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王解放出生于1949年,他是一名退休电影放映员。 |
|
②李如成出生于1951年,他是雅戈尔集团董事长。 |
|
③邱士青出生于1956年,他是一位“老邮政”。 |
|
④王亦敏出生于1959年,1977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做了37年6个月的语文老师,今年刚退休。 |
|
⑤徐建其出生于1963年,他是宁波牛奶集团杭州湾生态牧场场长助理。 |
|
⑥程林凤出生于1970年,她是一名月嫂。 |
|
⑦贺豪杰出生于1975年,宁波天翼石化重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员工,他是一名摄影爱好者。 |
|
⑧李佳莹出生于1978年,他是东方航空公司的一位机长。 |
|
⑨陈亮出生于1988年,他是宁波海洋世界白鲸驯养员。 |
|
⑩房晴出生于1999年,她是世界技能大赛选手。 |
|
张云帆出生于2011年,他是蓝青小学学生。 |
|
徐菡汐出生于2017年,她最喜欢小猪佩奇。 |
樊卓婧/文 戚颢/摄 历时10个月,我们在宁波大市范围内采访、拍摄了从1949年起70年间出生的70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新老宁波人,通过一张具有代表性的环境肖像定格他们的生活状态。 每个国家都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画面,既是我们普通市民奋斗史的客观实录,也是共和国70年发展史的微观注脚。 11月7日,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指导、宁波市文联主办的《时代面孔——70年70人》摄影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4号厅举行。这个展览的特殊之处在于,多数参观者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同龄人,回首一起走过的路,重拾那些共同的回忆。 《时代面孔——70年70人》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行的一个拍摄记录项目。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主任、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戚颢在宁波市域范围内拍摄了从1949年起70年间出生的70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新老宁波人,通过一张最具代表性的环境肖像定格他们的生活状态。 11月9日,部分拍摄对象相约展厅,在自己的照片前,有人驻足良久,有人掉下眼泪。前来观看展览的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主席郁伟年评价说,这些日常画面既是我们普通市民奋斗史的客观实录,也是共和国70年发展史的微观注脚。 作为策展人,也作为联系采访这70位拍摄对象的文字记者,我站在展厅里,按着年份一张张照片看过去,感觉就像在看一部电影:场景和人物在岁月里变换,一代又一代人陆续出场,拉开了新时代的大幕…… 70个人,是这么找来的 这个拍摄项目前后历时10个月,对我们来说,最不容易的,是找到这70个人。 年初定下目标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从去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报道”中找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李如成、茅忠群、戎巨川、郑永刚…… 感谢东南商报记者王婧和乐骁立为我们联系到了这些“时代先锋”;也感谢接受采访的商业大佬们能欣然站在镜头前,并乐意抽出时间分享过往。 还有些采访对象,从过去的“新闻事件”和“典型人物”中找。感谢同事严龙、庞锦燕、徐叶、严谨不遗余力地帮忙。有些人其实多年前采访过,那会儿没有微信,电话号码随着手机的更换遗失,再辗转联系上,“哎呀你还记得我!”久别重逢,热腾腾满心欢喜。 但时间真的改变了很多东西,当“新闻人物”归于平淡泯然众人,你会发现,站在今天往回看,许多“大事件”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可以做成标题的传奇,而是当“新闻”不再是新闻之后,芸芸众生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所以我们决定,把更多的镜头留给普通人。 有一些人物是根据城市发展“策划”的,我按空缺年份去问航空公司:“你们有没有1978年出生的机长”;或者问地铁公司,“能不能找个1995年出生的员工?” 还有一些人是偶遇的。在奉化莼湖镇采访时,我们无意间发现一个劳保手套的“生产基地”,村里一个个简陋的家庭作坊,把小小的手套送到了全世界。 穿过一个连门都没有的库房,“老板”的丈母娘从右手边的厨房中探出头来。“2000年生意最好,这两年不好卖了。”她有点苦恼,“说到底现在都自动化了,做粗活的人少了!” 后面那句话让我的心一动,她脱口而出的时代发展信号,是我坐在办公室里无论如何都“策划”不出来的。 还有一次是去拜访一个朋友,一进门我们就感慨他家客厅之大。他也感慨,指着客厅到卧室的通道说,“我15岁从乡下来宁波时,住的房子就过道这么大!” 那年他父亲因公殉职,母亲顶替了父亲的岗位,一家人才得以在城市落脚。经过三十年打拼,终于有一番天地,如今他的公司年产值11亿元。我发现这位平时总以严肃形象示人的总经理说起年少时光,语气像和了水一样柔软下来,嘴角开始泛起笑意,眼神变得温和而悠长。于是我们决定拍一拍他家的客厅,记录一个家庭的城市化进程。 几乎每一扇家门打开,背后都可以写一部小小的史志。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发现找人变得容易了。 画面背后的人生记录 原来的计划是每个人写一段500字以内的图片说明,后来我改变了主意。 采访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的时候,同事给我提供了很多文字材料,拍摄时间只有20分钟。拍摄的时候我在旁边打着灯,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位“雅戈尔”创始人:他不太像平时媒体上看到的踌躇满志挥斥方遒的企业家,一张脸黝黑沉实,让你觉得他就来自于身边,亲切里透着隽永,智慧不显山不露水地藏在平常的笑容里。 出于职业的好奇心,拍摄完毕,在他离开时我快步追上去:“李总,冒昧问一下,您是在宁波长大的吗?” 他停下脚步。 “有关您的大多数报道是从1981年的青春服装厂开始的,有没有可能让我们了解一下,之前的经历,特别是您的童年和后来的‘雅戈尔’有关吗?” 他迟疑了一下:“要不,还是去我的办公室聊吧。” 那天我一口气写了5000字,很多细节我舍不得放弃,于是给自己找了个理由不再限制字数:横竖做不到篇篇好看,先记录下来再说。 我们还托朋友找过一位女健身教练。原来的想法,是健身的场景比较有画面感,可以体现“运动宁波”。到了以后才发现,小区里的健身馆又小又简陋,很难拍摄。 “我以前是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教练怕我不明白这个专业名词,又解释了一下,“就是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那种。”“哎,女孩子摔跤,一定吃了很多苦吧。身上有伤吗?”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触到了她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她说辛苦没什么,受伤也没什么,最难的是因伤退役之后的那段时光,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处处碰壁,后来去卖鞋。说到连给客人系鞋带都系不好时,她开始轻轻地抽泣,我有点不知所措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抽了张纸巾给她,她抱住我,泪流满面。 那个下午,我们俩靠着普拉提床,聊了很久。后来我去查她的退役记录,一张简单的表格证实了她艰难的过去。所幸,多年的训练磨炼了意志,赤手空拳和困难重重的生活“摔了一跤”后,她不但没有被打趴下,还在这座城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记录下了一个前运动员的心路历程,并决定,如果被采访的人愿意多讲一些,那么我就多写一些。戚颢说,摄影的本质是记录,所以,“70年70人”不求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只希望这些影像可以成为记载具体社会信息的历史素材。那么,文字也是一样的。也许,这些不足挂齿的细枝末节,会替我们记住转瞬即逝的当下,会让我们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的东西,会提醒我们平淡生活里的微妙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价值。 愿每个努力的人,都留下印辙 就这样,兜兜转转,70年里出生的70人,终于找齐。我们意见达成了一致,拍摄的时候,不拔高,不煽情,把人放在最自然的环境中,让画面中的细节反映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遗憾和希望在人身上留下的印迹。 写作也一样,我追问一次选择的前因后果,了解一个家族的来龙去脉,还去宁波档案馆查阅各种资料,只为尽量完整、准确地呈现历史。 采访了70个人后,陆陆续续写了近十万字,于是我们决定把图文集合成一本书。《时代面孔——70年70人》即将首发,一页页翻过,我发现自己笔下的每个人都那么努力,每一个人生片段,就像历史的分镜头,源自平淡,蕴于普通,但有滋有味,深刻动人。 当一代代人带着各自时代的印迹不断前行,当他们的脚印留在共和国70年的历史中,你会看到一种力量绵延相传。 其中大多数个体的出现,带着几分凑巧和偶然,但我觉得,把这70人放在一起,就可以让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曾经,看到远去的、深一脚浅一脚的岁月,看到这个国家、这座城市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 愿我们记录的这70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够留下人生的印辙。 《时代面孔——七十年七十人》摄影作品展 十一月七日至十一月十九日 宁波美术馆四号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