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大甫、陈宗曙在猕猴桃基地了解种植技术。 (余建文 摄) |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陈 琼 金秋十月,猕猴桃果园迎来最后一季的采收。日前,陈大甫、陈宗曙两位老人走进宁波星隆农业发展公司的果园,向员工讨教种植技术。“我还是来采风的,听村民讲故事,为编写《裘村传说》做准备。”陈大甫说。 在奉化区裘村镇,有一群“出门劳动进门书”的农民自发组成了芦溪农民学习社,劳动之余,热爱读书创作,常年在乡村走访,记录乡村民俗文化,传授种植养殖技术,教老年村民使用智能手机。裘村镇成人学校负责人说,这是宁波唯一的农民学习社,“别看成员是中老年人,他们的学习劲头,比年轻人还足呢。” 今年77岁的陈大甫是学习社的负责人。老人当过民办教师、村里的会计,虽然是种地出身,从小喜欢写作,至今笔耕不辍,家中藏书近千册。因为常年奔走乡间,陈大甫对裘村各地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至今在宁波、奉化的报刊上发表文章140多篇。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今年3月,裘村镇出资编著的《山海裘村》一书正式出版,全书近27万字,收录80多篇文章。陈大甫是该书的总编纂人,并写了其中的30多篇。老人说,这本书相当于裘村的《自传》,“每处史料、每个故事都要仔细审核,一字一句都马虎不得。” 裘村古称“芦溪”,学习社用了这个诗意的名字,主要是研究、记录地方乡土文化,关注村落文化的建设,为裘村镇的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镇成人学校的帮助下,学习社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保障各项学习活动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学习社成员裘英敦写得一手好书法,还是个“文艺达人”。每年黄贤村的“村晚”上,老裘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以幽默风趣的表演倡导崇德敬老,深受村民欢迎。他还曾连续7年自筹资金购买课桌椅,义务辅导小学生书法与写作,2015年被评为宁波市级“百姓学习之星”。 今年50岁的吴平是学习社里的小字辈。他创办的星隆农场是奉化区面积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吴平不仅自己刻苦钻研种植技术,还将所学无私传授给他人,帮助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在千年古村马头,陈贤灼、陈宗曙两位老人长年担任古村的义务草根宣讲员。村民说:“想了解马头村的乡土文化和历史,找这两位就对了。”不管是前来考察的领导,还是普通的游客,陈贤灼一概热情相迎,用“马头牌”普通话讲述马头“一村四名”的来历和源远流长的古文化。暑假里,两位老人当起文化礼堂假日学校的老师,传授农耕技艺,把乡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 2017年,芦溪农民学习社成立时,仅有7人。短短两年,成员增至26人,并设立了音乐、书画、文学创作等小组。全社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200多篇文章,编著或参与编著了《山海裘村》《轨迹》《翔鹤潭》等书籍。目前,学习社的几名骨干被镇里聘请,着手《裘村镇志》编纂工作。“农民也要不断学习,这样日子才过得更有滋味。”陈大甫说,加入学习社后,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地方志、家谱编纂为重点,为美丽裘村建设奉献余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