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记忆的感知与思考

——由《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想到的

    吴 涵            

    我曾以为把时间花在看得见回报的事情上,才能创造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于是,焦虑、烦躁、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等多种矛盾状态围绕着我。一边千挑万选去做什么事情,一边在任务进行时感到时间耗费得不值。于是,当这一秒成为上一秒,我的记忆便充满了痛苦与抱怨。可能,这与整个时代有关,但,更多的还是与个人有关。

    《收藏:时光的魔法书》的作者是周晓枫,她在自序中写道:“活得殷实,不仅取决于财富,还有对财富的记忆。能否活得确凿,同样仰赖于我们的记忆。”记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件事而言也较为公平,它不会因为一件事带有高额的回报而变得深刻,也不会因为一件事没有回报而变得模糊。相反,记忆更加偏爱那些我们曾投入过大量心血的事情。对于作者而言,记忆是她作为作家的最宝贵的财富。而对于我们而言,记忆可以是我们选择做任何事情的底气,因为任何事情都能变成我们的回忆。当然,这笔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着改变,有一些成为零碎的硬币,散落在各个角落难以被拾起,有一些则如纸币褶皱,不知该如何抚平。在书中,作者选择用想象去拾起硬币,抚平褶皱。记忆的参照系数和想象的设计能力共同发挥作用,唤醒一些记忆,创造一些感受。

    作者收藏的是细碎的或丑恶或美丽的记忆。“这是我的赃物,带着偷来的心跳。我在一块薄海绵上倒了一点墨水,铅块在上面蘸一蘸,然后我在白纸上印满了:克。”作者回忆带有“克”字的铅块,是坦白自己的偷窃行为,也是袒露自己对铅块的喜爱。“月光像秋天浅黄的芦苇,插在夜晚深秋的水晶瓶颈里。”作者回忆夜晚,惊艳于月色,眷恋着月色。细细碎碎的关于收藏品的回忆,通过作者的描述跃然纸上,也告诉我们,其实回忆中的情感是我们最宝贵的收藏。

    作者收藏的是通透而带有思考的记忆。“鞋以保护我们的名义让我们迟钝,忽略每时每刻在最底层的发生。”这是作者对初一时长跑天才王晗同学脚上的回力球鞋的回忆,她从中看见的不只是鞋,还有由鞋造就的人们之间的冷漠。“坚强得近于麻木,人们称呼这种人为‘木头’——木头三缄其口,无论面对的是伤害,还是死亡。”这是作者对一个叫小崔的木匠的回忆。也许对于像小崔这样的人来说,生活于他就像锯木厂于木头。

    “收藏,就是使物品丧失实用和流通价值,只具备审美意义。”这是作者对收藏的解释。而我认为,本书名为“收藏”的更深刻意义在于,使记忆不被世俗标准贴上好与坏的标签,只承载事件发生时的各种情感与思绪。这样的方式对于作者而言,是重构世界的方法之一。如作者回顾少年时去烈士墓园扫墓,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最终她推导出结论:“提前献出的自愿死亡,如果服务于个人就是懦夫,如果服务于他人就是勇士。”又如作者回忆票证时代的艰难与不公,得出结论:“强者创造秩序,而不是遵守;而弱者的服从也是理智的选择,否则他甚至得不到最少的供应。”

    世俗的好坏标准并不被作者接受,作者拥有的是从收藏记忆中提炼出的更贴合于她自身感受和思索的标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