方式让人们印象深刻。原来,得知新人出行不便,身为云龙镇龙舟队舵手的沈万红叫上了几名队友,划来一条龙舟,把新郎和伴郎团接到新娘家里,再从新娘家里把亲朋好友接出来,来来回回划了四五趟。据了解,虽然云龙的划龙舟习俗已延续了2000多年,但以前女子不能上龙舟,更没有乘龙舟接新娘的风俗。因此,10月2日的“龙舟接亲”,成了发生在云龙这个“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的大新闻。 云龙镇党委副书记王飞告诉记者:“今年8月‘利奇马’台风袭击宁波的时候,龙舟队自发成立应急小分队,镇级龙舟队员和村级龙舟队员全部自愿加入,一共有近160人投入了抢险救灾。” 有意思的是,10月12日,云龙镇前徐村还举行过一场特殊的“龙舟迎亲”活动,由前徐村龙舟队队员组成的两支龙舟队身着统一服装为队友徐海波迎亲。村委会主任徐科也曾担任过村龙舟队的队长,他介绍,这场“龙舟迎亲”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除了给队员的婚礼留下美好的记忆外,也是想以这种方式吸引村里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龙舟竞渡,踊跃加入龙舟队。在他看来,“龙舟迎亲”完全有可能演变为一种新民俗。 评 说 “羽人竞渡”及其他 1976年,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色金黄,高9.8厘米,刃宽12.1厘米,锋利如新。器身一面无纹饰,另一面铸有边框,框内上方为龙纹,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冠上的羽毛似乎在迎风飘扬。这件战国铜钺上铸刻的纹饰,生动形象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宁波先民的航渡生活。 这4个头戴羽冠的宁波先民,已多次成为文化LOGO,比如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的LOGO,2016宁波东亚文化之都的LOGO。2017年8月22日,在文化部召开的“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羽人竞渡纹被宣布为艺术节的节徽。 因为羽人竞渡和体育运动、体育精神有关,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在国家文物局主持下,这件文物被复制成3件,分别收藏于中国体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国家体育总局也将它作为中国悠久的体育竞技实物史料,上报给国际奥委会,作为申报依据之一。 这件羽人竞渡纹铜钺,反映了宁波先民龙腾虎跃、劈波飞渡的奋发进取精神,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物,也被视为宁波精神的象征性文物。(王 芳) 本版图片均摄自云龙镇龙舟联赛总决赛现场。 (胡龙召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