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校合作共建共管的图书馆。 |
|
◀肯尼亚教育部常务秘书(副部级)来宁职院看望正在接受项目化教学培训的肯尼亚教师。 |
|
宁职院与北仑区政府、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合作共建北仑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
|
国家名师孙向东(左)带领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改服务。 |
|
师生在校内工业机器人学习型工厂开展实训教学。 |
|
宁职院教师在肯尼亚为当地老师进行技术技能培训。 |
|
学生在宁职院得到全面发展。 |
今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每5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对入选学校给予重点经费支持。业内人士认为,在“双一流”已成为国内普通高校标杆的背景下,“双高计划”将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的标杆。 12月18日,“双高计划”入选名单揭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全国56所入选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前列,并有应用化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宁职院继2009年入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后,再次打响了宁波职教品牌,成为宁波市唯一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 那么,这所仅仅建校20年的年轻高校为何能在全国1438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入选“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呢?靠的是以高职教育示范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奋斗不辍地砥砺前行、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具备了“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学生很出彩”的“双高计划”特质。 产教深度融合 取得骄人业绩 这是一所“本地离不开”的高职院校 “你是哪所高校毕业的?”如果你走进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宁波海天集团询问,对方很可能会自豪地告诉你,“我是宁职院毕业的。”因为宁职院已累计有1800多名毕业生在海天集团工作过,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设计、生产、销售、技术等部门的骨干力量。 宁职院与海天集团的合作,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典范。海天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虞文贤说:“2003年2月,宁职院院长热切地向我们推荐第一届毕业生,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勉强招收了5名实习生。没想到,这5名学生的表现令我们刮目相看,从而为校企合作打开了一扇大门。”此后,双方通过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等,解决了海天集团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让宁职院成了海天集团“离不开”的合作高校。 2007年,学院设立“海天学院”,海天集团投入1100万元在校内建设实训大楼与企业员工培训中心,捐赠700余万元实训设备,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和教学项目任务。 2009年,宁职院与海天集团校企合作的育人成果,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打破了宁波高等教育领域五十年空白。 2015年,宁职院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院机电装备及智能制造专业群与海天集团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构建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像这样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在宁职院还有不少。2005年,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面临亏损困境,为此向宁职院求助。宁职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孙向东带领团队,帮助企业研发出道路标线涂料专用的C5石油树脂,一改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这家企业当年就扭亏为盈。 浙江恒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慕名上门求助,宁职院化工专业帮助企业从零起步,发展成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石油树脂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超30亿元。校企共同承担的“碳五碳九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改专项,获国家专项补助经费1329万元,属国内工艺技术首创。校企双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10多年来,孙向东和他的团队为宁波市2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突破多项核心技术,校企共同承担国家、省和市科技项目48项,为企业获得项目经费3149万元,建立企业标准42个,开发新产品20多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项。学校牵头成立的“乙烯工程副产物高质化利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教师团队也因此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目前,按照“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宁职院构建了七大专业群:对接北仑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对接宁波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区域五千亿级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对接宁波港口经济圈港航贸易、现代服务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群”…… 按照在区域价值中构建学校的思路,宁职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与北仑区科技局共建北仑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企业开展专利转化;与北仑区人社局共建北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为北仑区发展吸聚人才;搭建数字科技园,举办模具科技周等服务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前沿信息,搭建技术交流应用平台;与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和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共建宁波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和创新链;与余姚市共建“阳明学院”,面向模具产业集群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与北仑区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学院”,致力于在智能装备、机器人、精密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三个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其间,宁职院“院园融合”的育人成果,获第七届国家级职教类教学成果一等奖。 正是这一系列大胆而成功的实践,将“地市共建、区校合作、产教融合”的编码深深写在了宁职院生存发展的基因里。随着宁波市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产教协同驶入快车道,更让宁职院成为“本地离不开”的高职院校。 为全国职教探路 发挥协同辐射作用 这是一所“业内都认同”的高职院校 今年3月,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宁职院院长张慧波作为唯一被邀请的高职院校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宁职案例”。 这次会议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围绕长江经济带教育改革发展调研主题展开研讨,参会的有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长三角城市群20多个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17所高校负责人,两所地方高校负责人及多家企业的代表。 宁职院为啥能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高职院校的唯一代表,受邀参会并“传经送宝”?这缘于这些年来宁职院摸索出来的独树一帜的办学经验,并以自己的探索引领职教改革。 宁职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校风,“勤、信、实”的校训和“三跨三化”的发展理念,为全国职教示范探路,拥有了一系列亮丽的“名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国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两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宁职院充分发挥全国性平台的协同辐射作用。作为全国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截至今年9月,宁职院累计为1250余所职业院校培训教师3.86万人次。为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的160多所高职院校定制培训项目,送教上门,传递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有效课堂”教改理念、方法、体系等,“授人以渔”来助推教育扶贫。 2017年,学校联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市教育局,牵头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囊括了92家高职院校及中航国际等组织,至今已举办4场高峰论坛,助力18家中国企业“走出去”,组织带动22家联盟院校和企业为援外学员授课,形成国际化的校企合作职教共同体,探索校企协同“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在对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的评选中,宁职院入选年度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这已是宁职院连续两次入选“国际影响力50强”,三次入选“服务贡献50强”。2019年,又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和学生管理50强案例。 2018年至2019年,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宁职院更是进入全国前10强。 宁职院作为“业内都认同”的高职院校,名副其实。 高品质国际化办学 彰显中国职教担当 这是一所“国际能交流”的高职院校 今年6月,在宁职院就读的贝宁小伙子克里斯毕业了,他将一件意义独特的礼物送给宁职院。这是一个母亲在照顾自己孩子的雕像。 2014年,宁职院与贝宁开展合作交流。2016年10月,宁职院联合浙江天时国际集团、贝宁CERCO学院,共建“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创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先河,为贝宁等西非国家培养了400多名技能人才。 目前,宁职院已与斯里兰卡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共建“中斯丝路学院”;与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合作成立“中国—马来西亚职业技能与文化中心”…… 宁职院还是商务部唯一授牌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44期援外培训班,培训外国官员和技术人员3236人次。学员来自122个国家,涉及职业教育、港口管理、工业技术、汽车产业等领域。 2012年,宁职院承担起宁波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中国职教“走出去”计划,深度探索高职院校伴随中资企业“走出去”、依托输出国当地资源办学、与国际组织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此后,宁职院协同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帮助肯尼亚大中专院校提升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水平;受国合署委托,赴老挝开展中国政府援老挝乌多姆赛职业技能发展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为卢旺达、缅甸等国提供职业教育援助方案,为东帝汶学员定制机械电器维修和旅游行业服务的一年期技能培训。迄今,学校已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60余人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授课、调研,输出“中国职教方案”,有效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2018年,由世界银行支持的中非教育合作论坛培训项目落户宁职院。 对于宁职院职教援外模式和成就,世界银行网站、中国日报(非洲版)等作了专题报道,中联部、中国驻格林纳达使馆经商处等专门发函表彰,东帝汶总理夫人、利比里亚青体部等特地来函致谢。 不但“国际能交流”,而且“交流得棒棒的”,这充分体现了宁职院的国际影响力。 素质好技术精 职场富有竞争力 这是一所“学生很出彩”的高职院校 今年6月,宁职院阳明学院模具3170精英班的学生李昆嵛、张小雨、蔡仁禹组成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说起自己的学生,阳明学院院长王正才一脸自豪。“这个班43名学生全部获得国家模具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累计有3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级各类比赛大奖,他们已全部被企业提前预订。”阳明学院有毕业生工作才3年,年薪就达到30万元;有2名毕业生获宁波市“首席工人”称号,其中一名还获得“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 “技能成就人生”,阳明学院只是宁职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5年来,宁职院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学科技能竞赛中,共获国际级奖项25个、国家级190个、省级478个,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1个。 宁职院先后与海天集团、吉利汽车、上海大众、中化蓝天、台塑集团等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毕业生与岗位的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1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3年达99%以上,呈现出“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的可喜局面。更有近90%的毕业生在浙江省就业,65%的毕业生在宁波就业,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宁职院充分关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学生成长服务体系。全校每年有近200个创客团队注册成立,50多个不同形式的工作坊运营。学校数字科技园拥有在册企业410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孵化各类科技型创业项目110多个,吸引各类创业人才800余人。 其间,有一大批学生自主创业获得成功。如宁职院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孙莎莎,从2013年开始创业,短短两年间,她创办的公司年产值就达到6600多万元。2015年,她获得宁波市大学生十佳“创业新秀”奖。她说:“对于母校宁职院,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优秀毕业生是学校最靓丽的名片。“学生很出彩”,也让宁职院更加光彩夺目。 文/图 蒋炜宁 刘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