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鹭舞。 |
|
绿水轻舟入画来。 |
|
初冬临山绿意盎然。(沈孙晖 摄) |
|
俯瞰临山卫。 |
|
临山现代农业园区。 |
|
葡萄节喜迎八方宾客。 |
|
扫码看更多报道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离不开政府搭桥铺路“扶一把”。 作为我市农业乡镇代表,余姚临山镇就是通过政府搭台,在农业农村奔向现代化中加速城乡融合的典型。 临山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镇这一主线,搭好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节庆“三大平台”,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蹚出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11月,余姚市临山葡萄特色农业强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名单,成为当地又一张“金名片”。跨越千年的“临山卫”,正绘出五谷丰登、穰穰满家的幸福画卷,更为我市传统农业乡镇探索新时代城乡融合的“康庄道”,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临山模式”。 记者 沈孙晖 余姚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通讯员 何彦浩 搭好农业园区“平台” 带动周边农业农村“雄起” 农业农村要奔向现代化,离不开“龙头”引领示范。临山镇政府着力搭建现代农业园区这个“大平台”,在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桩基”的同时,利用园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乃至全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城乡融合步伐。 走进临山现代农业园区,田成方块、沟渠纵横、道路相连。地里,收割机碾过之处,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田边,红通通的高粱弯着腰,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沿海滩涂。勤劳的临山百姓围海造田,种植耐盐碱性较强的榨菜、棉花等作物,但产量低、收入少。 滩涂亦能变绿洲。2009年,临山镇大笔一挥,在这片滩涂上精细布局,并陆续流转周边临浦、临海、梅园等村6000多亩土地,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出发,倾力打造滨海滩涂现代农业多功能综合发展与集约发展的农业创业园区。 在上级财政支持下,临山镇挖沟通渠兴修水利,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镇3.3万亩耕地中高标准农田90%以上,其中园区已全覆盖。”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缪俊杰说。 同时,镇里积极推进园区土壤改良、地力提升工程,做好土壤的测土配方,连续5年每年投入160余万元,使用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让农民不再望“盐碱度”兴叹,为传统农业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家家现代农业企业落户园区,更带动了周边农业农村发展。 园区内的国先、莱骏两家食品公司均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从事榨菜、酸菜、雪菜等酱腌加工。“订单农业”,成为两家企业与周边农户之间的产业“纽带”。 “国先”每年80%的加工原料——约1万吨蔬菜,向周边区域农户收购,“莱骏”的全部原料更是来自周边。“我们和农户签订保底价,如果当年蔬菜市场价更高,以市场价收购;如果行情不好,则以保底价为农户托底,保障大家收益。”国先公司负责人沈国先说。 “订单农业”给农户吃下了“定心丸”,更治愈了盲目跟风种植的“痼疾”。“以前看什么收益好种什么,种植面积、收入都不稳定。现在有了定向收购,旱涝保收,收益还稳中有长。”临浦村村民章玲娣11月种下60亩榨菜,明年4月收割后将卖给国先公司。 园区企业引种的蔬菜新品种,也填补了当地空白。宁波甬丰农业公司引进技术员种植有机花菜,为农户打开了“新天地”。“周边村庄已有四五十户村民跟着我们技术员学种有机花菜,种植面积400多亩,每公斤批发价能卖到5元。”公司总经理胡鑫科介绍。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变了“汗滴禾下土”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这两年,临海村村民阮禾森在园区大户沈建桥、贝利君等人带动下,种了110亩种子稻。“插秧、收割统一机械化,还有无人机植保,非常便捷。越来越多乡亲加入其中。”阮禾森说,他们还采用水旱轮作模式:10月收完种子稻再种酸菜,定向卖给“国先”或“莱骏”,多一份收益,“亩产值加起来有八九千元。” 扶持合作社“平台” 让特色产业优势更优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我们通过扶持壮大农民合作社这个平台,在农业上跨越了村与村的界线,以产业为纽带将相关农户紧密融合,致力特色产业优势更优。”缪俊杰说。 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就是政府长期引导扶持的“硕果”。在“味香园”品牌带动下,“余姚葡萄”最近入选2019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品牌价值达8.95亿元。 52岁的兰海村葡萄种植户高海军是合作社社员,从小跟着父亲下葡萄地,“以前农户种葡萄‘各自为政’,技术靠自己摸索,品质参差不齐。临山葡萄相比外地,优势并不明显。” 2003年6月,镇政府引导14户葡萄种植户成立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由当时镇农办主任陶建民任首任社长,并注册“味香园”品牌。“政府出资为合作社建设葡萄基地、长廊等基础设施。合作社担起社会责任,带领农户专注产业做精。”合作社现任社长傅伟尧介绍。 合作社每月请国家、省市级专家以及本地“田秀才”,为农户免费培训,介绍种植经验。“合作社一个通知,90%以上社员以及周边种植户不约而同赶来。”高海军的话透露了大伙对提升技术的渴望。 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农资、统一质量的管理模式,让社员们走上了标准化生产之路。“比如葡萄不同生长阶段用什么药、何时用、用量多少等,社里专家会现场把脉、对症下药。”高海军说。 精益化种植的探索,更让味香园葡萄有了质效的双重飞跃。“每株控穗,每穗控粒,每粒控重,少打农药,禁用化肥,多用有机肥、菌肥等。”傅伟尧用一组数据,说明了“精益”葡萄的效益:10多年前平均亩产量四五千公斤,亩产值两三千元;现在提倡控产、控穗,平均亩产量下降到1500公斤左右,亩产值却提高到1.5万元至2.5万元,多的甚至在3万元以上。 同时,引进早、中、晚熟品种,结合双膜、三膜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拉长葡萄的上市期。“原来只有8月一个月销售季,现在扩展到6月至9月,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高海军种了20多亩葡萄,年净利润有30多万元。 百花齐放春满园。味香园合作社惠及的并不仅是社员,还有周边4000余户种植户。“社员们对周边种植户进行传帮带,平均一名社员或党员带18户,按他们需求进行现场辅导、技术帮扶。”傅伟尧介绍,合作社还有30多名“经纪人”负责收购葡萄,“大伙坐在家门口就有好销路。” 味香园合作社的壮大,催生了为农业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目前,临山有小五金厂专门生产大棚钢管及连接件。同时,社员们形成了一支300人规模的农业搭棚服务队,利用葡萄下市空闲期为周边农户搭大棚。 “由合作社委派队伍,从设计、材料到施工‘全包’。味香园合作社搭建的钢管大棚能抗11级台风,深受农户肯定。”傅伟尧告诉笔者,服务队能搭葡萄棚、柑橘棚、樱桃棚、杨梅棚等多种大棚,服务范围已从余姚拓展到上虞等周边地区,甚至江苏等外省农户也慕名前来相邀。 搭棚,成了大伙的第二大增收点。“每人每天300元,以一年平均搭棚100天算,每人年可增收3万元,300人队伍可创造近1000万元的‘产值’。”合作社种植大户沈如峰自豪地说。 目前,临山有葡萄、粮食、青瓜等多家专业合作社。镇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比如每年拿出150万元,奖励获奖的合作社等。 打造节庆“平台” 农旅融合转型跨越 将现代农业与旅游融合,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农业农村的广阔天地更加“大有可为”。临山把特色节庆活动,打造成农旅融合的“引擎”。 从2004年起,临山镇每年7月至9月举办江南葡萄节,以节为媒,穿针引线把游客请进来,铺路搭桥让葡萄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不断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如今,连续举办16届的江南葡萄节成为临山独有的旅游节庆品牌,在长三角地区享有盛誉,每年吸引十余万名游客前来,不但扩大了“千年临山卫、江南葡萄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拓宽了农业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在政府节庆导入的高人气下,一些村民也积极抢占农旅融合的“风口”。临海村村民章建军就是其中一位先行者。 2009年紧随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步伐,章建军在园区内筹建戚海庄园,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游乐等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4年,占地300余亩、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戚海庄园开始营运。园区内种植了葡萄、水蜜桃、蜜梨等20多种精品水果,保证游客四季可采摘;建有精养鱼塘50亩,放养鳖、蟹及汪刺鱼等,供游客垂钓。 目前,戚海庄园年营业额已达800万元,并带动了周边农产品销售。“我们和政府之间互相依托。”章建军说。 融合,更体现在连点成线、串珠成链上。2017年,临山镇统筹优势资源,推出了北端5个点组成的“江南葡萄沟”特色农业精品路线:在味香园葡萄长廊品尝葡萄,到余姚榨菜博物馆了解姚城榨菜产业发展史,在“欧银”铁皮石斛基地体验先进育苗技术,到八塘休闲公园感受海塘变迁的沧桑,在戚海庄园观美景、尝美食、体验农事。 去年,该镇又将位于老集镇的南门城楼和南端的久远生态农庄融入精品路线,把镇南的自然山水风光、集镇的历史文化和镇北的现代设施农业串联成整体,在游览季节、游览线路上实现“双拓展”。 2018年临山镇农业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6%;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2.2%。“农旅富镇”已成为临山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充分利用省农业特色强镇等‘金名片’,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临山核心区和葡萄产业等优势,加紧培育农旅特色鲜明的园区亮点,逐步形成多业态的农旅综合体,争创葡萄产业强、生态环境美、科技水平高、历史文化深、农旅结合紧的葡萄休闲旅游特色强镇。”对于未来,临山镇党委负责人信心满怀。 记者手记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其实质就是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 目前,我市有些农业乡镇及农村发展还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农业还是“弱质产业”,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小农经济占比较高,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竞争力相对较弱。此时,政府担任“铺路搭桥”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临山镇政府一手手“落子”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下活了城乡融合“整盘棋”:现代农业园区发挥“航母”作用,带动周边乃至全镇农业农村蝶变;专业合作社当好“领头雁”,带领产业争优、农户增收;农旅融合方兴未艾,既延伸农业产业链,又扩大地方知名度,一举两得。 因此,在城乡融合中要让传统农业“破冰”,政府部门需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形成政府强化担当、城乡共同发力的良好格局,凝聚加快发展的合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沈孙晖) 乡镇名片 临山镇位于杭州湾南岸、余姚西北部,坐拥“南山北海”的地貌特征。镇域面积49.7平方公里,海岸线2.9公里。全镇下辖10个建制村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8万人。 临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千年古镇、抗倭重镇”的称号,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临山卫、观海卫、定海卫)之一。 近年来,临山镇相继获得浙江省农业特色强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工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优势产业突出,“味香园”葡萄、“国泰”榨菜、“来宝”香干等品牌享誉全国。 (沈孙晖 整理) 选题策划:何英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临山镇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