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牧渔精耕,生态涵养打造“蓝色粮仓”

——宁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调查系列报道(四)

增殖放流现场。(余建文 摄)

    记者 余建文 冯瑄

    最近,象山县黄避岙乡的渔民驾着小船,忙着采收紫菜。“象山港的水质好了,养出的紫菜又黑又亮,消失多年的鱼汛也回来了。”渔民的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总面积563平方公里的象山港,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级“大鱼池”。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受东海海域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加上过度捕捞、网箱养殖无序扩张和陆源污染物的不断输入,象山港富营养化加剧,渔业资源快速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直接影响沿岸20多个乡镇的渔民生计。

    象山港“重生”

    如何拯救“大鱼池”?宁波以法规、规划引路,制定《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组织实施象山港区域污染综合治理方案,从岸到海全方位治理。

    封堵非法入海排污口,清理几十万只滩涂地笼网,港内养殖网箱数量较高峰期的6万多只“瘦身”了近三分之二,投放人工鱼礁……经过10余年不懈治理,象山港海域水质呈稳中向好趋势,鱼虾贝类快活生长。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万土说,象山港已成为国内高品质鲈鱼的重要基地和最大繁殖场,“韩国市场上,每3条鲈鱼就有1条出自象山港”。

    象山港重焕生机,是宁波多年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修复的一个缩影。从取到予,从粗放猎捕到精细牧渔,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做好生态涵养的“加减法”,一步一个脚印,让“蓝色粮仓”更加殷实。

    添丁加口,修复渔场

    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减轻近海渔业捕捞强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几年来,宁波铁腕推进“一打三整治”,清剿“三无”渔船和非法网具。在册的合法海洋渔船从高峰期的6000多艘下降到目前的4420艘。

    在持续减轻捕捞强度的同时,还通过增殖放流,不断为渔场增加供给。今年6月的全国“放鱼日”,护渔志愿者和渔政部门人员一起,将150万尾岱衢族大黄鱼放流东海。自2011年首次实施增殖放流起,宁波放流力度不断加大。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处处长林建国介绍,6年间,财政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在象山港、南韭山、渔山列岛海域及姚江水域等处,累计放流鱼苗逾50亿尾(颗),涵盖大黄鱼、黑鲷、日本对虾等20余个品种,有效增加了近岸海域和江河渔业资源的增殖总量。

    监测显示,近两年本地海捕大黄鱼,八成出自增殖放流的鱼苗,每放流1万尾大黄鱼鱼苗,可换回87公斤商品鱼,效果十分明显。2017年,宁波海捕大黄鱼占到了总渔获物的29.8%,而在2000年,该比重还不到1%。

    鱼苗放流大海,还要帮鱼儿“筑窝安家”、繁衍生息。我市在象山港、渔山列岛实施海洋牧场建设。2018年初,在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象山渔业部门投放1968个“空心魔方”,新布设3.82万空方的人工鱼礁。从2004年至今,渔山列岛海域多次进行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将上百条取缔的“三无”钢制渔船沉入大海,至今累计投放人工鱼礁逾21万空方,并辅之以增殖放流和底播藻类,为鱼儿布置温馨的“家”。

    产业升级,掘金“深蓝”

    海洋牧场建设加快了渔山列岛向休闲渔业转型的步伐。一批批海钓客的到来,带旺岛上的民宿经济,靠海吃海的渔民有了新行当。在象山港里,“三无”小排筏全部被取缔,160艘休闲渔船让沿岸奉化莼湖、宁海强蛟的渔民吃起了“旅游饭”。奉化翡翠湾海洋公园负责人盛梁说,旺季时,一艘休闲渔船每天接待3批游客,半年营业季净收入为10余万元,还带动了沿岸渔村的海产品销售。

    牧渔,从近海走向大洋。宁波欧亚远洋渔业公司的7条渔船,常年转战太平洋、印度洋,将金枪鱼、鱿鱼等远洋渔获物源源不断运到国内,送上市民餐桌。该公司董事长江财国说,每年秋刀鱼捕捞量近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在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进军远洋是大势所趋。目前,宁波拥有32艘远洋渔船,总吨位近4万吨,作业海域覆盖三大洋。“甬家军”远洋船队,成为海洋渔业经济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领航者”,并带动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位于奉化的宁波今日食品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金枪鱼罐头生产企业,并成功研发出精炼鱼油等保健食品,年产值逾8亿元。

    经略海洋,生态涵养,高质量发展,宁波正奏响一曲深耕碧海、牧渔未来的“海上牧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