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国飞(中)指导乡村公路改造 |
|
郭华庭(左一)和村民商量起草用工管理办法 |
|
余晓华走访养殖场 |
|
赵立年(右)和专家考察山茶树基地(孙吉晶 汪泳 摄) |
|
陈志江(中)和村民谋划旧村改造项目 |
在田间地头,在施工现场,在村民家中,人们经常能看到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身影:他们脚沾泥土,奔走一线,倾情驻村帮扶,助力乡村发展。 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部署并推动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大决策。自2004年以来,我市已选派12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市、县、乡三级共选派39220名,其中市派1428名。 农村工作指导员为实现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着一个个推动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去年,我市有54名农村工作指导员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突出贡献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宁波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一些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汪泳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发展乡村产业 实施“消薄”增收 去年4月,作为第十二批3447名农村工作指导员中的一员,市机关事务局干部赵立年被派驻到奉化区溪口镇葛竹村。到岗后,他几乎天天待在村里,走村串户。葛竹村地处偏僻山乡,缺乏土地、市场资源,也缺少人才,村集体经济薄弱。经过走访调研,赵立年看到了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优势,谋划着为村里发展蔬果种植、产品加工业。他协助村里筹资42万元建成农产品加工基地,注册“葛竹”商标品牌,并联系企业对接销售,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 半年多来,他已为120多户农户销售水蜜桃、番薯粉丝、土鸡、蔬菜等农产品价值28万元。葛竹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前年的7.5万元提升到去年的21万元。 葛竹村与嵊州接壤的深山里,有一片30多年前种下的200余亩山茶树,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上个月底,赵立年带着邻县的一位山茶油开发商,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实地进行考察,希望能为村集体增收找到新的门路。 2013年,为帮扶经济薄弱村发展,我市实行精准派驻,提升派驻针对性和帮扶匹配度。广大农指员人手一册“民情日记”,记录每家每户的情况,建档立卡做到动态掌握,用实例、数据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农指员到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底数,思考谋划“哪些人需要帮扶”“用什么帮扶”“如何帮扶”等问题,同时根据所在村的资源禀赋,帮助寻找发展特色产业。 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农指员想办法、找门路,促成一些产业在村里落地,帮助所驻村找到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市农业农村局派出余晓华和王建军两位具有专业特长的干部入驻余姚横坎头村。他们充分发挥优势,为村里引进柿子新品种“太秋柿”、樱桃新品种“安娜”、柑橘新品种“多金”,并帮助梁弄镇向农业农村部申报余姚樱桃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广电集团派驻宁海桑洲镇里山季村农指员吕明怀,受前任农指员帮助村里引进格桑花种植项目获得成功的启发,利用村里的闲散土地引种十多个品种1000多株绣球花,逐步把里山季村打造成绣球花村,引导和培训村民学习扦插技术培育盆栽花,发展花卉经济,既美化村容,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从“输血”到“造血”,从资金到智力,我市发挥高校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以农指员驻村帮扶为纽带,组织协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与象山新桥镇等5个乡镇结对,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美丽乡村活动;浙江万里学院多年帮助象山高塘岛乡引进水果新品种,红心火龙果栽培和深加工已成为当地的知名产业。市农科院高级农技师舒巧云帮助余姚鹿亭乡农民种植新品种,引种高产、高出粉率的番薯新品种“心香”,并将鹿亭粉丝打造成名特优产品,举办“鹿亭粉丝节”。市科协派驻宁海县大洋村农指员洪阳充分利用科协的高端智力资源优势,邀请多名专家为村里的发展把脉,解决了自来水改造和环境改善难题,并积极筹划和落实山林资源的开发与林下菌菇种植等经济项目。 坚持协作互补,我市把帮扶方式从最初的农指员驻村单个帮扶,调整发展为组建团队专业化帮扶。市派农指员按技能组建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宣传等多个专业服务团队,实现跨区域协作帮扶,服务共享。余姚组织有专业技能的农指员进村入户,结合村户具体情况、资源特点、环境因素等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组团帮扶措施。奉化片多位农指员组建电商平台服务团队,协调联系宁波和奉化两地的多个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服务。 助力环境改善 建设美丽乡村 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农指员的初心和使命。一方面,广大农指员聚焦软环境建设,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推动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争取项目,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改善乡村综合环境。 为了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市交通局派驻宁海县深甽镇双坑村农指员徐国飞用脚步丈量民情,多次徒步深山,摸透两个自然村情况,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规划设计院专家等一起审定规划,提出意见,绘就了双坑村的村庄建设规划蓝图。他还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完成了多条道路建设,修建了丰田岗水库及双坑自然村古祠堂。面貌一新的双坑村也被宁海县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群山环绕中,一条山涧贯村而过,潺潺流淌;绿树翠竹间,两岸村居傍山而建,错落有致……栖霞坑村旧貌换新颜,得益于农指员制度的持续推进。 栖霞坑村位于奉化区溪口西部四明山区的河谷地带,四周群山环抱,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从2005年起,大榭开发区每年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指导员,着力改善栖霞坑村的交通状况。如今,栖霞坑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不仅村民们出行方便了,就连汽车都可以畅行无阻。 栖霞坑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说:“我们村有一条古道,景色很好。以前没什么人来,现在人气旺了,特别是春秋两季,前来观光旅游的人特别多。老百姓也增加了收入。” 为了进一步开发栖霞坑村的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大榭开发区又出资建设栖霞坑环线游步道项目。 据统计,15年来,全市共帮助落实水电路等基建项目2.17万个,争取扶持资金20.66亿元,捐赠物资价值2.19亿元。 推进乡村治理 营造和谐环境 郭华庭是宁波城投公司驻象山泗洲头镇东联村农指员。“我既是一名下派的农指员,也是位荣誉村民。”他经常这样提醒自己。驻村6年来,他帮助东联村开展法制、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等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自治能力。 这几年,东联村实施了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郭华庭发现,有的村民经常有活干,可有的村民却很少有干活的机会。“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情,却关系到公平公正。”郭华庭说。 为此,他结合本村实际,起草制订了《村民临时用工管理办法》,破解村民临时用工不平衡难题,减少了村民间的矛盾。这一办法交村民代表讨论后,写入村规民约作为村自治管理制度执行,受到村民的好评。 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这是各级农指员在乡村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协助监督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推广和丰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村民说事”等制度,关注当地热点焦点问题,做了大量化解矛盾和劝阻上访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海曙区委办派驻石碶街道雅渡村农指员黄炫琛,面对利益纠葛纷繁复杂的城郊村拆迁问题,积极摸排梳理情况,坚守阳光拆迁底线,帮助完成拆迁签约。 去年,宁海梅林街道凤潭村启动凤栖街改造。由于涉及拆迁、征地,矛盾纠纷频发,凤栖街改造一直进展缓慢。市大数据局派驻凤潭村农指员陈志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村干部沟通,了解村民合理诉求,当好“老娘舅”,做通村民工作。如今,凤栖街外立面改造已全面完成,接下来将把两旁的房屋建成民宿和特色小吃一条街。 扎根一线,广大农指员特别是一批年轻干部在岗位上接了地气,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涌现出一大批“对群众有感情、做工作有激情、破难题有办法”的优秀农指员。一些市派农指员在离任之际,被乡镇、所驻村挽留续任。个别村的村民甚至租了大巴车,到农指员所在单位挽留。 新闻多一点 从2004年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以来,我市针对农村指导员队伍庞大、来源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严管理,强服务、多关爱”的方针,采取有力举措,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指员队伍的服务管理,确保管好用优。 我市建立市、区县(市)、乡镇和派出单位多重保障服务机制,如市级管理部门每年出台文件明确农指员的各项工作要点和保障措施;各个派出单位建立领导挂点联系制度,落实农指员工作和生活相关待遇;市县两级农指办经常到驻点乡镇和村调研指导工作,掌握农指员驻村工作落实情况;乡镇积极为农指员工作和生活创造必要条件,保障农指员扎根基层安心工作。15年来,全市共帮助落实经济发展项目2.69万个,水电路等基建项目2.17万个,争取扶持资金20.66亿元,捐赠物资价值2.19亿元。累计讲授党课3.28万余次,帮助新建党员活动室6300多个,协助发展党员5.93万人。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约17万起,劝阻集体上访、解决农村反映的突出问题上万起(个),有力维护了驻点村的和谐稳定。(孙吉晶)
|