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正从传统迈向智能

看“最强大脑”如何打造“航运安全生态圈”

“最强大脑”

记者 董娜 通讯员 王昱飞 刘培检

    “船不用开回宁波,就可以接受船籍港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为我们省下不少成本!”近日,长期在青岛水域营运的宁波籍船舶“宇凡21”轮的船员们,成功与宁波海事局的执法人员进行了远程视频通话。这种前所未有的审核方式让“宇凡21”轮船长骆田君感觉新奇而高效。

    自全国首个“互联网+船籍港管理”平台在宁波上线后,宁波海事局率先构建以航运安全智控平台为载体的航运安全智能管理模式,前不久对智能化管理示范航运公司成功开展了电子化体系审核。如今,船舶远程电子化审核也成功了,这又是一个国内首创。

    “依托航运安全智控平台,海事主管机构、航运公司、船员、培训机构、供应商、金融等各方参与共建,一个属于航运界的‘安全生态圈’正在由设想到现实逐步构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也一步步从传统迈向智能,航运业安全效益‘获得感’显著增强。”宁波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徐红尔欣喜地说。

    开启安全管理智能化时代

    宁波自古以来就以海兴盛,以航繁荣。近年来,宁波航运业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宁波市航运企业营运船舶总运力突破1000万吨大关,占全国沿海运输船舶总运力12%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市。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运用信息化时代的新举措把宁波籍的公司和船舶服务好,进一步释放安全效益,为浙江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航运支持保障,成为宁波海事人的新考题。与此同时,船籍港管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海事部门对船舶实时动态掌握滞后等问题长期存在;公司和船舶管理仍存在安全预警手段匮乏、安全管理体系纸质文件冗杂、文件规定和实际管理脱节等现象,造成安全管理“两张皮”等诸多问题。

    放眼全国,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要以“智能航运发展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主动安全防御、预测预警和动态监控能力的当下,宁波海事部门、航运公司等经严密论证和开发,在去年年底上线了全国首个“互联网+船籍港管理”平台——航运安全智控平台,今年以来又在多次升级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多项全国领先的创新审核举措。

    记者在宁波海事局看到,在这个智能化平台上,不同类型船舶的航行动态、在船船员等信息一目了然;一条条电子化的体系运行记录一览无余;证书到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关闭等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客船船员值班“人脸识别”、船员在线招聘等新功能一应俱全……宁波航运安全管理有了“最强大脑”,一一解决航运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问题,船籍港管理正式开启智能化时代。

    减负增效

    破解难题促多方共赢

    升级后的航运安全智控平台,着重强化安全管理体系电子化运行这一核心功能,直指公司传统航运安全管理模式“痛点”和海事主管部门监管“难点”。

    据估算,以往航运公司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每年要准备少则1万多份、多则3万多份纸质材料,航运公司需要花费

    大量精力去准备。同时,大量纸质文件不易读取,更不易流转,导致文件规定与实际安全管理行为脱节,安全规定成了“纸上谈兵”。

    如今,接入智控平台的航运公司建立一套智能化航运安全管理体系,全套纸质材料均实现电子化,在线存储、在线流转,手机端功能的开发使得公司管理人员、船方联系更加紧密,执行更加便捷。实施电子化体系运行后,航运公司的行政负担减轻了,更为重要的是在安全管理上避免了人为“两张皮”现象的发生,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效能。

    “我现在管船比以前轻松多了,效果也好多了。”宁波宇凡海运有限公司的杨展望告诉记者,现在安全管理比以往有三大明显的改变:一个是实时,无论人在哪里,手机上一点,所有流程立即可以处理,不再受限于时间地点;第二是真实,船上演习、培训等,他们都要求船员必须在平台上传现场照片或视频,各项工作落实程度大幅提高;第三是有效,如今他们访船,不再只看表面的台账记录,更多的是在利用平台核查船容船貌、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访船效果远远高于以往。

    对海事主管部门而言,航运安全智控平台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传统的审核模式,更为破解船籍港管理难题提供了现代化智能化的解决路径。以往海事部门审核工作需查阅大量纸质文件台账,同时对船舶动态实时掌控手段不足,无法对隐患进行及时预警。而实现电子化运行后,海事部门可提前远程查看公司电子化体系文件及电子化活动记录,极大提升了审核针对性。

    电子化审核模式还实现了审核全程无纸化,审核组进驻公司的时间也由原先的2天至3天,缩短至1天,甚至半天。如今,海事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掌握辖区所有宁波籍船舶的安全管理动态,不论船舶在哪里,都可以知道船舶航行动态和船上船员情况、船上安全管理活动开展情况,大大提高了日常监管的效率。

    从“最强大脑”

    拓展至“航运安全生态圈”

    “最强大脑”为航运业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载体,通过载体的运用,宁波海事局正在加快推动业界转变安全管理观念,实现企业“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我们刚通过宁波海事局的安全管理体系电子化体系审核。”宁波市恒兴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继峰表示:“我们是油船公司,保障安全尤为重要,很高兴这么快能享受到海事管理智能化建设带来的成果,公司和船舶的安全管理活动我都能实时监控,船员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管安全不再那么被动,心里也更有底了。”

    管安全的人“心里更有底了”,企业主动加强安全管理的内生动力更足了,“我要安全”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强大脑”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成效受到航运公司的广泛欢迎。目前,宁波辖区69家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的航运公司,现已有50余家接入了智控平台,其余各家也正在积极加紧对系统使用的专业培训。另外,该平台已经在上海、福建、广西等地尝试推广使用。

    “眼下,改善航运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环境、促进航运业本质安全的目标正不断变为现实,一个涵盖航运公司、海事主管机构、船员等各方的属于航运界的‘安全生态圈’已显雏形。在这个生态圈中,各主体相互作用,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保持安全管理机制高水平运行。”徐红尔说。

    记者了解到,宁波海事局近期针对中小航运企业履行海事劳工公约能力薄弱难题,编制了劳工条件检查自查清单、缺陷处理指南等指导材料,协助企业逐步建立海事劳工履约体系和相关制度,并最终运用航运安全智控平台。这正是安全生态圈动态更新完善的生动范例。

    “航运安全智控平台是在‘开放协同、共建共享’的理念下诞生的,未来要打造成海事、航运公司、船员、培训机构、供应商、金融、保险等各方深度融合、互联互通的‘航运安全生态圈’,构建属于航运业的‘命运共同体’,共享智能化建设带来的成果。”展望前景,宁波海事局副局长黄燕品信心满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