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风向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年累计为20余万人次支付赔款超过1.2亿元

巨灾保险创出“宁波样本”

台风期间,人保财险江北支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查勘。(毕野 孙佳丽 摄)

    “宁波是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市政府积极发挥保险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说。

    1月7日下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巨灾保险研讨会在宁波举行,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就巨灾保险的机制建设、风险管理、实践创新等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其中,公共巨灾保险的“宁波样本”再次引发各方关注。

    公共巨灾保险,作为一项具有政府抚恤性质的政策性保险,是宁波运用保险创新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早在2014年,宁波就成为全国首批巨灾保险试点城市之一,首创了既保人身又保财产的巨灾保险机制,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台风、暴雨、洪水等10余种灾害风险保障。5年多来,宁波巨灾保险累计为20余万人次支付赔款超过1.2亿元,被人民日报誉为巨灾保险的“宁波样本”。

    顺势而为

    “稳定器”功能显现

    在国际上,巨灾保险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防范重大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新西兰、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巨灾保险制度。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巨灾风险的管理,不仅能拓宽我国灾害损失的补偿渠道、提高巨灾保障水平,还能增强风险的管理能力,平滑灾害引起的财政波动,是政府运用现代金融手段降低灾害损失影响的有效途径。目前,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课题。”

    研讨会上,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魏晨阳对巨灾保险的重要性做了强调,他认为,巨灾保险是宁波巨灾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内涝等自然灾害频发。据粗略统计,近10年,宁波共遭受5次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的台风袭击,损失金额呈逐年攀升之势,尤其是2013年10月的“菲特”强台风,让全市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0亿元。社会各界对提高城市灾害应对能力和增强城市韧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宁波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巨灾保险领域先行先试,促进政府职能转换。

    2014年3月,宁波向原中国保监会正式提出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并获得了批准。同年11月,市政府专门就巨灾保险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巨灾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巨灾保险在宁波正式实施。

    通过三年多的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巨灾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公共巨灾保险于2018年1月起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保险期限为3年,并在保障范围和责任、保障期限、赔付标准、理赔触发条件以及理赔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要求。

    “宁波样本”

    实实在在惠及民生

    “真没想到,家里进水还可以拿到保险赔款,这个政策好!”在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天童溪旁居住的村民戴振岳深有感触。2019年8月,天童村成为全市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损害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说到“利奇马”台风的受灾情况,70多岁的戴振岳指着墙上一米多高的浸水痕迹感慨,他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洪水,也是第一次因为洪水拿到3000元理赔款。在他家中,被水泡坏的地板已经换掉,损毁的家具也换了新的。

    不仅是戴振岳,在天童村600多户村民中,近400户房屋进水,20户民房出现房屋、墙体倒塌。按照市公共巨灾保险的家庭财产损失救助标准,大部分受灾居民很快就拿到了500元以上的救助赔付款。

    如今,宁波公共巨灾保险体系已经形成了由政府、基层组织和保险机构各方密切协作的工作网络,成为我市应用现代金融保险手段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的创新案例。

    这是怎么做到的?

    “宁波巨灾保险首先是公共性的,是一项政策性保险,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普惠和救济功能。以家庭财产损失救助为例,并不是按照商业性居民家庭财产实际损失金额进行赔付,而是普惠性地根据灾害的情况,分若干档次给予固定额度的救助和赔付,这跟保险公司其他险种有区别。”市金融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巨灾保险试点之初,宁波就明确了巨灾保险的定位。

    在成功探索的基础上,我市不断扩大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在试点初期,巨灾保险主要是针对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及引起的突发性次生灾害造成的居民人身伤亡抚恤和家庭财产损失。2016年,我市把因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抚恤和安置费用,也纳入保障范围,保障对象涵盖了宁波市行政区划内所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以及临时来宁波市出差、旅游、务工的流动人口)。2018年1月又增加了暴雪、雷击的责任险种。

    此外,我市积极与防台防汛应急响应部门对接,把面雨量、降雪量等参数引入巨灾体系;不断提高理赔标准,增加见义勇为等赔付内容;修订完善巨灾保险理赔工作流程和服务手册,建立了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巨灾保险工作联络员队伍;探索建立财政支持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散保障机制。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超九成受灾群众对公共巨灾保险实施效果给予了好评。

    专家支招

    巨灾保险创新路在何方

    巨灾保险建设是一个长期性、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掌舵、市场划桨、公众参与的多方合力,建立完善灾前预防、灾中救助、灾后重建的综合防控体系,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台湾富邦产物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卫东看来,巨灾风险管理和巨灾保险制度建立本身是非常大的系统工程。针对当下保险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推进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发挥多方合力,不仅需要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经营上有持续运营的能力,还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合理分散风险。“可以尝试适度地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比如推出证券化产品。”周卫东说。

    无论是建立综合防控体系还是风险分散机制,针对巨灾这种小概率事件,技术和数据是绕不开的。

    “巨灾保险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遵循理赔可量化、可操作性的原则。”太保财险风险管理部资深经理孟良认为,有时巨灾引起的损失会很大,保险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所有损失查清楚,指数保险可以解决理赔的及时性。这就需要借助巨灾模型,对损失进行量化。

    例如,在台风到来前,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巨灾模型计算,根据损失的多少对每一个保单进行预估和排序。事前,风险查勘工程师们可以在台风登陆之前做好防灾减损工作。事中,经过模型计算出损失情况。事后,该模型可以对整个灾害做一些校正。

    “其实,针对巨灾保险的创新,宁波一直在探索前行。”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财产保险部副总经理郑波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商业性巨灾保险条款已报备完成,产品上线工作正紧张进行中,不久后商业性巨灾保险将成为宁波公共巨灾保险的有效补充。

    此外,我市还将进一步完善远程定损系统,继续扩大应用区域,让理赔服务更先进、更智能。巨灾地图的制作及应用也在加速研究中,届时,我市将利用“大数据”寻找防灾减灾薄弱点,提升减灾能力,探索常态化减灾和非常态化救灾新模式。

    记者 孙佳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