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 瑄 昨天在清华大学能科楼,20多位国内水污染治理院士专家为宁波企业召开“固相碳源脱氮净水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此项技术国际领先,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坚决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环境幸福指数,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目前全国污水工艺的脱氮除磷率为30%到80%。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水质普遍为“一级A标准”,依然富含硝酸盐氮,若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中,仍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深度脱除水体中残留的硝酸盐氮成为全世界治水的难点和痛点。”宁波水思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若沛介绍,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分为三种,即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膜处理法。其中化学处理法和膜处理法成本较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能否利用可再生资源对污水采取生物处理法消除其中的氮?为破解这一难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徐政和领衔的宁波水思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降解材料技术攻关团队,通过将稻壳、淀粉等十多种可再生资源与自行培养的微生物菌结合,提高除氮的效率,最终创新性推出高性能高分子固相反硝化水体脱氮技术。 这项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高效脱氮?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吴为中副教授介绍,固相反硝化水体脱氮产品可以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实现无污染脱氮。 “我们此项技术适合运用在河道、湿地和污水处理厂,不同水体处理成本约为其他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李若沛说,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此项技术于2016年走出实验室开始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进行试验。该技术产品已经在云南滇池流域,以及宁波市南区污水处理厂中型试验、宁波首创厨余垃圾处理有限公司脱氮提标等工程中获得成功运用。 其中,水思清与首创双方共同邀请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进驻现场,对该系统进行持续水质检测,效果均优于设计要求,预计2020年1月份系统将正式运行。正式运营后,首创公司每天处理760吨的高氮污水将达到截污纳管的水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