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湾跨海大桥 |
|
旅德浙江华人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 张志远 |
|
宁波旅日同乡会理事长 傅健兴 |
|
国际木材科学院终身院士 王建和 |
|
长三角城市群——上海 |
|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纽约 |
|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东京 |
|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芝加哥 |
|
英伦城市群——伦敦 |
|
美国美中企业家商会会长 孙文铁 |
|
UTL.HOLDINGS总经理 朱安成 |
|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周汉民 |
|
宁波东部新城 |
|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巴黎 |
记者 易 鹤 单玉紫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首次提出了世界上存在六大城市群的观点,前五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以及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第六个,戈特曼列举的,便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 时至今日,这个西方地理学家的大胆揣测变成了现实,长三角城市群迅速崛起,其势已不可阻挡。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意味着作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入了全新的历史起点。 曾得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特别关注的著名商帮,“宁波帮”活跃在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宁波帮”超过40万人。 家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海内外“宁波帮”怎么看? 近日,记者通过网络连线方式,采访了全球六大城市群的“宁波帮”代表。透过他们的所见所感,让我们一起寻找长三角一体化的宁波支点。 整合:从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开始 虽然隔着7个小时的时差,对家乡的那份情愫却让张志远时刻关注着宁波的“风吹草动”。 张志远告诉记者,欧洲大陆的兴起曾让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其中,以鹿特丹为首的沿岸港口,以其卓越的海运通达性、强大的多式联运能力以及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极大地强化了所在城市群的世界竞争力。 张志远说,以他所在的德国为例,去年10月,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就和鹿特丹港务局启动双方港口协议谈判,将共同致力于进一步优化欧洲最大港口与德国腹地之间的物流连接。 跟西北欧港口群相似,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肩负着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联动频率和深度来看,无论是从部省等政府层面,还是从港口集团间实质性的业务和股权合作,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正在不断走向深入。 目前,长三角港口群的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区域内有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宁波舟山港,有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上海港。推进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将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过剩码头能力。 “希望宁波紧紧抓住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新机遇,以统筹创新为核心,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长三角全球领先的国际综合枢纽港口群、国际综合航运中心、国际海事服务中心和国际临港智造中心,未来必将创造骄人业绩。”张志远说。 创新:高质量发展要有内生动力 “无论是地理环境、发展路径还是城市集聚度,以东京为首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发展阶段。”傅健兴说。 在日本,以东京为核心,以筑波科学城等为重要载体,正在建设基于信息化的超智能科技创新城市群。 科技创新城市群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取向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并推动着城市群的整体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更多地来源于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动力,社会进步更多地受益于科技创新提供的新手段,城市的文化与生态与科技创新契合相容。 从长三角城市群来看,从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星期日工程师”为苏浙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到80年代“上海经济区”的倡议与探索,再到进入21世纪之后开始全面合作,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源远流长。 目前,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进程日益加快,率先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为长三角区域内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等提供了较为完善和良好的检测、鉴定和科研增值服务。 “宁波正在与温州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招引大院大所落户合作,这些既需要长三角区域内创新资源的大力支持,也可以通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方式反哺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发展。”傅健兴说,把包括宁波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的重要策源地,需要继续建设和优化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高速化的交通与信息网络,促进区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协同示范,不断提高科技资源的“浓度”、创新生态的“丰度”、经济活动的“密度”,这是一条光明之路,也是一条超越之路。祝福宁波!祝福长三角! 产业:中国制造应警惕“铁锈地带” 频繁穿越于北美与中国之间,王建和每次醒来,依旧会有些恍惚,不知此身何地,但这恰恰给了他一个特别的视角。 “如果把五大湖城市群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其中心为芝加哥,增长速度最快的则为多伦多。” “或许,你还听过它另外一个名字——‘铁锈地带’。”王建和说,环五大湖区域曾经是美国工业的脊梁,集中了美国70%钢铁业和80%的汽车业。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优化配置,那些停留在上个工业文明时期,没能围绕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固步自封的工厂遭到了时代的无情淘汰。 从五大湖城市群的前车之鉴来看,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才是城市群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在不断增强城市群竞争力和巩固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王建和认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高地,沪苏浙皖四省市的产业体系各具特色。应充分发挥区域内重点城市的优势和特色,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国家急需、体现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产业领域,率先谋划、合力攻坚,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全球超级经济地带。 “目前,宁波正在大力推进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布局了不少新兴产业,充满了浓浓的智造色彩,区块链、5G、大数据、云计算正在为宁波制造赋能。建议宁波主动融入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助推区域城市群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共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王建和说。 错位:以宁波长板服务长三角 1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宁波,到29岁赴美求学,取得加州大学MBA学位,之后涉足中美贸易,再到2005年,发起创办美中企业家商会并任会长至今,出走半生,遍历山河。如今定居洛杉矶的孙文铁,笑称自己就是全球城市群资源配置的受益者。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最为典型的是核心带动、圈层协同。”孙文铁认为,城市群一词重点在“群”,但“五指尚有长短”,如何补短板接长板,错位发展,就是各成员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在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形成了政府、中介组织和市场“三元”主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和市场竞争的多重作用,协同效率大大提升。 回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已经提了很多年,背后其实就是剑指提升城市间协同效率,解决利益协调不畅的痼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华盛顿作为美国政治中心,同时在国际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全球性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银行和美洲发展银行的总部均位于华盛顿。巴尔的摩市区与华盛顿特区接近,使得它承接了很多联邦开支和政府采购合同,国防工业在巴尔的摩有了很大发展。”在孙文铁看来,世界级的城市群,并非世界级的城市简单叠加,而是从政策、行业、市场三个维度,实现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高度结合,使要素自由流动,进而满足各地不同的利益诉求。 理想状态下,各个城市应该在整体产业链、价值链上,分工协作,有的从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往上走。孙文铁提醒宁波,在融入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要“以长板服务长三角”,在整体竞争力和发展目标中寻找特色和功能定位。比如强化对外开放枢纽,以规模集聚形成循环累积效应。 交通:同城化时代的“长三角人” 在城市群的空间演变和生发成型的过程中,城际交通等基础设施无疑起着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 综观全球那些可以称之为城市群的城市区域,无论是西方的纽约城市群、巴黎城市群,抑或是东方的东京城市群,其构建成型无一不拜交通所赐。 “与许多城市群发展的思路相似,英国政府打造城市集群也是交通先行,首先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对铁路、公路和港口 进行提速升级。”在旅英多年的朱安成看来,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包括宁波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 长期以来,宁波被称为“交通末梢”,杭州湾大桥、舟山大桥等建成后,这种格局被彻底打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交通在融入长三角方面利好不断。刚刚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到的涉甬交通项目多达5个。 未来,宁波将形成一环九通道、客货运体系内外通达、市域铁路形成网络的铁路枢纽格局,形成空铁结合紧密、海铁联运便捷、辐射范围广、路网功能强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全国铁路枢纽。通过九大通道,宁波枢纽将衔接温州、金华、杭州、嘉兴、上海、舟山六个方向,快速连接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质就是连接周边,通过有形的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把区域内的城市连在一起,进而连接全球。”朱安成说。 开放:从制度创新到文化自信 作为在沪的宁波人,周汉民直言,甬沪间“感情不一般”。这种不一般不仅体现在血缘相亲、商缘相融上,还体现在交融互补上。 上海建自贸区是长三角重大机遇。周汉民认为,未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建设,应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高度融合,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上融合推进,强调辐射的重要性。 周汉民说,要着力推动改革举措在长三角的系统集成,特别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比如产业政策、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的突破,市场监管的一体化的突破,以及政府管控和法治方面一体化的突破。 宁波则应该主动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力争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的基础区、先行区。一方面,宁波要学习上海自贸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做法,加大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的力度。近年来宁波承担了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航运交易服务、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多个国家级对外开放的试点任务,在许多领域都应主动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另一方面,宁波要主动服务上海自贸区建设,加强功能与机制对接,譬如打造上海自贸区的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打造上海自贸区的配套服务基地等,沪甬间还可在自贸区探索共建港航服务企业,合作空间可谓巨大。 宁波在向上海学习的同时,还应与上海合力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和自觉。 扛起时代使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竞争格局、国家发展全局、区域合作大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要把握新方位,坚决扛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使命。 首先,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是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重要探索,是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为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挑重担、作贡献。 其次,长三角一体化是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长三角人口达2.2亿,经济总量超过21万亿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发动机之一,也是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区域一体化和现代化。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成为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的重要动力源。 再次,长三角一体化是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离不开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带动。今天的宁波,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加丰沛的要素资源、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更加可靠的市场空间。我们要抢抓机遇,与长三角各城市建立紧密型、互补型的合作关系,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打造更有影响力的长三角“金南翼”。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印发,我市有16项工作纳入国家规划纲要,这是我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我们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实施,画好工笔画,努力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朱 宇) 《规划纲要》里的宁波印记 《规划纲要》指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 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加快建设中意宁波生态园等中小企业合作区。 加快推进中国(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等。 《规划纲要》还提到5个涉甬交通项目,即通苏嘉甬、沪甬、甬台温福、沪舟甬、杭绍甬,同时指出要增强宁波等区域的航空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