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仑大港工业社区创新服务——

企业“烦恼指数” 社区解难方向

    烦恼,往往让人避之不及。但在北仑新碶街道大港社区,企业“烦恼指数”却成为社区破题解难的方向。以“烦恼指数”为问题导向,成为大港社区精准服务企业的创新之举。

    记 者 厉晓杭

    通讯员 陈志明 陈红 

    探索建立闭环式工作机制,精准收集问题

    大港社区位于新碶街道大港工业城,是全国第一家纯工业型社区。6.7平方公里内,集聚了578家企业,近10万名员工,区域内有党组织55个、党员1200余名。

    自2008年大港社区成立以来,如何服务企业,推动园区发展,一直是社区党委研究的重点课题。

    近日,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专程来到位于凤洋三路的大港职工文化广场现场,看进度、问详情。

    据介绍,这个文化广场项目充分利用五台山路规划的延伸道路,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成后,将集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该项目的建设,正是缘于大港社区9月份的一个“企业烦恼”。在企业代表座谈会上,多名代表表示,大港社区室外文化资源较为薄弱,不少基础设施简易、老旧,职工下班后想去城区文化广场又有一段距离,而且交通也不便,建议对社区职工文化广场进行优化改造。

    面对大家的迫切需求,朱红明第一时间向所在街道和职能部门“求助”。为尽快解决“企业烦恼”,街道和职能部门展开专题讨论,现场调研,联手推进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基础建设已完成,预计11月中旬竣工。

    “社工人员有限,我们一直在服务体系、治理途径和服务方式上探索创新,把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探索建立闭环式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精准收集问题的能力、协调解决问题的合力,使‘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畅一公里’。”朱红明说。

    多种路径,找准企业烦恼。上个月,社区第五网格群的一条信息引起了社工杨翠的注意。

    宁波泰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劳资关系处理上,希望得到法律援助。收到信息后,杨翠第一时间反馈到了社区“法管家”工作群。主攻劳资纠纷的刁律师马上认领了该项目,第二天,便上门开展“法管家·助企业”服务。

    在仔细问诊体检后,“法管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企业负责人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法管家’不仅替我们解决了纠纷,还帮忙查找出了一些法律风险点,让我们学到了不少规避风险的妙招和法律知识,真是太感谢了。”企业负责人说。

    “大港社区党委依托3大片区11个网格,拉起了涵盖578家企业的‘责任网’。”朱红明介绍,大港社区11名社工分别对应这11个网格。事实上,依托网格社工包片联系只是大港社区搜集“企业烦恼”的其中一个途径。“红明有约”座谈、“红匠学堂”互动交流、职工说事、代表提案、社区各类群团组织的活动以及常规的工作例会等,都是社区搜集“烦恼”的阵地。

    以“烦恼指数”为导向,创新赋能模式

    在走访中,朱红明发现企业经营困难的烦恼指数高达15.53%,不少企业有“如何进一步寻找业务合作伙伴”的诉求。社区一方面利用共建单位资源,把泰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几家银行负责人和生产民用产品的企业代表邀请过来,举办了大型“银企联姻、业务相亲会”。

    会上,怡人、长青、西田信、黛牧塑化等公司分别把自己的产品做了介绍,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这次“银企”相亲会,这些公司的民用产品走进了银行的积分商城,并成为他们银行的“定点直供商”,同时通过总行的全国网站推销给广大的银行客户。另外,大港社区利用10万名大港人这个庞大的粉丝群,以会员团购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园区企业扩宽营销渠道。

    社工在走访中发现,17.8%的年轻职工希望在就职就业的同时,能够得到文化的浸染,5.12%的职工为“职工子女暑期补习压力大、课外辅导费过重”烦恼,希望社区能开展培训、加深职工融入度,打造“朋友圈”,满足职工的需求。

    朱红明介绍,了解职工的“烦恼指数”后,社区决定进一步优化活动中心功能空间,打造一个全新的“成长驿站”,以满足园区青年职工的需求。“‘成长驿站’不仅开设了周六辅导班、吉他社、翰墨书法社、舞蹈声乐班、暑假托管班,未来还会建设生态农场,丰富体验。”

    多方联动,找出排忧路径。社区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在办事时,因涉及政府职能部门较多,经常找不到对应的解决路径。对此,社区依托“大港社区企业发展顾问团”,整合区人社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等23家涉企职能部门,通过服务周现场办公、政企互动会、政策解读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共享行政资源。“企业反映问题,社区直接联系成员单位,集中现场解决,既为企业节省时间,又能少走弯路。”朱红明说,目前,大港社区已有这样的社会组织46个,为社区整合社会资源、破解“企业烦恼”提供了保障。

    依托“创意工夫工作室”,社区定期举办创意发布会,不少企业职工立足本岗位,为企业“排忧解难”;依托“红匠学堂”,每周三定期举办学习论坛,助力职工“强身健体”;依托“工匠学堂”,企业的资深技术、管理人员分享交流他们的经验做法……

    “以‘烦恼指数’为导向,创新赋能模式,在社区开设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活动载体,整合多方资源,以党委找项目、企业约项目形式,有针对性、有预见地破解企业‘烦恼’。”朱红明说,基本上,社区层面能解决的问题,24小时内解决;社区层面不能解决的,在一周内答复。

    据悉,9月以来,大港社区已解决“企业烦恼”165件,开设政策解读、技能培训、资源对接、业务相亲等主题沙龙20余场次,其中以“业务相亲会”的形式,助力区内5家企业达成业务合作。

    为高效破解“企业烦恼”,大港社区还实施了首问责任制,全面推行责任清单,创新推行“6S”社区标准化服务体系,对每项服务制定标准模板,在努力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准的同时,力争将企业的“烦恼指数”降到最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