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调研行解剖麻雀系列⑧

“跑步”进城,擘画乡镇蝶变新画卷

——来自方桥街道的一线调研

宁波生命科学城规划效果图
方桥老街
(竺盛涌 摄)
金茂“中央公园” (余建文 摄)
新建成的宁南桂苑安置小区 (余建文 摄)
方桥村民舞蹈表演 (竺盛涌 摄)
扫码看更多报道

    记者 余建文 奉化区委报道组 黄成峰 通讯员 竺盛涌 

    改革开放40多年,城市化无疑是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最显著标志之一。

    随着城市扩张半径的不断延伸,乡村逐渐被城市“吞并”“蚕食”。在这场社会发展形态的变革中,也有部分乡镇主动选择与城市对接,在城乡融合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与价值。

    奉化的方桥,就是抓住撤“市”设“区”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宁波中心城区,实现由乡变城的历史跨越。这片26.99平方公里的平原,成为近年来宁波最为关注、投资“热度”最高的土地,也开启了百年方桥的新时代“蝶变”之路。

    初冬,走进方桥,宁静的老镇区碧水环抱,周边高楼拔地而起,新修的汇城路南北贯通,一个个大平台落地,数个大项目工地加紧建设,为这片平原水乡带来“新生”力量。

    “地图上看,奉化就像一只凤凰,两个翅膀西连四明山东抵象山港,尾巴连宁波湾,而凤凰的头就是方桥,这里也是宁波的地理中心。”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宁南管委会主任江雪明说,作为奉化融入宁波中心城区的桥头堡,方桥以同城化发展理念,加速南融北扩,打造一个产城融合的标杆新城。

    好风须借力,迈向新征程。

    科学导入城市元素,引入新兴产业,植入城市生活。从小城镇走向新城市,方桥昂起“凤凰之头”,弹奏一曲同城发展、共建共享的宏伟乐章。

    创新开发模式 政企合力,高起点打造转型标杆

    19.8公里长的轨道交通3号线和机场高架,如一条巨龙,由北至南穿越方桥。今年秋天,在规划的方桥地铁站旁,一座占地70余亩、流水环绕的“中央公园”映入眼帘。这个由中国金茂投资5000多万元、集合一流团队打造的精品公园,已经成为方桥群众日常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

    “中央公园”是中国金茂“落子”方桥、为市民奉献的一份厚礼,也预示着未来宁波生命科学城区块内,将有更多的精品产业项目“生根开花”。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产无城不立,城无产不兴。 

    在城镇向城市的转型中,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光靠卖地、盖房、卖楼,这样红火一阵,最终沦为“睡城”的案例比比皆是。

    “产业”与“城”同步推进,方桥谋划构建宁波大都市圈时代的人居形态。“我们要打造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有好的产业,才能把人留住。”江雪明告诉笔者,在区块的开发上,方桥引入了两个重量级企业,中国金茂和中交集团,全域统筹,携手推进。

    以往区块开发,政府自己操盘,先征地再卖地、找企业招商入驻,不仅效率低,还会背负上沉重的包袱。

    新时代,新思维。在区域开发上,奉化创新导入城市运营概念,地方政府牵手大型企业,联合规划,合作开发。企业负责整体操盘,引入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按功能定位精准招商,政府负责征迁以及社会事务等保障工作。

    新的开发模式,为方桥“蝶变”注入强大动力。

    宁波生命科学城区块面积4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方桥原来的老镇区。“这里是海曙、奉化、鄞州三区的‘黄金集结点’,我们以宁波市第一医院整体异地搬迁为契机,乘势导入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医养健康宜居城区。”宁波生命科学城总经理助理丁晶对区域的未来充满信心。

    配套先行、生态先行、产业先行,开启高品质开发建设之门。上个月,规划设置60个班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奠基,将建设成奉化区内一流的学校。此外,宁南文体中心建成,一批道路基础设施等项目集中开工,加速推进方桥整体开发。据悉,中国金茂落户方桥一年来,已在区块的道路建设、公建配套等投资近20亿元,项目整体投资高达160亿元。

    高强度投入,高质量项目注入,夯实方桥腾飞的基础。

    “得益于央企的资源,我们才能引入好的产业资源。”方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宏说,区块内的大学医学院项目,近日与哈佛签署哈佛浙江创新中心项目框架协议,主攻肿瘤靶向治疗的质子中心项目已完成工商营业执照办理。随着一系列专业化医疗健康项目的导入,三年成“势”、五年成“城”,宁波生命科学城有望成为辐射长三角的高等级医疗康养产业基地。

    方桥西南片的“中交未来城”,重点引入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慧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打造一个涵盖产业孵化、智能制造、科创文创等产业的科创集聚区。目前,区域内在建工程12个,山隍路—顺浦路、葭浦路、方欣路、未来城科普中心、滨江生态公园(一期)工程等一批市政、公建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过半。中交智慧城市基地已出地超过50%,导入甬兴电子、中意工匠定制城“达芬奇小镇”等项目。

    为配合区块开发,方桥街道创新机制,高效实施征迁,滚动开发。街道成立了7个指挥部,每个组由一位街道领导带头,负责处置企业、5个村的民宅、农田征地拆迁事宜。在坚持阳光征迁政策下,统一标准,一户一档,快速推进农房确权、征收补偿安置等工作。今年,何家村7号地块完成征迁,征地指挥部完成急需土地786亩征收,保障开发项目土地按计划挂牌出让。

    承接主城区功能 找准定位,高标准谋划宁南之变

    “方桥的变化,翻天覆地!”下王渡村民王复光很是感慨。短短几年,昔日静逸的村庄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的高楼、巨大的仓储库房和一条条新修的大道,满载货物的卡车往来穿梭,一步实现从“村”到“市”的跨越。

    4年前,下王渡村整村拆迁,王复光和村里的500多户村民一道,告别了种地卖菜的生涯。村庄的土地上,建成规模庞大的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未来这里将成为宁波最大的“菜场”,服务1000万人口。这片区域也集中了苏宁、宝湾等物流巨头,为宁波城市提供生活物资。

    区位功能定位,决定一个区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方桥因水而生,剡江、东江、奉化县江三条大河,孕育出这片物产丰饶的宁南粮仓。“在与宁波中心城区的对接中,方桥经过了三次大的规划调整。每一次调整,我们区域开发的理念渐渐清晰,与城市的黏合度越来越高。”江雪明书记这样说。

    紧邻城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2013年时,方桥被规划为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区。但一个物流园区,未能满足区域长远发展的需要。2016年11月,奉化撤市设区,轨道交通3号线延伸到奉化城区,为奉化腾飞带来历史机遇。

    作为“宁波南下、奉化北上”的桥头堡,方桥重新审视发展方向,谋划打造一个新型宁南新城。今年1月,方桥街道正式挂牌,相继引入两个大平台,产城融合布局逐渐成形。

    今天的方桥,由“宁南智慧物流小镇”“宁南智能家居产业园”“宁波生命科学城”和“中交未来城”4个功能区块组成,统筹开发区域从10.88平方公里扩展至35平方公里。按照“东居西业、产城融合”规划布局,整个区块交通做了新的专项规划。到2020年下半年,随着轨道交通3号线和机场高架的投用,顺着东环线,穿过新城,延伸到奉化城区金海路,这里将进入宁波“20分钟交通圈”。

    “跑步”进城,拥抱宁波中心城区,方桥迅速从奉化边缘地带转变成为名山名湾之间的一片热土,资本、人才、项目源源不断流入。今年各平台及街道共安排产业类、基建类、改革类项目41个,年度投资44亿元。

    在入选宁波市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后,去年,智慧物流小镇又被列入《义甬舟开发大通道建设重大支撑性项目表》,纳入了省级战略“大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

    截至目前,小镇内已签约落户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58.5亿元。宁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苏宁宁波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红易宁波物流中心、深国际宁波综合物流港(一期)、国美(宁波)电商运营基地、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5个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小镇初步完成3A级景区规划,打造“一馆一仓”两类主题体验游,开展工业文化与购物消费体验游。

    农民变为居民 同城发展,完善保障提升民生福祉

    今年夏天,何家村区块拆迁,村民孙利康、胡赞波夫妇通过电脑摇号,选了3号地块两套安置房。“运气很好,两套房都是9楼的,朝向也好。”胡赞波开心地说。

    孙利康夫妇经营着一家杂货商行,自打老宅拆迁后,已去安置小区工地看了好几回。这片安置小区紧邻老镇区,沿河排开,已经结顶,将容纳周边几个拆迁村的村民,边上就是新建的学校,菜场、医院等配套完善。老孙说,他家原来住的两层农房,也就值个三四十万元,现在村庄征迁,一下分得两套房,按眼下的市面价,价值300多万元呢,“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农民也变成富翁了”!

    城市化的进程,一批批农民洗脚上岸,搬进了楼房。在农村征迁中,方桥街道采取基本就地安置,村民离村不离乡,“我们拿出好地建设安置小区,各项社会保障同步跟上,村里也完成股份制改造,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江雪明书记说。

    下王渡村是方桥最早的拆迁村,去年10月,很多村民搬进了宁南桂苑安置小区。整个小区配套齐全,里面还建造了街道的中心幼儿园。征地之后,村民王复光到方桥当地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闲暇时,他喜欢在单位边上空地种蔬菜。“现在政府考虑得周全,农民都办了失地保险,安置房没交付前还给过渡费,用来租房也够了。”王复光说,征地之后,村里还分红了两回。

    临时菜场建起来,昔日乡间小路变成大道,新的医院、学校、公园就在家门口……方桥农民对未来更好的城市生活充满了期待。75岁的孙明丈老伯说,他种了一辈子地,村庄征迁后,老两口每月能拿近5000元养老金,“这两年,我们跟着女儿到全国各地旅游,日子过得真惬意”。

    农民进城,善于理财才能发展长远。土地征用后,不单村民有钱了,各村集体也手握重金。何家村负责人说,目前村里账上还有1400余万元的结余资金,接下来征地,还有几百万元入账。今后村庄变社区,村民变“股民”,谁来为村民当家理财?对此,街道已有谋划,部分资金准备由各村入股,组建一个农村资产经营公司,购买一些店面房或经营用房,以租金收益来分红,让村集体经济安全运作下去。

    根据规划,方桥四分之三村庄快速城市化,仅剩6个村庄暂未列入征迁开发计划。保留村庄,该如何发展?“设区的红利,要让老百姓共享。”江雪明书记说,街道已与蓝城集团签订框架协议,探索农村三权分置,实施土地流转,在东江边打造一个主题性田园综合体,让几个村的农民住进统一建设的农村小区。“农民进城,要有立足谋生之地。下一步,我们要把技能培训工作搞上去,向失地农户教授实用技能,向修理、服务行业转型,培养一批懂技术的职业农民”。

    记者手记

    区域的大开发、大建设,征迁是农村变城市、村民变居民的最有力推手。

    城乡融合,不仅是城镇面貌、配套建设等这些看得见的物质供给变化,更在于公共服务、文明素养、精细化管理“软件”层面的建设,让农民比较顺利地转化,融入城市生活中。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区域开发的品质,准确定位,完善农房确权评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实现城市、农村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在区域的开发建设中,方桥“长大”了、“长高”了、“长壮”了。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到理念、机制创新带来的巨大能量。政企协作,打破固有模式,以城市运营概念导入优质资源,借脑借力开发,推动产、城、人的融合;以人为本,配套先行,加速推进农房、土地征迁,推动城市南扩,为乡村改造注入新的活力。

    一个个村庄,在城市化进城中快速消失,而保留下来的,更为珍贵。方桥人“留住乡愁、留住田园”的理念,令人敬佩和赞许。

    一座新城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人为中心建设城市,舍得在民生上的投入,一座新城才能聚集人气,才会有“温度”。

    在城乡融合的道路上,方桥“白纸作画”,精心布局,高起点谋划。经过时光的打磨,必定会绘出一幅大美佳作。(余建文) 

    地方名片

    方桥街道因桥而得名,1919年设乡,水陆交通发达,历史上行政区域多次调整。

    方桥街道于今年1月正式挂牌,与海曙石碶、鄞州姜山接壤,是奉化接轨宁波中心城区的门户。行政区域面积26.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万人,辖24个村、1个居委会,内有宁南智慧物流小镇、宁波生命科学城、中交未来城和宁南智能家居产业园4大平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立潮头、走在前”的指示精神,全力打造奉化“加速南融合”的桥头堡。 (余建文 整理)

    选题策划:何英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方桥街道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