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交卷之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顺应大势,趋利避害,保持战略主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稳住微观主体,筑牢发展根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关键在于稳企业。各级各部门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三服务”活动为总抓手,千方百计为企业松绑、减负、赋能。降本减负要更实在,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金融服务要更精准,切实解决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营商环境要更优良,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产业政策要更积极,扩大支持企业发展的普惠性、功能性政策供给。 要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关键支撑。做好项目谋划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抓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平台投资,更好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优结构、转动能中的关键作用。要实施产业工程,壮大实体经济。深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规划、“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增强发展动能,厚植竞争优势。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让内生动力、市场活力更加强劲。要加快城乡融合,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高城市品质,建设美丽乡村,让城市、乡村都富有活力和魅力。要对标补齐短板,务求实际效果。分门别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打好污染防治、低收入百姓增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大攻坚战,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更足的成色。 要改善社会民生,促进平安和谐。高水平全面小康,关键要让老百姓有利有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定劳动就业,优化公共服务,完善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我们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