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赶庙会

庙会上现场制作的各种动物、人物造型的小玩意,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彭桥是个古老的集镇,横河穿街而过

    胡仲光 文/摄        

    小时候,赶庙会是一桩十分开心有趣的事。

    离老家约4公里有个叫彭桥的地方,是一个古老的集镇,每年一过春节,总要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庙会,当地人管它叫“彭桥庙会”。

    彭桥是慈溪市横河镇最东首的一个村(原属余姚),有条横河穿街而过,将镇子分成了河后、河南、直江和柴弄。旧时,街面上有100多家店铺,什么布行、粮行、糠行、柴行、棉花行、水产行、土特产行、蔬菜行、中药铺、个人诊所等,应有尽有。其中一爿占地面积十余亩、房屋100余间的吉泰典当行,在当地颇有名气。

    这里每逢农历二、五、七、十为“市日”。市日时,四乡八镇的人们会聚而来,购买各自所需的物品。据说在元代,这里有一种叫“小江布”的特色产品还曾畅销全国。从明代开始,这里每年要举办为期五天的庙会,而且越办越旺,直至名扬整个宁绍地区。

    庙会是一种传统的宗教和岁时风俗,按现在说法,是民间传统文化与商贸交易的大荟萃。每到庙会时,彭桥整条街面和空地上会搭起一个个毛竹棚棚,棚棚内摆满南北百货、土布绸缎和糕饼茶食等,地上堆着山货竹器、箍桶木器、扫帚畚斗、淘箩饭篮、纺花椅子、五金农具和药材土产、文具图书等物品。

    彭桥庙会往往在正月的后半个月举办。那时正值农闲,赶庙会的人特别多。庙会对孩子最有吸引力,听说要去赶庙会,他们会早早起来,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脚底抹了麻油似地朝着庙会场里跑。我们家离彭桥有点远,等我赶到庙会场时,往往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了。

    在庙会场,孩子们的兴趣与大人完全不同。他们设法摆脱大人的管束,独自钻在人堆里,花上二分钱,美美地看上一场西洋镜。假如袋里还有余钱,再买一大张彩色“红毛人”,把上面诸如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图片,剪成火柴盒大小的纸片,然后躲在墙角里玩上半天。

    庙会场里有许多小吃摊,尤其葱油饼发出的阵阵香味,馋得人直流口水。那些金光闪亮的金橘糖球、芝麻糖、葱管糖等,更会让女人们心动不已。还有那些用麦芽糖现场制作的各种动物和人物造型,也会吸引孩子们傻傻地看上半天。

    挤着看着,有时会被一阵“嘭、嘭、嘭”的锣鼓声吸引。人堆里,一个上身赤膊、腰里绑着铁链的大力士,一边耍弄着棍棒刀枪,一边吆喝着,说他的狗皮膏药能治百病。一阵空心跌、枪刺喉咙的惊险动作后,大力士当场给围观者治起病来。也有人会掏出腰包,购买他的狗皮膏药。

    离街稍远点的晒谷场上,几只底朝天的稻桶上搁了几块门板搭成一座大戏台。从余姚、绍兴等地请来的戏班子,日日夜夜地表演当地人喜欢看的余姚滩簧和绍兴大板,有什么《半夜鸡叫》《打窗楼》《三打白骨精》和一些叫不上名来的戏文。那些天里,附近的四邻八舍和他们远道而来的亲眷,每天都会背着椅子板凳,挤在人堆里,看“饿煞戏文”。

    有几年,庙会还举办过大型的民间文化巡游活动,彩车彩船、腰鼓秧歌、大头娃娃、戏装高跷、火流水星、舞龙舞狮等,什么都有。游行时,长长的队伍弯弯扭扭地走村过巷,足有几里长,场面十分壮观。尤其到了晚上,华灯齐放,流星飞舞,美不胜收……

    庙会是中国式的狂欢节,是劳动者庆贺丰收和迎接新春的一种方式。虽然,随着时代变迁,很多传统庙会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俗、一种传统,依旧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