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深度/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六院整形失败修复门诊开业9个月,接诊患者100多人

医美消费者,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医生在为整容失败患者开展修复手术。(陈敏 摄)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赵蔚

    本想通过整容让自己变得更美,不想却因此毁容,还有许多患者走上了漫漫求医路。一说起这些患者的不幸遭遇,宁波六院副院长王欣就叹息不已。今年2月,该院开设了整形手术失败及并发症修复门诊,虽然门诊每周仅开放半天,但9个月时间,已接诊了100多名整容失败患者。这些患者,都因为整容失败而吃尽了苦头,她们中有破相毁容的,有因为整容而命悬一线的。采访中,一些医生气愤地指出,美容“黑诊所”害人匪浅,医疗美容行业亟待整顿。

    鼻子破了下巴肿了 隆胸注射物全身跑

    几天前,当记者来到宁波六院整形手术失败及并发症修复门诊时,胡瑞斌医生正在给一名来自舟山的女患者复查。说起自己的整容经历,这名年轻的服装店老板娘后悔不迭。因为进货的原因,她经常去韩国。两年前,在朋友的劝说下,本就嫌自己鼻子不够挺的她终于心动,在韩国的一家美容机构做了线雕隆鼻,花了3万多元人民币。刚开始,她对隆鼻效果很满意,只是伤口时不时要痛,总不见好。今年年初,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鼻子居然破了,还有线头露在伤口外。经四处打听,疼痛难忍的她来到宁波六院求助,胡瑞斌为她施行了麻醉手术,手术中抽出了13根线。两年了,这些当时埋进鼻子的线根本就没有被吸收。更可怕的是,这些线居然是倒刺线,抽出来时,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了鼻子。

    走出宁波六院,来自哈尔滨的曹女士感觉全身轻松,终于不用再为这个下巴折腾了。“以后打死我也不去整容了!”10多年前,曹女士的一个朋友开了家美容院,引进了一种产品,说是打一针就可以打出一个完美的下巴。因为关系好,朋友在自己的美容院免费给曹女士的下巴打了一针。当时,她连注射物是什么也没问。3年前,曹女士的下巴开始红肿、发硬,整个下巴还往外凸。感到害怕的曹女士跑到北京求医问诊,但医生拒绝给她做修复手术,说是因为时间过长,注射物已经取不干净了。几经周折,曹女士来到宁波六院,医生从她的脖子处切开,从下巴内取出了一堆黄黄的异物,足足有20毫升。

    曹女士结束了长达3年的噩梦,可是宁波方老师(化名)的噩梦却仿佛没有尽头。15年前,20出头的方老师在本地一家美容机构注射了隆胸材料“奥美定”。5年前,她的两侧乳房开始出现肿块,而且胀痛不已。不得已,方老师来到宁波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医生为她取出了隆胸材料。可是术后没多久,方老师发现乳房又开始胀痛,而且这次胀痛还扩散到了身体其他部位。痛苦不已的方老师只得再次走进医院,磁共振检查显示,当年注射的隆胸材料已渗入她的周围乳腺组织、肌肉组织、肋骨间隙……无可奈何之下,方老师接受了乳房切除、胸大肌切除手术。

    但是,方老师的噩梦却并未就此结束。她的手术刀口始终难以愈合,三天两头有黄色渗出物渗出,这说明,她的体内还留有隆胸材料。在家人的陪同下,方老师来到宁波六院。胡瑞斌发现,隆胸材料已渗入方老师的胸腔,已经无法再施行手术了。医生能做的,只有在患者伤口发炎时,给予消炎处理。据了解,“奥美定”因含有致癌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数量是“正规军”6倍

    “黑诊所”不规范行为多

    采访中,王欣告诉记者,宁波六院整形外科开诊已2年多,由于经常收治整形失败患者,今年2月份,医院专门开出了整形手术失败及并发症修复门诊。前来就诊的整容失败者,多因手术不规范操作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已经毁容,更严重的,直接危及生命安全。而这些整容失败者,多是在一些不正规的私人医疗美容机构做的手术。

    根据更美App发布的《2017年医美黑皮书》,全国正规医美诊所有9500多家,而“黑诊所”是前者的6倍,约有6万家。“黑诊所”规模小、隐蔽性强,常隐身于生活美容店、住宅区或酒店中。“黑诊所”的手术量是正规机构的2.5倍,非法执业者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有15万人之多。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各类医疗美容机构123家,但大部分是中、小型的医疗美容门诊部或医疗美容诊所。这些医疗美容机构中,实施超范围、不规范医疗美容行为的有不少,还有很多生活美容机构偷偷违规实施医疗美容行为。采访中,有多名医生提出:医疗美容行业亟待整顿。

    这些医生概括了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几大不规范行为:

    其一,号称“新技术”,实际上是违法操作。

    以“超声刀”为例,这几年,在国内一些生活美容机构的宣传中,“超声刀”已经摇身变成了“万能美容神器”,不仅可以消除双下巴、肤色不均,还可在手臂、腹部等多个部位的肌肤上操作,有的广告还宣称“超声刀”100%安全。目前,国内80%的“超声刀”操作在美容院、美容工作室开展,买一台高仿版仪器,雇几名工作人员,“超声刀”美容生意就能开张。

    但事实上,“超声刀”美容属于医疗美容行为,在国外仍属于一个年轻的项目。而且在国外,“超声刀”必须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职医生操作。而在国内,“超声刀”用于医疗美容行业,至今还未被国家批准。

    尽管不合法,但是偷偷使用“超声刀”的美容机构仍有很多。胡瑞斌在门诊中就曾碰到过好几名因“超声刀”导致面瘫的患者。因为人体的皮肤厚度不同,眼睑周围一般较薄,有经验的医生在操作时会避开额头、眼角等面部神经密布的地方,若是由无资质的医生操作,很难确保安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永久性的面瘫等并发症。

    其二,医生挂证,蒙蔽整容者。

    随着美容市场的扩大,这几年医疗美容机构急剧增多,但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从事医疗美容行业的医生有10万余名,但具有专业资质的整形医生不足3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医疗美容行业就会出现挂证现象。一些医疗美容机构虽然有合法资质,但其实只是一个空壳,其名下的医生都是空挂的,真正行医的可能只是护士或者是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社会人员。

    更有一些美容机构打着“韩国医生”坐诊的幌子吸引消费者,但这些所谓的外籍医生可能根本不是有执业资质的医生。

    其三,设备仪器、所用材料不规范。

    在微整形项目中,玻尿酸填充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造成玻尿酸假货横行的现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中,70%是假货和水货。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经批准在临床使用的国产玻尿酸仅两种,一种叫“衡力”,另一种叫“保妥适”。但在现实中,各医疗美容机构使用的玻尿酸品种繁多,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真假。

    求美之心无可指摘

    关键是选对医美机构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与社会办医的大潮下,医疗美容行业呈现“爆炸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医疗美容事故频出。就在今年1月3日,19岁的贵阳女孩莎莎(化名)做隆鼻手术时去世,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医疗美容行业的乱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瞩目,这几年,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非法医疗美容的打击力度。据统计,在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开展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蓝盾”专项行动中,我市共检查非医疗美容机构1788家,累计立案133件,累计罚款58.367万元,累计没收违法所得92.0789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件。

    不过,业内人士坦言,只有在发生医疗责任事故的情况下,那些非法从业人员才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而言,即便监管部门发现了“黑诊所”,作出的处罚也很轻,就是没收医疗器械、处以罚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黑诊所”很难杜绝。

    除了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消费者提高美容安全意识也至关重要。

    采访中,王欣告诉记者,门诊中他会仔细询问那些整容失败者,她选择的那家整容机构有没有执业资格证?整容师有没有医疗美容资格证?给她注射的整容材料具体是什么?什么品牌?厂家是哪一个?几乎无一例外的,这些整容者都一问三不知。“她们只知道注射式美容能让人变美,却没有充分了解这些操作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就在前不久,王欣的门诊来了名年轻的姑娘。姑娘去韩国旅游时,被人带去做了注射美容,回来后没几天整个脸部便开始发炎,红肿疼痛。可是这位姑娘根本就不清楚对方给她注射的是什么,她甚至连所谓的“医生”都没看到过。

    对于消费者而言,到底该如何选择可靠的医疗美容机构?业内人士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医疗美容是以医疗为基础的,要想找到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医生,一定要找正规的医疗机构。而正规的机构,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具备相关的医疗资质,其资质在国家卫健委等卫生行政部门有备案,消费者可以借此甄别合格的机构和医生。

    其次要选择安全的药械。药械市场同样存在大量不规范现象,比如水货、假货泛滥等问题。业内人士提醒,在选择进口药品或材料时,必须仔细阅读中文标识。

    北京推出“三正规” 提升医美行业信赖度

    2019年7月5日,北京市“正品联盟”正式成立,吸引了近100家专业医疗美容机构加盟。“正品联盟”旨在牵手权威部门及产业链多方,进一步传递“三正规”尤其是正规产品对于保障消费者求美安全的意义,提升医美行业信赖度。

    据介绍,“三正规”即可信赖的医美机构、可信赖的医生、可信赖的产品。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秘书长曹德全说,医美行业乱象主要集中在非法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医生、假货水货产品及虚假宣传广告等方面。这些非法的医美服务不具备任何正规资质,给医美消费者带来不少伤害。目前国家正加大力度开展整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针对这些行业乱象,曹德全表示,作为协会,一方面需要向成熟发达市场看齐,带动整个产业链坚持“三正规”;另一方面,也呼吁广大医美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服务时,对于医美服务的机构、医生和产品有意识地进行资质查验,不要盲目听信各种虚假宣传。

    “建立值得信赖的医美消费环境,需要全医美产业链通力合作,每一个环节的自我约束都缺一不可。”曹德全说。

    (陈敏 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