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e眼关注/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走中国·看宁波 追根溯源打造“海丝游”

采风团队赴福建、广东、海南等地采访。(《阿拉旅游》杂志供图)

     记者 张正伟 通讯员 王碧琼

     在上月初举行的2019宁波梅山·“海上丝路”文旅高峰论坛暨宁波旅游品牌发布会上,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我市与泉州、北海、广州等城市及斯里兰卡、阿联酋、埃及等国的旅游企业联合成立“海丝古港旅游合作联盟”,共享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随着宁波全新的旅游形象“海丝古港·微笑宁波”和旅游宣传口号“顺着运河来看海”的发布,宁波以海丝文化、海天佛国、海湾风情和海鲜美味为特色的“四海”旅游产品如何“内联东西南北、外达五湖四海”,成为业界关心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来听听刚刚参加了“走中国·看宁波”全国纪行活动的体验者如何说的吧。

    本次活动由天一阁·月湖景区冠名,宁波银行提供特别赞助。

       宁波的“海洋之声”

    宁波是港城,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只是天下之大,港口众多,宁波何以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之一?

    似乎在三江大地上,大部分的追本溯源,要归结到河姆渡文化。7000余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片正在逐渐形成陆地的濒海三角洲上努力生存,耕耘、造房、养殖、制陶,亦以同样的精神开始了对海洋的不懈探索。

    出海必先有船。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有段石锛(石锛是磨制石器的一种,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有段石锛”),就是专用于独木舟制造的先进生产工具。同时还有完整的陶舟和木桨、独木舟残骸出土,这是当时河姆渡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的最好见证。

    更令人瞩目的是,有段石锛不仅在河姆渡遗址中被发现,还在江苏、广东、台湾乃至更远的地方出土。有段石锛以河姆渡为源头,传播到更远处。尽管当时的海上活动并不以海上贸易和人员往来为目的,但其中所蕴含的创新、开拓、团结等海洋精神,已经相当耀眼。

    向海而达天下

    时间从史前文明迅速向后推移,越王勾践所筑的古城句章为宁波港口最早的雏形,它曾是战国时期的五大港口之一。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迁治三江口以后,通过构建州城、兴建港口、置官办船场、修杭甬运河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明州进入了以港口城市为核心的“帆船贸易”时期,跻身四大名港(广州、扬州、交州、明州)之列。宋元时期,宁波成为全国三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始设市舶司,成为中国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到了明代,宁波成为中国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唯一合法的港口。清朝在宁波设立的浙海关,与粤海关、江海关、闽海关并称为中国四大海关。

    有港口并不稀奇,但能将海港、河口港、内河港三港合一,宁波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上世纪70年代,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证明宁波的正规造船、航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有了地理位置和造船业的双重加持,从东汉晚期与西域的交流开始,宁波身为中外使团与商团交流窗口的地位已经慢慢显现,面向日韩,兼及南洋,起到了对外开放的纽带作用。

    交流与对话

    据《安祥寺惠运传续后记》记载,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六月,海商张之信的唐舶自明州望海镇起航,仅用了3天时间就到达日本的值嘉岛。从这条当时中日间最快的航线可以看出,宁波已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窗口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商业贸易、文化交流,这是对话的基本形式,也是“海丝”发展的基础框架。

    在9世纪中期到9世纪末唐代商船往返进行中日贸易的30余次航行中,与明州商船有关的就占了五分之一以上。瓷器、丝织品、中药材、香料,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在三江口集聚,通过明州商船运向世界。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宁波帮精神,在这个时候已初露萌芽。

    经济交往不断,文化往来也不甘落后。历史上,明州是日本遣唐使到达与办理“签证”的重要口岸。200余年内总共18次的官方正式遣唐使记录表明,其中4次选择在明州登陆。一来彼时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宗派,日本的学问僧经明州去天台,交通方便;二来去长安可取道浙东运河至杭州,再由京杭大运河北上,一路通达。

    丰富的考古发现证明,“国际性港口城市”这个称呼放在宁波身上丝毫不托大。东方与西方,物质与精神,在三江口碰撞、交融,擦出热烈的火花,共同渲染了宁波包容开拓、积极进取的城市性格。时光匆匆逝去,所幸我们如今仍能在城内看到诸多建筑遗存,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宁波人那段漂洋过海的激情岁月。

    从中国,到世界

    “在世界不同地方保持这种不间断的贸易往来,正如人的身体吸收营养一样,是十分有益的!”罗马帝国学者老普林尼的话,清晰地指明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它活跃于欧亚非大陆的2000多年间,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多依托于航线上的每一个国家和城市。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南海航线,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东海航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乃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宋代,宁波成为中韩日海上贸易通道上的主要港口。

    从最初的贸易港口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到后来居上的泉州、明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口不断变化和增多,航线也不断延长。印度洋上的科伦坡、非洲红海沿岸的吉达、地中海边的亚历山大港,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古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贯穿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古代中国是东亚文明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在国家之间传输商品,更促成了东西方文化、政治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儒家、道家思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遗迹。在广州,南海神庙是古人扬帆出海前祭拜的神庙,留有许多御碑;在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博物馆——科伦坡国立博物馆,收藏着一块纪念碑,为郑和下西洋时所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