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脸出汗”只是因为“不习惯”

    张 弓

    宁波电视台《民生问政 服务问效》第三季直播后,有家媒体报道时,主标题说“多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红脸出汗”。

    三季电视问政节目,我每季从头看到尾,重要细节一个也没落下。主持人、评论员、观察员的提问,有的口气平和,也有少数的比较犀利,尤其是第三季。被问到的部门负责人,多数还是镇定的,有的部门被问到的事情多一些,有的因为种种原因,虽然不是他的责任,但难以公开解释,面露尴尬是有的,至于脸是否红了、汗有没有出,在电视机前的观看者,难以确定,既然有媒体这样说,应该是有依据的。

    不过,在问政现场,被问到的部门负责人,尴尬也好,脸红出汗也罢,我以为都属于“不习惯”。

    以前,在多数场合,这些部门领导人的身份是指示者、批评者、责问者,而被指示、被批评、被责问的,要么是他的部下,要么是部分群众。这些人听了领导的批评,当面一般不会反驳,对的接受,不对的也接受,最多背后吐吐槽。以前,有资格批评他们的,是他们的上级。即使接受领导批评,也是在个别场合;即使其他部门有意见,也是以沟通、商量的名义,去办公室婉转提出。

    而在问政节目中,情形反过来了。向他们提出批评、责问的,不是他们的上级,而是记者(包括主持人、评论员)、群众代表(观察员),他们面对的是大庭广众,不仅是现场的几百人,还有电视机前的几百万人。而且,批评的口气,直接不拐弯,不说清楚不罢休,有点穷追猛打的味道。对于发问和答问,观众会当场作出反应,或“大笑”,或“鼓掌”,或“嘘声”。最后还有一个不给情面的环节:公开投票。对负责人现场的表现,由在场观众按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投票,结果当场公布。哪个部门满意票多,哪个部门不满意票多,一目了然。被问者面对现场众目睽睽,脸面会紧张,心跳会加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面对如此场面,尽管部门负责人心里有点压力,但他们的态度,总体上是诚恳的,积极的。这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来。

    回答问题坦诚。面对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提问,他们有一说一,实事求是。不知情就说不知情,没做好就承认没做好。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再三表示道歉,有位局长还站起来弯腰鞠躬。对于评论员和观察员的分析批评,他们也坦然接受,很少有辩解的。

    承担责任爽快。追查责任也是“问政”内容之一。大部分负责人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毫不含糊:“这是我们的责任”,“这事我要负责”。遇到几个部门有共同责任的事,有的部门负责人首先表态,“我们应该负主要责任”。有些负责人到任不久,主持人追问以前发生的问题时,也没有一丁点推诿。

    整改决心明确。问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当主持人问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时,多个部门表示“立即调查解决”,有的在解决的时间上给自己设限,“一周内解决”,“一月内解决”,赢得在场一片掌声。有些部门负责人还表示,不仅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还要“举一反三”,全面检查整改。

    任何人、任何部门,工作中出现一些纰漏和问题,是难免的。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不是不出问题,而是发现了问题,能虚心接受意见,并认真改过。宁波电视台今年一共三季的电视问政,大部分部门负责人不仅问政现场态度诚恳,事后整改也说到做到。如果我们的职能部门,能按照这样的良性状态运行,执政能力一定能不断提升。

    第三季问政节目结束后,全程参加这季节目的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指出:“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节目组的工作,今后要一直把这个节目做下去,并且对曝光的问题要一抓到底,彻底解决。”

    只要问政、问效节目“一直做下去”、发现的问题“彻底解决好”,政府部门负责人接受“考试”成为常态,“红脸出汗”的现象,就会慢慢消失。只要当媒体所代表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走上正常轨道,政府的工作就会有新的动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也一定会越来越高。

    我想,这正是开展问政问效等舆论监督活动的“初心”所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