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敏)记者从昨日举行的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上获悉,自去年12月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全市已建成25个医共体,且初见成效,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普遍提高。 今年以来,我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引领,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抓手和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的重要平台,创新打造“市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共建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据统计,目前10家市级医院全面托管16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专科托管17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截至今年10月,市级专家已下派411名(其中常驻291名),县级专家已下沉644名(其中常驻312名)。全市9个区县(市)共建成25个医共体,30家县级医院和12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实行了“一体化”整合。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推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得以集约化。目前,全市建立县域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45个,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提供高品质的一体化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已接入宁波市云影像平台。同时,各地设置医共体服务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床位调配中心,统一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号源、床位等服务。 在上级医院的帮助、支持下,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据介绍,全市已建成星级“两门诊、一中心”433个,98.6%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门诊小手术。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通过驻村医生、巡回医疗等形式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不断充实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如象山台胞医院医健集团成立了连续医疗服务中心,并开通“入院直通车”,为海岛居民服务;奉化推进山区流动医疗服务队建设,选派医共体专家,每月两次随流动医疗服务队进行上门巡诊。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回归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据统计,目前江北、鄞州、慈溪、余姚的基层就诊率均超过了65%,其中慈溪的基层就诊率达到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