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现场执法:谱写城市管理新篇章

    记 者 张凯凯

    通讯员 贾陈骋 李佳静 

    日湖公园外围的草地上,一丛丛玉龙草在秋风中翠绿如初。谁能想到,以前这片草地久经私家车倾轧,泥土板结成块,直到非现场执法力度加强后,才逐渐恢复原貌。

    “以往,城市管理工作多为现场执法。如果当事人拒不配合调查取证、履行义务、缴纳罚款,执法人员就无法顺利完成办案流程。案子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重受损。”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法制案审科科长徐贤明说。

    无须当事人赶赴现场配合调查,凭见证人询问笔录、照片、视频等证据即可确定违法事实,是非现场执法的最大特征。徐贤明介绍,即便当事人远离停车现场,或逃避现场执法、拒绝调查取证,执法人员依旧可以利用监控探头、执法记录仪等信息技术手段固定违停毁绿证据,直接开出《协助调查通知书》,并用短信通知当事人。原先执法周期为1个月至3个月,现在仅需1周至3周。

    去年3月,江北区湾头地块夜间施工噪声扰民。执法人员在第一时间通过监控探头发现了夜间施工的端倪,通过电话录音固定了未领取《夜间建筑施工许可证》的证据,通过第三方检测公司迅速完成噪声现场检测。当事人试图拖延时间,且矢口否认夜间施工行为。执法人员出具了当晚工地进出口、塔吊监控录像、电话录音以及噪声检测报告后,令当事人无法抗辩抵赖。

    近年来,我市在基层治理领域不断探索,非现场执法渗透城市管理的每一个角落:跨门占道、无证经营、车辆违停、超限检测……在市民十分关切的垃圾分类与高空抛物监管方面,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案例。如今,一度执法困难的违法偷倒建筑垃圾行为基本销声匿迹,针对垃圾分类投放的智能监控系统在北仑、江北、鄞州等地相继开展试点应用。

    “非现场执法办案对前期违法证据的采集要求较高,因此,信息技术设备保障至关重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仅江北区,就有城管、公安、交警、住建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9194个监控探头接入“智慧城管”平台,与一线执法人员的执法记录仪一起,织就了一张“天网”。执法数据库平台的建立更是为非现场执法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城管中心主任杨淑英说。被住建部作为“非现场执法”样板在全国推广的“协同智管停车”模式,正是融合了综合行政处罚系统与交警处罚系统。在该模式的推动下,鄞州万达片区道路违法停车从日均300辆骤降至30辆左右,管理人员人均管理停车泊位数量为传统管理模式的5至10倍。

    专业化、智能化是城市管理乃至社会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与百度公司合作,率先开展“AI全域化执法”项目建设: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将摄像头变成“人眼”,对影响沿街秩序的7种主要违法行为进行全天候、全时段自动识别与判定,准确率90%以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