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环路与机场路互通 |
 |
茗雅苑第五立面 |
 |
小城镇整治后的东吴镇老街 |
 |
海绵城市改造后的三和嘉园 |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全市“城乡争优”三年攻坚行动强势推进,打造“精致宁波、品质之城”的攻坚目标正逐渐成为现实图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以改革之举求新求变、超常之力提速提质、决战之势立说立行,书写着宁波美好的未来。宁波“口”字形路网闭环形成,实施6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了112个小城镇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重大城建项目:提速增效惠民生 2019年,市住建局对重大城建项目实行倒计时公示牌和“一项目一方案”任务清单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各方责任,城建项目提速明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快速路方面,东环路、环城南路东段、北环路东段三条快速路顺利通车,实现二横二纵“口”字形城市快速路闭环,环城南路西延启动段(机场路至薛家路段)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总里程达72公里;世纪大道快速路(东明路至永乐路段)、西洪大桥及接线工程开工建设;机场路南延完成高架主体结构施工,与宁奉城际铁路同步推进,环城南路西延二期工程加快推进。 跨江桥梁方面,新典桥跨江桥梁启动建设,中兴大桥主桥顺利合龙、三官堂大桥主桥钢结构完成拼接。 主次干道路建设方面,薛家路(环城南路至蓝天路段)、启运路、鄞奉路(环城西路至雄镇桥)、桑田北路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环城北路(姚江大桥至怡西街段)改造工程主线实现贯通。铸峰路、钱湖南路、新丰路、庙洪路等5条道路开工建设。 以有机更新理念推进“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建设。姚江东路滨江道路(机场路至青林渡路段)完成建设,姚江南岸滨江休闲带(机场路至青林渡路段)工程稳步推进,奉化江东岸三江口杉杉公园、中信国际大酒店滨江休闲断点顺利打通,奉化江西岸(江厦桥至琴桥)断点打通工程开工建设。主干道路整治方面,完成中兴路、江东北路、宁波东和宁波高速出入口景观提升等7条道路整治。 2020年,我市将紧扣“快速路网、组团通道、跨江桥梁”三大民生重点工程上攻坚克难、永攀高峰。2020年,我市主城区快速路网将进一步向外延伸,计划建成快速路约14公里,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与宁奉城际铁路同步建成通车,环城南路西延二期高架主体结构基本完成,鄞州大道-福庆路(东钱湖段)快速路开工建设,“揽湖”发展战略得到有效支撑。跨江通道加快打通,三官堂大桥、中兴大桥等跨江通道建成通车,西洪大桥、新典桥等一批新跨江桥梁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得到深入研究,鄞州大道快速路、首南桥、四明路过江通道等一批前期项目研究加快推进。“三江六岸”滨水空间更具吸引力,计划开工建设姚江南岸(青林渡路至育才路段)滨江休闲带、奉化江西岸(新典路以南)滨江绿带、鄞奉路南侧地块(鄞奉公园)、芝士公园提升改造等工程。完成翠柏路、马园路、曙光路等8条城市主干道路综合整治。 老旧小区改造:全年完成61个 去年,纳入我市民生实事工程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共计42个、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涉及501幢房屋、1.2万余户居民,到年底,民生实事工程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此外,全市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1个,面积235万平方米。 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共同缔造”的理念。如镇海居民主动出资30余万元参与改造。江北由国家电网公司投入近500万元、市自来水公司出资近50万元参与涉及各自领域的改造,很好地缓解了财政压力。余姚项目主体改造资金由舜建集团和街道按90%和10%的比例分担,雨污分流、管线入地等配套设施改造工程的资金由各职能部门承担,确保老小区改造资金落实到位。奉化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将居民需要支付的50%费用转化为10年广告经营权的转让,形成了居民少出钱、政府做实事的双赢局面。 在改造中,相关各方还努力做到“不添堵”,减少“扰民”。老旧小区改造很容易使小区内部停车矛盾更显突出,但余姚、奉化等地利用周边拆迁待开发地块设置临时停车场,对改造区域内的居民免费开放,为改造施工提供便利;宁海将小区靠山边闲置空地改造成停车场,慈溪利用小区内部河边空地新增停车位,江北通过改造小区主干道路增设停车位,都很好地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宁海等地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创建工程紧密结合,同步改造。北仑、鄞州等地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实现改造内容“最多改一次”,减少改造引起的扰民问题。 小城镇整治:112个乡镇通过考核 自2016年9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全省开展以来,全市112个乡镇已全部通过省里考核验收,一大批乡镇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序美”的华丽转变,一个个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正在宁波大地上竞相绽放。 环境卫生得以改善。三年来,我市小城镇整治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群众30余万人,清理出垃圾197万吨。此外,还整治赤膊墙97万平方米、蓝色屋顶504万平方米、沿街立面499万平方米、卷闸门4万余扇、店招广告5万余户、沿街防盗窗和空调外机9万多个。 通过整治,全市实现了市级卫生乡镇全覆盖,新增省级卫生乡镇46个,一大批乡镇正在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基础配套得以完善。此次小城镇整治,全市乡镇(街道)共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187个,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54个,新建改造雨污管网3029千米,新建改造公园10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街头广场265个;新增公园绿地167万平方米,新建绿道620千米;新建停车场600余个,新辟停车位5.9万个;拆除违章搭建1943.2万平方米,拆后利用1383.3万平方米。小城镇整治让每个乡镇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乡容镇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全新示范样板。在小城镇整治过程中,一些乡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好经验、好做法,涌现出了一大批可学习、可借鉴的示范样板。三年多来,我市共获评省级样板39个、市级样板28个。奉化大堰的“土木36计”、慈溪天元的“线乱拉”整改十法、鄞州天童的老街微改造、余姚临山的“共同缔造”、宁海越溪的大物业管理等模式和做法得到省整治办的充分肯定,江北庄桥的“‘巧手驿站’为流动工匠安家”上了今年3月31日的中央十三套新闻频道,镇海骆驼的桥下空间“以用代管”模式上了人民日报。 今年,我市将着眼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小城镇有机更新,加快补齐交通短板、数字化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努力将小城镇建设成为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幸福家园,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 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居民获得感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位于江北姚江-慈城片区,总面积30.95平方公里。试点区滨海临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区内共56条河道,水体流动性较差,自净能力不足;降雨量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457毫米,常出现风、暴、潮、洪“三碰头”“四碰头”现象,如2013年台风菲特,24小时降雨量达269毫米。此外,城市建设类型多样、代表性强,因而试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试点区分为五个典型片区: 古城片区,该区域现状建筑密度高,且多为重点文物保护区,绿化率低,水系水质整体较差,合流制溢流污染突出,同时存在逢雨必涝的水安全问题。针对这些情况,该片区的建设重点为消除内涝积水和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 慈城新城片区,该区域以新城建设为主,其中慈城新城西片区的建设早期基于“水敏感”理念,但已有设施长期缺乏运营维护。因此,该片区建设重点为提升修复已有海绵设施,加强新建项目规划管控,主要包括竖向管控及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管控。 狮子山生态区。该区域自然生态本底较好,但存在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该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重点为生态本底修复与保护、农村污水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姚江新区。该区域以村镇、农田为主,包括一定范围的新区开发建设。片区存在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内涝等问题。该区域主要建设目标为农村污水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村内涝消除以及新建项目规划管控。 机场路以东已建城区。该区域存在源头管网混错接、水质较差、局部内涝积水、生活品质不高等问题。该区域主要建设目标包括:解决源头管网混错接,消除点源污染;通过源头海绵改造,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消除内涝积水区域。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 整体水质有所提升。经过三年建设,对试点区内河道进行了持续性监测,河道无黑臭水体,河道水质持续改善,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水质。 城市内涝得到改善。试点前,试点区内的慈城古城、裘市村、机场路以东多个区域存在内涝积水问题。经过海绵城市改造,试点区内涝积水问题大幅改善。经过“海绵+”综合整治后的老旧小区均未出现内涝积水,经受住2018年、2019年利奇马、米娜等多轮台风暴雨的考验。 生态效益开始发挥。我市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系统建设双古渡公园、新三江口公园、谢家滨江公园、姚江启动段滨江公园等一批高品质滨江景观公园,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空间大幅增加,试点区内水面率、绿地率、生态岸线率得到提升,形成了蓝绿交织的雨洪蓄滞体系。百姓获得感逐步增强。以三和嘉园为代表的试点区内19个老旧小区经“海绵+”综合整治改造后,“脏乱差”顽疾得以根治,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