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口来了“智能劝导员”

发光报警助力安全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杜振宁 卓 璇

    还在羡慕城区那集酷炫与安全于一体的“灯光斑马线”吗?现在,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简化版的“灯光斑马线”在江北试点成熟了,安全性一点也不比原版差。

    11月20日,记者从江北交警处获悉,“智能劝导员”不仅已在小村口“站岗”,而且开始在全市推广了。

    来车就发声,让出行更放心

    2015年,在江北慈城镇虹星村路陈广庄路口,“来车预警系统”在此面世并进行试运行。原来的事故多发点从此消失,这里至今保持着事故的“零发生”。后来这套系统在全市230多个路口部署应用,交通事故数量下降明显。

    经过4年的精心打造,今年2月份,“来车预警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及发展,成为村口的“智能劝导员”。在前不久举行的2019年度浙江省公安厅“智能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推荐项目专项评审会上,它成为全省唯一交管领域的公安社会治理类创新项目技术创新类推荐项目。

    日前,记者前往江北农村查看它的实际情况。今年4月,江北交警在洪塘街道裘邵线大郎家附近的一转弯处安装了“智能劝导员”。这个转弯处也是事故多发地。

    “你看,现在有了这套系统,有转弯车辆过来,雷达检测到它后就会发亮并发出警报声,提醒其他人注意避让。”这套系统的发明者是江北交警杜振宁。他告诉记者,全江北已有11个路口陆续安装了“智能劝导员”,总共有15套,多集中在农村区域。经过近9个月的试运行,效果明显。

    现场一位市民也对这套系统表示肯定。他说,以前骑车经过这个转弯路口,看到突然冲出来的车辆,常被吓得手忙脚乱。现在好了,有它提醒,事先会控制好车速,让车辆先行通过。

    有望解决农村交通安全“短板”

    “智能劝导员”之所以会出现,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攀升,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已成为新的高危区域。

    据我市交警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农村县乡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41.44%;晚上6时至7时,是农村道路死亡事故高发时段。此外,无隔离设施道路交通事故依然高发,死亡人数占农村道路死亡人数的51.96%……

    “这套系统能广泛应用于城乡接合部、农村等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警力覆盖存在盲区的事故多发路口,特别是无信号灯、视野盲区较大、车速较快但流量适中的交叉路口。它的启用能弥补警力不足、缓解资金压力、提高管理效率。”杜振宁说,与“灯光斑马线”相比,“智能劝导员”的价格低廉,能大范围推广。而且,它还有智慧移动版,能在缺电的复杂路段进行部署,电池没电时会自动提醒后台人员。“我们下一步计划在小区、山道转弯处、施工工地口以及地下车库出口等地也进行部署尝试。”

    美丽乡村期待更多交通安全创新

    “智能劝导员”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针对农村交通难题的科技突破。

    这一创新固然值得肯定,但不得不说的是,农村交通治理也需要在“人”身上下苦功——交警与村民的互动。

    海曙古林的葑水港村治理就是一个典型。此前,这个小村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乱象频出,各种人员伤亡事故不断。后来当地交警入村并专门设置了驻村办公室,帮助并指导小村进行交通“自治”。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小村的交通也由“乱”到“治”,重大交通事故数量直线下降。

    慈溪、宁海等地交警用“巧力”补上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这一“短板”的经验也值得学习借鉴。据记者了解,从去年夏季开始,慈溪、宁海等地交警就走村下乡,在公园和广场里和前来散步游玩的村民说一说交通安全那些事,使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