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② |
|
③ |
|
制图 张悦 |
记者 杨绪忠 本版图片由市住建局提供 第三届浙江省最美绿道评选结果近日公布,宁波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入选,从而使我市“全省最美绿道”的数量达到3条。 “道在林间走,人在画中游”,越来越多的城市绿道成为甬城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那么,宁波绿道的总体建设情况如何?怎样使宁波的绿道更美更亮?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部门。 “最美绿道”美在哪儿 碧波荡漾的河面、生机盎然的花木,与美丽、洁净的绿道构成了一幅优美画卷。跑步爱好者尽情挥洒着汗珠,三五好友悠闲踱步边走边聊,年轻人成群结队骑着单车远足……在我市,城市绿道越建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 近年来,我市结合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城市有机更新、海绵城市建设、交通拥堵治理、小城镇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绿道网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1200余公里,约占全省绿道总量的20%。 同时,我市通过参选浙江最美绿道、评选宁波最美绿道、推广宁波绿道logo、承办或举办省(市)现场会等活动,精心打造宁波绿道品牌。全市有18条绿道入选第一届和第二届宁波最美绿道,其中,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东钱湖环湖绿道、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入选浙江最美绿道。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入选由人民日报客户端主办的“2019中国新美步道TOP10”。 那么,我市的“最美绿道”美在哪儿?让我们以获评全省“最美绿道”的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东钱湖环湖绿道为例稍作分析: 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北起通途路,南至铁路,西邻福庆路,东以规划支路为界,南北长约3.3公里。共有五大分区:生态走廊意向区、社区活动休闲北区、中央活动节点区、社区活动休闲南区、主要湿地净水区,不仅是人们亲近自然、休闲锻炼的场所,也是各种动植物栖息的理想环境。同时,生态走廊也是宁波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它综合了地形、水文和植被等特点,因地制宜设计了生物滞留带、渗透带、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并提供生态浮岛、水净化等技术,构建了一座长约3.3公里的“水体过滤器”,形成了净化雨水、涵养水源的可持续生态机制。 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以三江口为起点,分布在姚江、奉化江、甬江两岸,岸线长度约26公里,绿地总面积约90公顷,融休闲、观景、娱乐和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可以走、可以跑、可以骑的城市慢行系统,为大众提供了与自然对话的平台。 东钱湖环湖绿道为国内少有的环湖生态休闲自行车专用道,与东钱湖环湖岸线的生态带紧密融合,又具有亲湖近湖的独特优势,通过“骑行”串联“车行”“舟行”“步行”,让游客在健身锻炼的同时,能充分享受湖光山色。 中心城区将打造三大绿道 2014年,我市发布了《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市域层面,充分发挥宁波山水林田湖的资源优势,形成“三纵三江两环”的市域绿道格局。市区层面,突出“三面环山,一面滨海,三江六塘河,一湖居中”的城市特色,形成“沿山滨海、三江六岸、三横三纵”的绿道格局。中心城区层面,从骨干绿道专项规划设计和城市功能片区慢行绿道网络规划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落实绿道网专项规划的要求。通过这些年的建设,骨干绿道和部分城市片区的绿道网络、生态公园等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拉高标杆、因地制宜、精细缜密、亲民便民”的要求,未来我市将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理念和创新做法,立足宁波城市自然空间格局和人文特色,重点谋划3条城市特色绿道,打造品牌亮点项目,将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与都市商圈、历史文化空间、城市新区、科技创新空间、东钱湖城市客厅等进一步串联起来。同时,进一步破解难题,谋划推进塘河绿道建设,将绿道延伸至百姓的家门口。 这3条城市特色绿道包括: 三江口核心区1小时步行圈。该绿道力图打造1小时步行圈,把海曙、江北和老江东三地的重要商圈、公共文化景点、公共广场绿地串联起来,提升城市活力。另一方面,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认识城市、游览城市核心代表性景观的别致路径。最终把原来仅以连通为目的,由地面、地下、二层连廊等构成的复杂步行圈体系,修改为以完整的二层步行体系为主线(包括2座跨江人行桥),连接东渡路、天一广场、和义大道、绿地中心、宁波书城、新世界广场等商圈,主线总长5.6公里的城市特色绿道。 历史城区文化绿道。该绿道将以历史城区风貌街道为主要载体,串联海曙、江北两地的多个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使之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深入了解城市历史、展示宁波深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自信的慢行路径。绿道将对标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波士顿自由之路等,以“精致内敛、亲和舒适”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历史城区现有的空间环境为基础,结合风貌街道整治,通过微更新的方式,着力提升步行环境的舒适性和文化性,讲好宁波故事,增进老城的文化魅力和活力。 大东部健身休闲绿道。该绿道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东部新城、高新区、镇海新城等地既有的公园绿道为基础,以大东部地区汇聚的年轻创新创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倡导健康活力绿色时尚生活,借鉴广东、福州等地的绿道建设经验,通过创新、时尚、高品质的连通工程,把城市公园绿道、社区绿道与大山大水串接起来,形成可骑可跑、贯通南北、连江通湖的健身休闲绿道。 多措并举建设创优 尽管我市绿道建设已有良好的基础,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与广大市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区域推进不平衡,部分难点项目如三江口核心区1小时步行圈、历史城区文化绿道等进展缓慢;与市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塘河绿道,由于历史造成的土地权属等问题,目前推进也比较困难。另外,我市绿道建设的特色亮点项目还不够突出。市住建局相关人士认为,可从以下途径发力,使我市绿道建设创优争先,再上新台阶: 做优设计。以设计体现品质,体现特色,落实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理念。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不搞不切实际、花费大效用低的花架子工程。对城市形象品质影响大的部分连通工程,如跨江步行桥等,可以采用国际方案征集方式,打造亮点工程。 加强协调,落实责任。绿道建设与片区发展紧密相连,在市级统筹领导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任务分解,压实属地责任,做好与绿道沿线单位的协调和沿线功能环境的改造提升工作。通过绿道建设,整体提升所在区域的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 近远结合,有序推进。就中心城区计划打造的三条特色绿道而言,有的是结合现有城市建成环境,有的是结合新建公园绿道,也有的是结合未来新开发地块进行建设,情况各异,需要近远结合。近期先集中力量建设连通一批,对于近期条件尚不成熟的,允许局部采用临时简易连通的办法,待条件成熟时再按规划实施。 推进塘河两岸贯通工程。塘河是最具宁波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空间,也是与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行走的回家路径。由于历史原因,塘河两岸虽基本建有绿地,却有不少被划入各个单位、小区,不能对外开放共享,导致塘河沿线绿道一直难以贯通形成系统。建议落实各区责任,通过示范项目,探索连通塘河绿道的多种方法,真正使宁波的绿道全面联成网、连到家。 绿道建设的“福州模式” 福州市依托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以水系为骨架,将山林、公园绿地、开放空间等进行整合,以“沿江、沿河、环湖、达山、通公园”的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绿道链”为打造目标,大力开展城市绿道建设。福州绿道将串联城区58座山体,并延伸到全市各公共服务机构,最终实现“一条绿道逛榕城”。 以该市的福道为例,总长约19公里,其中主线总长约8.4公里,是“树梢型”的悬空钢架步行栈道,横贯福州市区内的象山、蛇山等山体,并将周边的左海公园等人文自然景点串联在一起。福道主体采用空心钢管桁架,桥面采用格栅板,每隔200米设置一处休息亭及上下出入口、公厕等,方便游客休息和进出步道。 有关专家认为,福州绿道有两大方面的经验值得宁波借鉴学习: 充分利用自然山水,与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紧密契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布局上方便市民就近进出使用,细节设计上时时考虑人的需求;把高品质设计和生态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具有时代感的创新设计,形成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城市地标景观,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自然,具有“理念新、选点好、生态优、文化浓、配套齐”五大特色。在前些年绿道建设的基础上,今年福州计划进一步推出绿道建设升级工程,重点是打通断点,把原来分布各处的公园绿带连接起来,并通过滨河绿带延伸到社区内部,使老百姓可以沿着绿道回家。设计上坚持高品质,计划采用国际方案征集的方式,征集重要节点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杨绪忠 整理) ①东钱湖环湖绿道。 ②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 ③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