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河姆渡遗址“活化”成“打卡地”

河姆渡遗址标志。
复原的河姆渡人生活场景。
河姆渡遗址一景。本版图片摄影:朱军备

    记者 朱军备 

    文化遗址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冷”的文化遗产“热”起来,将文化资源“活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成为人们的“打卡地”?应该让文物“说话”,将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教育后人,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以此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河姆渡遗址门前冷落

    今年8月初,几位来自成都的作家朋友慕名前来宁波,专程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记者驱车载他们来到余姚市罗江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上午9时许,停车场没有几辆车。免收门票,一行5人进入馆内,细细地观看了馆内陈列的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客人对稻谷、骨哨、陶埙等十分感兴趣。

    购买一张25元的门票,观看反映河姆渡原始生活的3D小电影,整个影视厅只有10多名游客,显得空空荡荡。观影后,步行几百米来到考古发掘现场,看过水井遗址、残存的干栏式木构件等,来到复原的河姆渡人生活的场所,但进入草棚屋内,里面光线较暗,观赏性受影响。

    成都朋友想购买些文创纪念品带回去,在博物馆一楼找到了几个有售卖品的柜台,但可供选择的纪念品不多,有些纪念品携带不方便。

    时近中午,记者想安排他们用午餐,但近渡口的一家餐馆已关门大吉,博物馆门外及周边竟然找不到一家饭店。记者只能带他们回宁波用餐。

    记者事后了解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平时参观的人也不多。

    良渚古城遗址门庭若市

    今年11月初,记者参加全省基层作协骨干培训班,其中“现场教学”培训有一项安排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坐大巴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门外,只见人头攒动。组织者要求培训班学员在大门外稍等一下再进去,以避开拥堵高峰。记者了解到,参观门票加上观光车费用为每位70元。

    在入口处大厅观看了良渚宣传片后,记者随着人流进入园内,坐上观光车,眼前所见是空旷的田野,晚稻将熟,一片金黄色。树木、河流、水稻构成一幅秋色图。

    开观光车的女司机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着游览线路和主要景点,她说:“我是当地人,今天游客还不算多,节假日人特别多。”观光车在停靠站停下后,步行几百米,就是一个观光点。那里有视频介绍、遗址实景,还设置了休息的坐椅。一站一站地游下来,返程时,坐观光车还需要排队等候,可见游客量很大。

    据了解,从游览程序来看,游客进入园区需通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预约,每日预约人数限制在3000人,每月闭园一天。

    从开放面积来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其中有限开放的区域是城址区的核心部分,面积为3.66平方公里。

    从开放方式来看,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集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是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展示利用的积极探索创新。

    据报道,今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累计接待国内外访客160万人次。

    同为文化遗址为何“一冷一热”

    良渚文化同殷墟文化、河姆渡文化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深厚的感情。

    河姆渡人后来去哪儿了?有专家学者把“河姆渡人”与“良渚人”联系在一起。河姆渡人消失的时间与良渚文化起源的时间是相衔接的。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独木舟,有了渡海的交通工具,河姆渡人完全可以乘着独木舟,随着洋流,沿着杭州湾进入良渚文化区域。

    良渚五千年,河姆渡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良渚文化的发现有很多重合,比如水稻的种植,动物的养殖,陶器、骨器、火的使用,木结构住房的建造等。

    今年7月6日下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有着超过五千年历史的“良渚古城遗址”经由各方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举标志着“良渚古城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真实性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而中华文明五千

    年的历史也再次“实锤”。

    良渚遗址申遗成功是杭州继西湖、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又一盛举。申遗成功引世人瞩目,加上前期的大力宣传,“良渚古城”成为网上热词,自然引来大量游人前来“打卡”。

    而河姆渡文化遗址是宁波20年前就开始开发的。但最近几年对河姆渡文化的宣传少了。余姚以前搞过河姆渡文化节,后来没搞下去,没有一以贯之。

    有关专家认为,从现代旅游角度看,河姆渡博物馆展示、展陈的方式是很传统的,落后了,这种比较静态的展示已不能吸引5G时代、VR时代的游人。

    河姆渡遗址展陈已与时代脱节,不适应当今旅游新业态,出现门可罗雀、门前车马稀的现象是必然的。

    河姆渡文化是宁波的“金名片”

    据了解,河姆渡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达4米,由相互迭压、又有内在联系的四个文化层所组成。其中第三层、第四层为河姆渡早期文化,距今有六七千年,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以干栏式木构建筑和方形木构水井遗迹、水田农业种植的籼稻和粳稻遗存、原始纺织机构件、植物纤维编织物、木胎漆器、象牙雕刻制品等为代表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原始艺术瑰宝。此外,还发现了60多种动物遗骸和多种植物果实。

    所有这一切,生动地反映了河姆渡人高超的技艺,是河姆渡先民智慧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光辉篇章。它以生动而丰富的实物资料证明,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古代先民共同创造的,黄河、长江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

    对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其中“遗址”条目这样要求:“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由此可见,河姆渡遗址符合申遗的基本条件,只是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罢了。

    “你知道宁波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今年7月,宁波3名中学生对400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200名市民选择大运河(宁波段),只有145人选择了河姆渡遗址。可见,河姆渡遗址在宁波市民心中的位置。

    资深文化旅游专家陈民宪认为,从宁波旅游资源情况来看,自然禀赋构成中唯一性、独特性的还是不多。从全国范围来说,宁波没有奇山异水,也没有名山大川。倒是宁波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唯一性,且在国内也有一定地位,比如河姆渡文化、天一阁藏书文化、阳明文化,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文化辉煌。可以说,宁波的文化资源是整个宁波旅游资源中最具竞争力的,也是我们以后开发旅游产品的不尽源泉。

    如何“活化”河姆渡遗址

    2011年的西湖申遗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杭州可以与世界名城相媲美。

    2014年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使大运河这一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更加充满生机,给运河沿岸城市带来巨大商机。

    今年良渚文化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成为旅游热地,杭州又多了一张金名片。

    申遗成功,世人瞩目。记者建议,我市应加大对河姆渡文化的研究,继续讲好河姆渡的故事,将河姆渡文化开发列入宁波未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蓝图之中,尽快启动河姆渡申遗的可行性研究。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需求。历史文化资源是有“说头”的,但是没有“看头”,更没有“玩头”。

    要以文旅融合的思维方式进行重新布局,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河姆渡遗址公园进行必要的扩容、提升和改造,以增加观赏项目、服务设施,如增加学生体验馆、开发文创产品等,让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重放光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