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政治纵深·人民政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众“走进人大”,人大走近公众

与民主法治“零距离”

宁波大学留学生走进宁波人大。
(朱勤锋 摄)
模拟宪法宣誓。(崔引 摄)
模拟审议发言。(朱勤锋 摄)
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在模拟立法听证会上陈述发言。(朱勤锋 摄)

    记者 张昊 通讯员 郑军辉

    前言

    2019年12月4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国徽高悬,气氛庄重。来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的100多名学生,身着正装坐在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的席位上。

    他们正在进行的,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推出的“走进人大”活动的一个环节——模拟常委会会议进行人事任免投票表决。

    每一张红色的选票投下,激荡起了每一个参与者的神圣感:这是一次时间空间上与人大的“零距离”接触,更是深切了解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动课程。

    两年来,“走进人大”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实践创新,邀请了社会各界超过1000人走进宁波人大,通过观看专题片、实地参观、履职介绍、互动交流,组织模拟审议、任免、表决和宪法宣誓等,让参与者直观体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权履职的方方面面,为宣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公众的宪法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人大意识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走进人大”,让最神圣的国之大法、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成为铭刻在公民内心的信仰。

    从“课本知识”到“亲身体验”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2017年12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首次迎来了宁波高校100名大学生激动而好奇的目光。

    面对全场朝气蓬勃的面孔,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今天既是国家宪法日,也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走进人大’活动的启动日。欢迎大家走进宁波人大!”

    每一个学生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庄严会议厅每一个细节,认真地体验着会议的每一项环节。在大家的感受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而现在却真切地呈现在面前,看得见、摸得着,将课堂书本内容转化为实践体验过程”。

    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这些看似离普通人很遥远的事,事实上同每个人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用市民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人大工作,让宪法和人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充分认识到人大制度的民主内涵、功能意义和社会价值,这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7年国家宪法日这一天,这一思考谋划转化成了实践尝试。

    作为加强改进人大工作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走进人大”活动应运而生,为社会公众了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拓展了一个新渠道。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选择青年学生作为首批‘走进人大’活动对象,充满了特别的期待。”

    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报到人数,“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各就各位。活动的所有程序,和现实中的常委会会议完全一样。

    一位同学模拟“市政府领导”并提请人事说明,三位同学模拟“市教育局局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拟任人选,四位同学模拟“市监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宁波海事法院”的负责人,两位同学模拟“监票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变成了“零距离”的直接体验。同学们开始通过一场模拟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人事任免程序,与人大这一国家权力机关进行“亲密接触”。

    学生填写的红色选票,也和真正的任免表决票完全相同。“监票人”投完票后,其他“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次走到投票箱前投下自己的一票。

    “虽然我读的是法学专业,但走进人大这个立法机构还是第一次。”此前参加活动的宁波大学法学专业学生裘飒飒说,“2个多小时的活动,让我真正体验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的使命职责。虽然是模拟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但是会场内庄严的气氛,每一位同学认真的精神,震撼了我。”

    “我们今天是一名学生,明天将走向社会,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能在这里现场感受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模拟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权履职,‘零距离’了解人大机关、人大代表工作和宪法知识,这是非常难忘的一次经历。”

    “走进人大”,一股庄严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走进人大”,一种坚定的责任感悄然萌芽。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认为,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学生们走进人大,对今后当好公民,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政治熏陶和民主训练。

    从“神秘”到“神圣”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面向国徽,神情端肃。刚刚当选的“市教育局局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将左手抚按在宪法上,右手举拳,庄重地宣读誓词。

    “站在庄严的会议厅里,仪式感非常强烈。从这里我们读懂宪法的精神,感悟宪法的权威。”

    如果说中学生更多地停留在程序上的直观体验,那么来自高校的大学生,就能从操作层面入手,更深切地感受通过人大制度和国家权力机关来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下面进行审议发言,请大家重点围绕预算工作报告发表审议意见。”2018年6月,7名来自宁波大红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身着黑色西服,胸前佩戴国徽胸针,坐在会议厅主任席。而坐在委员席上的“委员”在听取了“市体育局”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后,模拟预算审议发言。

    “在我们‘市体育局’的财政预算中,我看到对于体育赛事的宣传我们投入了150万元的专项资金。这对大型赛事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推广作用。”“委员”陈鹏发言说,“但我认为,在宣传推广时不仅要加强对重大活动的整体报道,还要强化对一些小型赛事的赛前宣传,让人们去关注和现场观摩其他高质量的比赛。”

    “全民健身”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委员”柴红颖发言,大家用心聆听,“要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经常性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让村民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加入全民健身的大潮。” 

    对比了“市体育局”2017年和2018年的“三公”经费预算后,“委员”陈雅敏一针见血地指出,该部门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总体较2017年下降了8.2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用支出有所下降,但每辆公务车补贴较高。“还可以进行一些调整,严格按照厉行节约的要求,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她说。

    每一个人的发言都非常专注,其他“委员”倾听的神态,也是那么用心。从切身参与体验预算审议,到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实地参观财政预算联网监督室,地方人大开展预算监督的工作场景清晰展现在学生面前。

    “政府预算看起来非常专业和抽象,但与我们生活的城市紧密相关,就像每家每户过日子要盘算好‘小账本’,各级政府也要盘算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账本’。”学生戴维思说,“今天的活动让我对预算监督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强烈地唤醒了自身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学生专业水准的模拟审议和认真投入的态度,也让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刮目相看。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人不禁对同学们的表现点赞。“模拟委员的审议发言针对性、专业性强,同时关注绩效,精打细算,提出的意见建议建设性很强,也很有前瞻性。”

    这对于所有参加“走进人大”活动的学生,都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从会议开始时符合法定开会人数,到审议发言,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正处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监督过程中真实的法规草案、议题等提出“审议”意见,再到庄重地按下表决器、人事任免投票,最后在会议结束前向宪法宣誓,宪法精神和法治要求贯穿于整个环节。大家于是有了共同的感慨:“走进人大”,缩短了人大与公众的距离,身临其境地了解与感受人大如何行使国家权力,让人大神圣而不神秘。

    从“走进了人大”到“人大走近了”

    让公众走进人大,让人大走近公众,这是开展“走进人大”活动的初衷。

    切身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参与者的热情欢迎和由衷点赞,也坚定了活动组织者的信心,更激发了“走进人大”活动更多的活力。

    从大中学生扩展到社会各界,“走进人大”的参与范围不断延伸扩大;从看专题片、听介绍、参观会议厅,了解常委会会议的一般程序,到模拟体验常委会履职环节,主题从宣传宪法和人大制度,到立法、监督等议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深化。目前,“走进人大”活动已经常态化开展了13次,参与人数突破1000人。

    “城乡每户限养犬是否进行区分,养几只合适?请举手。”今年7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走进人大”活动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听证会”。50余位来自海曙等地的人大代表和社区群众代表共同围绕养犬管理立法进行模拟听证。 

    “我认为每户应该限养一只,城乡无需区分,应一视同仁。”

    “应该区分来看,农村单门独院应该可以允许养不超过两只。”……随着主持人提出“遛狗的时间地点是否需要限制和明确”“犬类经营和诊疗主体及场所需要哪些行为规范”等问题,人大代表和社区群众代表踊跃发言,有的还带来了提前征集的身边群众的集体意见,气氛非常热烈。

    来自北仑区霞浦街道的沈建萍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模拟立法听证会,不同意见观点相互碰撞,互相启迪,使市人大立法更好地广纳贤言、集中民智、反映民意。这样的活动形式很新颖。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养犬管理立法社会关注度高,“虽然这只是一次模拟听证会,但邀请到了这么多人大代表和社区群众代表,并且大家对发言进行了认真和充分的准备,效果非常好。”

    模拟立法听证,无疑扩大了立法的社会参与面,丰富和补充了民意收集渠道,也让每位参与者更加体会到人大立法的严谨性、程序性、透明性。

    “走进人大”活动,也给来自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厉金豪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觉得人大代表履职都很‘高大上’,现在发现代表履职很多时候会从很小的角度切入,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排忧解难,这让我们觉得人大代表与我们大家很亲,人大与我们生活很近。”

    “宋小赞代表,您好!我是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宁波大学留学生卡罗拉,作为人大代表,您跟选民如何取得联系?您对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办理结果满意吗?”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迎来了一批不同肤色的新朋友。37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宁波大学留学生,走进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深度了解我国人大制度和宁波人大工作。

    “今年已是自己来到宁波的第8个年头,对美丽的宁波充满了感情。”来自土库曼斯坦的Vepa说,“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宁波这座城市,以及中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不仅增进了我们的友谊和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之间的理解,也更能明白中国蓬勃发展的奥秘所在。”

    不断提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宁波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走进人大”活动,在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声音的同时,也让宁波人大更加自信和开放。

    “两年来,‘走进人大’活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重要窗口和了解人大的重要载体。”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品牌活动,让更多市民群众、各社会群体走进人大、了解人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让宪法精神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根植人心

    今年12月4日,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走进人大”活动两周年。

    两年间,在甬大中学生、外国留学生、社区群众、基层人大代表等1000余人次“走进人大”,通过亲身感受和实际模拟,深入了解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涵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职形式与运作过程,进一步增强宪法精神、法治理念和人大意识。这不仅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益探索,更是有力推动了我市政治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体系的核心。如何让宪法从文本走向现实、让人大制度走进生活,推动法治精神内化于心、蔚然成风?“走进人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让参与者亲身坐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席上,直接感受审议、表决、投票、宪法宣誓等程序,感受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感受宪法的精神和权威。这让参与者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人大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常委会会议座位席上表决键的价值内涵和神圣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时间空间上与人大的“零距离”接触,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庄严民主的氛围,感受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运作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职,让参与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的认知和认同。

    “走进人大”活动的大门已经敞开,而且将越“开”越大、越“走”越好,不断注入新元素,不断丰富新形式,不断激发新活力,进一步使这项富有价值的重要载体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和支持民主法治建设,更好夯实人大工作社会基础,凝心助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

    (张昊 郑军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