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伟华 据11月22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鄞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近日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劳动幸福,共享成长快乐”劳动技能大赛。一年级学生整理桌洞最短用时10秒,五年级学生30秒剥虾数达23只,四年级学生1分钟洗碗25只,六年级学生用20分钟卖完了5斤番薯,刷新了劳动新纪录…… 媒体常有这样的报道,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动手能力差;孩子以为大米是长在树上的,农事知识缺乏;随意浪费粮食物资,不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甚至出现了大学生还要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的“巨婴”现象,对学生健康的人格带来了影响。虽然许多地方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但真正要让劳动教育常态化,还需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 笔者以为,鄞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创建家校劳动环境,通过开设探索性、艺术性、公益性和创新性等多元化劳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实践,并以劳动技能大赛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劳动成果,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首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把劳动教育列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次,把“创造、创新和快乐”作为主题,拓展了劳动教育的理念。劳动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忆苦思甜,更是让他们在劳动中享受到了健康和快乐。再次,开展劳动技能大赛,“逼”着学生去动手去实践,不断提高劳动的技能和创新的能力。这样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